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

開放式校園 危機四伏!?

前幾日又有校園暴力的事件發生,證實校園安全的管理明顯地很大的疏失,像是校園死角、校外人士出入問題,尤其在開放的大學空間更顯得危機伺服。

開放式校園 危機四伏!?

報導/ 陳惠玟  2007/10/07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國中生的鬥毆案件由民國93年的62件,95年激增到398件,足足成長6倍之多,尤其性侵害、性騷擾等校園暴力更多達915件,平均每天發生一件,明顯地顯示校園安全的管制確實存在很大的漏洞。而長久以來,對於校園開放的爭議便一直層出不窮,究竟是該為了學生的安全著想,對進出校園進行嚴格的管制,還是該提倡開放式的校園,提供民眾舒適的休憩的空間?

事實上,多數的大學,所採用的都是開放式的校園空間,不同於一般的國中小學,不僅進出的時候需要出示證件,圍牆也可能會特地加高,防止外校人士的強行進入,相對之下,在大學的校園裡,便顯得危機重重。以國立交通大學為例,進入校園的車輛只需要領取停車證就可進出校園,不僅不需替換證件,同時還可以享受一個小時的免費停車時間,根據管制北大門車輛的駐警隊黃先生表示,「免收費一小時,常常導致車流量過多,其實很多人都是來學校吃個飯、晃晃打發時間,根本就當學校是個免費停車場。」顯示出在開放的校園空間裡,不受限的進出,將可能導致過多的車輛駐入,不但可能提高學生行走在學園的危險,同時也無法確實掌控不明人士的進入。

為了降低身分無法過濾的風險,校方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架設監視器,同時也盡可能在發生危險機率較高的地方安裝求救鈴,例如各棟大樓的廁所及各個角落。但卻時常礙於經費的問題,監視器常常是不敷使用,又或是由於校園過大,部份區域的監視器壞了也不知道,因此形成所謂的「校園死角」,這都將可能進而造成學生更嚴重的安全問題。

像是在交通大學的校園裡,由於進出人員的身分無法過濾,就曾有學生表示,在综合一館的樓梯間發現堆積了許多雜物,疑似有流浪漢夜宿的痕跡,也有不少同學表示,廁所的求救鈴根本就換壞了起不了作用,很多監視器也不知道在拍哪,更誇張的還有些鏡頭根本就是朝上的,種種管制、監控的問題都在在的顯示出開放式校園所存在的缺點。

交通大學生輔組的李佐文教官表示,「礙於校園自主的趨勢,封閉校園確實是不可能的。」開放式的校園確實不宜掌握學校的每個角落,但反觀封閉的管制,就真的可以確實全面抵制有心人士的入侵嗎?假如要確實管制外來人士進出校園,實行換證,那不但可能造成交通的阻塞,更可能召到附近居民的抗議。即便換證制度,那也只能管制大門及後門進出的車輛,其他的出入口,像是機車道、校園裡的小路等通道還是會有漏洞,始終是無法做的很全面。「難道住在校外的學生我們也要讓他們換證?」李佐文無奈的表示。

確實,為了使學校成為社區的一部分,提供大眾在假日或下班後,能到學校打球、慢跑、散步,甚至是當作家人聚會、休憩的場所,藉此增進學校與社區關係,導致在校園的管制上有了很大的衝突。但教育部也表示,校園是開放空間,應提供民眾使用,而且開放校園政策實施多年,確實受到社區民眾肯定,因此造成學校既要維護學生的安全,另一方面又需增加民眾親近學校的意願,的確是很難兩者兼顧。

為了加強開放校園的缺失,許多學校仍是做了許多努力,像是成功大學開學時便贈送所有新生一個哨子,防止不良企圖的人進入校園,造成遺憾,也為校園建構最大的安全防護網。此外,也設置護送天使、夜間安全步道,對學生的安全防護措施不遺餘力。交通大學在新生訓練時,也配合學校各個單位進行宣導,同時安排諮詢中心不定期的關心學生狀況,希望將危機發生的機率降至最低。為避免各種突發狀況,交通大學駐警隊也不時在校園中進行巡邏,並且在校門口安裝監視器,以便掌握每台車輛的車號與進出的時間。或許作用有限,但學校仍是盡可能預防各種危險發生,維護學生們的安全,就像是李佐文教官所說的,「管制是一個理想,但永遠做不到,除非是神探福爾摩斯。如果事情真要發生,我們是預防不了的。」

單就保護學生安全的角度,專制的監控或許真的可以減少許多危險的發生,但無論是在學生、民眾的觀點來說,過多的規定、手續,無疑是徒增困擾。事實上,與其擔憂學生們的校園安全,倒不如實際加強宣導,同時輔導學生的心理問題,透過部份制度的改善、預防措施的實行,相信也能減少危險發生的機會,同時達到維護校園安全的可能。
記者 陳惠玟
姓名:陳惠玟 E-mail:reagn0404@hotmail.com Blog:http://www.wretch.cc/blog/littleeyes44   目前就讀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三年級的我,以後想當個體育記者,不過在讀了傳科系以後深深覺得記者這條路不好走,反而對廣告開始產生興趣,喜歡一些相關的設計軟體,正在努力研究中,如果以後有機會,有向朝廣告圈發展,不過體育記者還是我的第一夢想。 現在希望能趕快把英文練好,培養自己各方面的實力,包括應對、書寫,設計方面,如果可以希望能夠在升大四的暑假到體育台實習,體驗實作的情況,作為一個不錯的經驗,不過在這之前,充實自己的第一要做的事,尤其是在上了大三以後,不僅課業的壓力逐漸增加,畢業後的出路更是件令人頭痛的事,如今唯有做好每一件事,上緊發條,為自己的將來做好準備,與大家共勉之。  
記者 陳惠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