ACG歌曲多元 粉絲愛
ACG歌曲多元 粉絲愛
記者 張莉雯 文 2012/05/27
小時候看過的動畫,即使過了十幾二十年,聽到那主題曲的旋律,總是喚起大家童年的記憶,有的還能跟著哼上幾句,尤其是每一集開頭就會播放的片頭曲,更令人記憶深刻。一部好的電影,音樂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而動畫也是如此,好聽的片頭片尾和插曲都是不可或缺的,日本的動漫遊戲產業(簡稱ACG)在強烈的競爭下,對音樂更加不馬虎,因此,相關音樂專輯的市場也為公司帶來相當龐大的收益。
好作品配好音樂 商機無限
如同許多電影會出版原聲帶一樣,不少動畫也紛紛推出單曲專輯或配樂合輯,以及許多特別為故事中角色所編寫、由聲優所演唱的「角色歌」等等,在日本的唱片市場一直都有不錯的成績;而遊戲產業近十年也開始發展這一塊市場,除了精心製作的背景音樂以外,更為遊戲量身打造扣人心弦的主題曲,像是台灣國產遊戲《幻想三國誌》和日本女性向戀愛冒險遊戲《薄櫻鬼》,都配合故事意境與內容而創作主題曲,並請人演唱,讓玩家也能透過音樂和遊戲的故事產生共鳴。
薄櫻鬼遊戲原聲帶專輯封面。(圖片來源/Google搜尋)
根據日本最具公信力的Oricon公信榜統計,2011年日本全年度的唱片銷售排行榜中,約有十分之一都是ACG相關的CD,例如第24名的《ゼロ》就是知名角色扮演遊戲最終幻想(Final Fantasy)零式的遊戲主題曲單曲專輯,第60名則是哆啦A夢劇場版「大雄與鐵人軍團」的主題曲單曲專輯《友達の唄》。不少專輯都曾登上當週排行榜的前五名,有的更曾在榜上超過二十個星期,如魔法少女小圓的片頭曲單曲專輯《コネクト》就有長達49週的時間停留在排行榜上,而《ゼロ》、《友達の唄》最高都曾拿下單週第2名的銷售佳績。
在台灣,這塊市場較不盛行,由於幾乎沒有多少國產的電視動畫作品,大多都是來自日本,自然較缺乏這一方面的自製產品,基本上都是透過進口或取得代理權的方式販售。而大多數遊戲都選擇將CD作為產品的附屬品,直接贈送或是以精裝版方式合併銷售,例如經典遊戲《仙劍奇俠傳》推出Win95版時,就將遊戲背景音樂直接結合遊戲光碟一起販售,讓玩家在遊戲外也能欣賞遊戲中的場景配樂,同樣做法的還有《魔導聖戰風色幻想》以及《蒼龍少年》等。此外,《明星志願二》、《軒轅劍三代外傳天之痕》則是將配樂曲集作為遊戲攻略本的贈品,而先前提到的幻想三國誌則是把主題曲和幾首配樂放到官方網站上,免費供人下載。
演唱者多元化 曲風更自由
過去幾乎所有動畫都是由製作團隊來編寫音樂,演唱者幾乎也都是由聲優擔綱,不過現在也有不少動畫直接採用知名歌手的作品、或是邀請歌手獻聲,例如三人樂團「生物股長」,所演唱的「青鳥」即被採用為《火影忍者疾風傳》的第三首片頭曲,「HANABI」這首單曲則做為《Bleach死神》的第七首片尾曲,此外還有家喻戶曉的名偵探柯南劇場版《第十一位前鋒》也決定邀請生物股長演唱主題曲「春之歌」。除了由知名藝人演唱外,也有因而發掘素人歌手、或是採用網路歌手作品的例子,化物語的片尾曲「君の知らない物語」就是由原本在日本動畫網站NikoNiko上起家的網路歌手ガゼル和作詞作曲家ryo所創作。
