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

歌壇新銳 我還不知道的張懸

相較於第一張專輯輕柔甜美的張懸,這張專輯多了許多灰暗的情感。

歌壇新銳 我還不知道的張懸

文/ 黃夙蓮  2007/10/14

 

獨立樂手轉戰主流市場,常常自然而然被分為兩塊,一塊是追隨市場流行、大受歡迎,卻被批評失去了當初對音樂的那份堅持;另一塊則是依然對自己、對音樂執著甚多,但卻可能面臨唱片不賣、找不到知音的下場。然而,張懸卻不偏不倚地介於中間:總是有幾首歌我們會稱呼它「大眾化」,能迎合主流市場的胃口,但她的歌詞卻很獨立,一字一句就像張懸刻骨銘心過後,才唱出來。

張懸在去年六月發行第一張創作專輯《My Life Will……》,在一片低迷的唱片市場中,這張專輯算是異軍突起,雖然是去年金曲獎的遺珠之憾,但專輯中的<寶貝>一曲,卻獲得廣泛的支持與認同。

《寶貝 in life》餘溫未降,張懸今年再度推出了這張《親愛的我還不知道》。對於創作型歌手而言,當第一張專輯賣得夠好時,推出第二張專輯便需要很大的勇氣,不只要確立風格,更要有所變化,不能只是仿同上一張的模式。

有別於上一張的吉他編曲與清新平實,這張專輯嘗試將吉他式的民謠曲風結合電子、搖滾,唱腔也更為成熟、深邃。而沒有改變的,依然是其歌曲呈現出來的隨性與漫不經心,以及不煽情的闡述情感與想法。

整張專輯是以搖滾開場,在刷得很重的吉他聲中,緩緩加入鼓和電吉他點綴,凸顯了<畢竟>的詞所想表達的自我意識,就像念散文似的譜出一首歌,卻絲毫不累贅。

第二首歌<嫁禍進行式>是一首快板搖滾,前段喃喃自語地唱著希望自己被感情嫁禍,十足詼諧輕快。進入副歌之後,張懸吊兒啷鐺的語氣唱著嫁禍的藝術,尤其唱到「嫁」時刻意升高的key,更撐得起「嫁禍」的動作感,很值得玩味。

<喜歡>是這張專輯的主打歌。連著兩首搖滾曲風後,<喜歡>回歸吉他單純平實的情感,鋼琴的低音和弦,配上張懸沉沉的聲線,營造出神秘又疏離的意境;然而,當正陶醉在迷霧之中時,卻又緩緩唱出「在所有人事已非的景色裡,我最喜歡你」這樣深刻的字句,情感之濃稠不言而喻。

接下來的這首<親愛的>,一樣是吉他編曲,在整首歌都是一樣的旋律之下,歌詞的動人度便很值得品嚐。「深深的話要淺淺地說,長長的路要揮霍地走,在乎的人要傻傻地愛,經歷的事就慢慢地來」,就像媽媽在呵護、教導孩子般的語氣,輕柔之中卻又挾帶深層的期許。

<Gonna Stop>一反前兩首歌的溫柔。重搖滾的節拍、鮮明的低音Bass、全英文的歌詞,一股狠勁地唱著「Before it's too lateGonna Stop」,像是充滿告誡意味的說著:「你最好給我停下來,你將會獲得重生!」

<兒歌>延續著上一張專輯《寶貝 in life》給人的感覺,整首歌從頭到尾都是八分音符的吉他和弦,甜甜的歌聲和簡單淺白的歌詞,像熨斗燙過那樣的唱入心的最深處。

<討人厭的字>長達120秒的前奏,像看不到目的地般走著似的,冷冽的令人吃不消!歌詞咬字清晰到你不需要翻閱詞本,卻又像現代詩一般冷澀難解。從只有吉他的獨奏,逐步的加進Bass和爵士鼓,伴隨著越來越大聲的前奏,音樂的張力彷彿也在累積能量似的等待張懸的聲音出現,打破蕭瑟的冷寂。

<慾望把眼前的地板鋪滿>是描述一名抑鬱又隱晦的人。從輕聲地碎念著,一直到吶喊似的大唱「把胃口養壞,你再來」。看張懸纖瘦頎長的軀殼以聲嘶力竭的方式宣洩著,佐以文字力度的輻射,在在給了音樂更大的能量,使人容易進入,卻難以脫離。

Outro》的第一句詞沒有曲調,而是很像聊天一般的說出「因為我喜歡開車,所以我希望車子可以越來越環保」。口白與吶喊的段落穿插,沈重的鼓聲用以支撐一切,企圖擺脫歌曲的囿限,展現音樂的純粹。輕輕的說著:「如果你還像我一樣,試圖破壞自己,就可以真的了解那種喜悅」,可以聽出張懸不安於室的態度,與認真面對自己的創作。

再來的這首<並不>,也就是整張專輯的最後一首歌,就像在享受著不經修飾的吉他聲,歌詞份量不多,卻令人猜也猜不懂,配上張懸輕聲呻吟,好像引起了心理某一塊的共鳴。歌曲到了最後一小段,隱隱約約聽到張懸的講話聲,讓人無法肯定的說話內容,像是在呼應專輯名稱《親愛的我還不知道》,一個不設限的答案。

         

高中就輟學離家追求自己的創作理想,甚至連本名都不願提起的張懸,在這張專輯的詞曲,卻都是以本名「焦安溥」完成。頂著父親焦仁和身為前海基會秘書長的大光環,張懸像是藉著這張專輯,驕傲的宣告她成長、回家了。

有人會覺得,張懸歌唱實力稱不上專業級歌手、歌曲也總是溫溫順順的沒有爆點、憑什麼這麼紅。張懸的魅力,並不在於高超的歌唱技巧、具煽動性的歌聲或令人驚豔的曲調;而是很簡單的唱出一種個性,讓你能夠很敏感的回到歌詞的本質,並反覆咀嚼她想要傳達的那種深層情感──身為一個具有影響力的人,這樣就夠了。

(以上圖片翻攝自張懸官方網站與博客來網路書店)

記者 黃夙蓮
黃夙蓮 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 專長領域:新聞撰寫、專題寫作、電子報製作、影片拍攝與剪輯 關心議題:網路新媒體、媒體現象、性別、次文化 我喜歡看東西, 不管是電影、書、圖片、電視。 另外我喜歡蒐集一切冷門的東西:冷門電影、冷門書、冷門音樂、冷門圖片 幻想自己因此而成了冷門獨特的人而可以暫時脫離胡鬧的世界。 我也喜歡寫東西, 不過是在非強迫壓榨的情況之下, 現在正在努力強迫自己看完什麼都要留下點心得感想, 是有點累,但20年後的我應該會感到欣慰。
記者 黃夙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