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研一 旅行與人生的奧義
大前研一 旅行與人生的奧義
文/ 楊宇軒 2007/10/07
大前研一小檔案:麻省理工學院畢業,曾任企管顧問公司麥肯錫亞太地區董事長,現任商業突破公司社長,著有"M型社會"書名聲大譟。
“旅行的收穫不只是美食、照片、紀念品,豐富的人生契機就在旅行中出現”日本企管大師大前研一這麼認為。
臺灣人旅行通常只前往著名景點留影,卻很少深入當地生活
到著名的商店大肆採購,依照風景名信片上的地點一一拜訪,最後在相機前面比個V字拍照留戀,這似乎是台灣人出國旅行的一貫模式。然而,大前研一卻認為這樣的旅遊方式不會有太大的收穫。他認為,旅行之所以美妙,不在於依著觀光手冊上的觀光景點訂定緊湊的計畫一一到訪,而是能在一段「漂泊的時間」隨心所欲的到處走走,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當地人真正的生活、看看他們為什麼事情感到幸福、快樂,並且與當地的人們多多交流。
不同於你對一般日本人的認識,大前研一沒有一口日本腔的英文、不像一般日本人那樣靦腆害羞,相反的,他總是能輕易的跟外國人相處在一起,這樣的能力是在大學時,擔任口譯員工作所建立的。
大前研一總是很輕易的跟外國人相處在一起
從小就很喜歡豎笛的他,一進入大學,就加入了管弦樂團。但是,樂團裡的一位學長告訴他,他所用的豎笛是不行的,他說:「一定要使用法國Buffet Crampon公司所生產的樂器,才能演奏出豎笛真正的聲音 」。然而一支Buffet Crampon的豎笛要價十四萬日圓,在那個大學畢業生起薪才一萬日圓的年代,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第一次工作就出了這麼多的狀況,大前研一意識到他必須調整自己的方式,回去後他將觀光客常問的問題,以及設想的答案寫在素描簿上,並畫上插圖。後來更將日本的歷史、人口統計、GNP等資料納入繪本,漸漸的很多客人都告訴他:「你介紹的內容很棒,讓我暸解很多關於日本的事」,還特別給他小費,很快的他就賺到了那把豎琴。
大前研一將日觀光客常問的問題,製作成繪本
旅客除了傾聽關於日本的社會狀況,有的時候有也會反過來說他們自己國家有多好,例如:「我們國家絕對不會在這麼美的自然景觀中以大音量的擴音機廣播 」,每當旅客們這麼說,他都會附和他們,順便問許多問題,像是:「妳們國家最美的地方是哪裡呢?」、「你們國家流行什麼呢? 」,最後他往往與旅客成為很好的朋友,建立良好的人脈關係。
大前研一對於旅行的細心,源自於小學的一次出遊。在他小學六年級的暑假,他向父親請求「想獨自一人去找祖父母」,父親給他出了兩個題目,一是必須背出從橫濱到門司所有火車站站名,令ㄧ則必須把周邊的山川地理資訊都查清楚。那天起,他開始埋首於查詢日本地圖跟社會課本,了解各站的周邊資訊,然後在腦中建構一張地圖。
通過了父親的考試,父親買了火車票給他,並且告訴他:「搭火車時一定要好好的看著窗外,看看田裡種些什麼、四周的房子是大是小、是瓦屋還是草屋,車子靠站時就注意上下車的旅客,他們穿著如何、以及手上的行李,這樣你就可以知道當地是富足還是貧瘠,以及大家是不是都努力工作」,這一天,他雖然坐的是當時稱為三等車的車廂,可是一點也不覺得累,深怕雙眼一閉就錯過美好的景象。
在他國中時,靠騎著腳踏車到處送貨,賺了一些錢,便決定到北海道旅行。只帶了一台六X六相機、替換內褲、襯衫、毛衣跟雨衣就出發了。沒有多餘的錢住宿,晚上就睡在車站,早上就在車站洗手間洗洗臉,便前往下一個地點。
大前研一”旅行與人生的奧義”這本書介紹給台灣人完全不同的旅行觀,旅行不一定是有錢的人活動,也不一定要住豪華飯店、吃高級餐廳,更不一定要存夠錢了才出發,反而需要的是付諸實現的動力。因為你可能過度累積「哪一天,我要…….」的期待,而有些事情今天不做,那一天也許就沒機會了,你有什麼地方想去?就趕快拎起你的背包去旅行吧!
(圖片翻拍自 大前研一《旅行與人生的奧意》一書)
![]() |
記者 楊宇軒
姓名:楊宇軒 介紹: 我的名字叫楊宇軒,大家都叫我笨嘴,因為我不太會講話,常惹女友生氣,她就罵我笨嘴,所以我的笨嘴外號就是這麼來的。在屏東鄉下長大的我,平常的休閒活動喜歡接近大自然,常常跟堂哥、同學到溪裡抓蝦、釣魚,所以平日關心的議題都較偏向環保、休閒。我常自娛為工具人,所謂的工具人包含很多項目:維修腳踏車、電腦、電燈、馬桶…..等。之所以有這方面的專長,奠基於小時候在爺爺家下田幫忙和高中常常到爸爸工地幫忙做工,也因此讓我瞭解到勞工階級的心聲。 照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