當然,專為動畫而寫的歌曲依然相當多,歌詞內容和曲風都量身打造,與故事契合度高,許多人在聽到歌曲時就能聯想到動畫的畫面,也因此出現不少被ACG的愛好者們稱之為「神曲」的作品。這類代表性作品像是《某科學的超電磁砲》的片頭曲「Only My Railgun」、以及從發行至今將近20年仍常居排行榜上的《新世紀福音戰士》主題曲「残酷な天使のテーゼ」。2000年遊戲公司「Key」推出的戀愛遊戲《AIR》,其主題曲「鳥の詩」甚至被譽為「國歌」,十多年來受歡迎的程度絲毫不減,許多人聽到這首歌不只是熟悉,更是感動。
動畫版AIR的片頭曲依然是簡化版的「鳥の詩」。(影片來源/YouTube)
事實上,除了CD產品以外,不少歌手曾在演唱會上高歌自己演唱過的動畫主題曲,如相當知名的水樹奈奈、Lia、中川翔子等;也有專以動畫為主題舉辦的演唱會,邀請主要角色的聲優群同台獻唱,《網球王子》就在2009年舉辦了一場「青學演唱會」,聲優們還打扮成故事角色的樣子演唱角色歌,讓粉絲大呼過癮。也許是看中這方面的市場潛力,近年來愈來愈多將重點放在音樂的動畫作品,男性向的「戰姬絕唱」就請到水樹奈奈、高山南、高垣彩陽等以歌藝聞名的聲優來為角色配音,光是第一集就在短短不到三十分鐘的故事裡播放了五首歌曲。
青學演唱會上,聲優打扮成角色的樣子登台獻唱。(圖片來源/Google搜尋)
而以女性向戀愛遊戲改編的同名動畫「歌之王子殿下」不僅六個男主角都有各自的主題角色歌,還有一起合唱的片頭曲及片尾曲,而且每一首歌都分開各自販售單曲專輯,一張單曲專輯的售價折合新台幣大約200到300元左右,顯然這些唱片為公司賺進了大把又大把的鈔票。台灣的唱片產業以合輯為主,並不販售單曲專輯,一張CD裡面一定要有十來首歌曲,相對地其品質就不一定每首都均等,日本採取量少質精的策略,反而確保每張CD的品質。
台灣應精緻化動漫產業
可以說,日本對於ACG產業的重視和資源投注是台灣遠遠無法相比的,即使不少台灣人極為喜愛這些動畫和遊戲,卻苦於缺乏資源、更苦於大家的觀念,而無法做出同樣程度的成品。很有趣、也很無奈的是,大多數台灣人無法接受中文的配音和中文翻唱,因此電視播放的動畫採用中文配音時,接觸過日文原版配音的人普遍希望有雙語可以選擇,否則便乾脆不看的也大有人在,而理由常常是覺得中文配得沒有日文好,或是聽來聽去就那幾個聲音。
動畫主題曲的風格基本上都以能夠配合故事為主,因此無法說一定就是什麼樣的感覺,尤其現在也大量採用歌手的作品,使得曲風定義更加模糊,有些不了解的人甚至只要聽到日文歌就覺得是動漫歌曲,讓許多人覺得好氣又好笑。其實想對ACG歌曲硬套上風格定義本身就是錯誤的,最有力的例子就是《夏目友人帳》,邀請「島歌王子」中孝介獻聲片尾曲,他獨特帶有些許鼻音和微微沙啞的嗓音、以及那空靈柔美的旋律治癒不知多少人的心,在流行歌壇中也是特別的,更展示了ACG界的無限可能性。
夏目友人帳第一季片尾曲「夏夕空」。(影片來源/YouTube網站)
![]() |
記者 張莉雯
糖、香料和美好的味道是構成一個女孩的原料 可是在構成我的時候可能多了個神祕化學物質V 所以形成了只能在腦中行使超能力的妄想系少女 期待哪天可以穿越異世界當一個真正的魔法少女 在那之前 姑且就透過紙筆來書寫 一個個平凡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