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像非洲一樣寬》無私的愛感染全世界
《愛像非洲一樣寬》無私的愛感染全世界
文/ 鄧詠兒 2007/10/14
![]() |
「一個婦人,一所孤兒院,一塊被愛滋病傷害的土地。」
「一開始,她只是做了一個人該做的事。她並不知道,救一個孤兒,便是救整個世界。」
---摘自《愛像非洲一樣寬》
「愛像非洲一樣寬〈There Is No Me Without You〉」,這是女主角哈蕾格雯‧帖費拉最喜歡一首歌的歌詞。往後所發生的一切,源自於哈蕾格雯‧帖費拉的丈夫和女兒不幸過世開始。
作者梅麗莎‧費‧葛林以新聞報導的犀利觀察和小說的戲劇張力,描繪出一個非洲婦人如何努力拯救自己國家中,那些即將被愛滋病「殺害」的小孩。哈蕾格雯是一個熱情奔放,身材圓胖,一百四十公分高的女人;故事從哈蕾格雯在接獲凱貝列〈類似某種具有立法與行政功能的縣政委員會〉的電話後,決定收養一個兩歲半的小男孩─明帖西諾特─開始,進而帶出衣索匹亞為什麼會是一個相當落後的國家,八一%的衣索匹亞人每日所得不到兩美元,二六%的人每日所得低於一對元。在我們的認知裏,「非洲等於貧窮」是一件很理所當然的事。愛美的女士一直追求著體態的完美,用盡方法〈不正當的飲食,甚至不吃〉達到目的,但在絕食的同時你是否有想過,在全國六千五百萬人的衣索匹亞裏,有兩成的人口一整天是沒東西吃的。
梅麗莎在書人揭露了很多非洲人生活的黑暗面、很多令人會鼻頭一酸的事情。大部分的非洲人糧食不足,吸毒變成他們生活中的必須品,騰巴可以讓人覺得不餓,很多非洲人都相當喜愛,只因為它比食物便宜。行政者為了保存自己的面子,不願向外界透露非洲人過著非人的生活,以致即便民不聊生,也得不到外界的救助。
有些人從小就立志長大後要成為一名醫生、藥物研制人員,要醫治所有患病的人。國際組織每年花好幾百億美元去開會研究如何解決愛滋病的問題,他們也都對哈蕾格雯收養了好幾十位非洲孤兒表示佩服。其實我們只要以實際行動多關心身邊的人,相信這個世界一定變得更和諧。
![]() |
記者 鄧詠兒
鄧詠兒 au6s.cts94@nctu.edu.tw 一直以來,我都很敬佩記者們,他們的筆就像是人民的嘴巴,他們的文章就像是人民的心聲。慢慢我也學會注意身邊所發生的事情,我比較關注民生方面的事,像那裡出現災情、那裡有人被搶劫、油價又漲了、原住民的權益問題等等。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念傳播相關的科系,感覺這是一個很神聖的工作,我必須精準的報道每一件事。現在的我,學會如何去觀察、分析社會所發生的事,我可以運用我所學的,去幫助社會上被弱視的一群,告訴社會大眾他們的所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