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期

國姓爺的寶藏

國姓爺的寶藏是一本結合臺灣歷史與文化,專屬於臺灣的尋寶冒險故事。

國姓爺的寶藏

記者、導演、製作人...等 歐士豪 報導、撰稿、監製、拍攝...等  2012/09/30

三百多年前,在鄭克塽對清朝投降,東寧王朝走入歷史後,繼承陳永華意志的天地會第二任總舵主陳繩武帶著鄭克臧的小兒子來三腳埤堰堤(註1)附近觀音寺,卻被效忠滿清王證襲擊,陳繩武與其同伴奮力抵抗,試圖將反清復明的香火傳承下去……


尋寶為名 明爭暗鬥

時間回到二零零七年,鄭克臧的後代鄭祚委託香港商人鄭鑫找尋臺灣研究明鄭時代的專家,一同破解三百年前留下來密語,並趁著鄭成功文化節來臺灣的其間,找出三 百年前國姓爺留在臺灣的寶藏。國安局、洪門幫眾、香港與臺灣的黑道一一捲入,各方人馬懷著各自的目的與猜疑,展開一場多方角力的尋寶爭鬥。

本書雖以寶藏為名,但實際上是一本結合歷史、武俠、尋寶等多類型的綜合型小說。故事以尋寶為主線,實則著重在描寫各方人馬的角力。陪同鄭祚一同來到臺灣,負責保護鄭祚安全的護衛身分引起了刑事警察局和國安局的注意與跟監,國安局小組跟監過程中與鄭祚的護衛、洪門衝突不斷;歷史研究員鍾嘉英被找來破解密語,但實際上只是被找來為寶藏的真實性背書,關鍵的謎題在鄭祚來到臺灣之前就已經被破解;鄭祚一開始便發現鄭鑫只是為了私吞寶藏而行動,於是瞞著鄭鑫,和歷史研究員鍾嘉英達成協議,要向社會公開寶藏的存在;鄭鑫私底下勾結黑道,想將寶藏據為己有;新道盟旺天會老大呂銘峰表面上和鄭鑫友好,其實卻心懷鬼胎,為的是 自己的利益;暗地裡還有洪門天地會幫眾暗中監控、保護鄭氏後代與鐘嘉英。從鄭鑫的覬覦、國安局的跟監及與洪門的衝突、到最後營救鄭祚和鍾嘉英,可以看出劇情重點還是環繞在各方人馬的行動,大部分的時間是在暗地裡互相牽制,直到最後一章才真正攤牌行動。

 
國姓爺的寶藏封面
國姓爺的寶藏是近年來少見的臺灣尋寶類小說。(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本書對現代武俠的描寫則是整篇故事的另一個亮點,故事中出現柔道、跆拳、摔角、八極拳、詠春拳等功夫互相較量場面,過程描寫順暢且精彩,從第一章陳繩武、陳上川、楊彥迪三人與王證的對決,到各章節中穿插的武打橋段,大大增加故事的可看性。


巧妙融合地方故事

作者藉由港九僑胞鄭成功文化節參訪團在臺灣旅遊的行程一一介紹臺灣各地景點,故事中出現的建築、古蹟、歷史文物、人物與食物的故事,書中都有詳細的介紹。例如說明赤崁樓的從荷蘭時期到民國,這中間的樣貌改變過程與其原由。從整本書的從史料與介紹可以看出作者資料的收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透過作者的用心考據, 在閱讀的同時,也像在觀看各景點的旅遊導覽。但在某些章節中解說占去不少了的篇幅,歷史事件的解說影響故事進行的流暢性。

國姓爺的寶藏整體來說沒有曲折離奇的劇情,故事平穩發展,可惜的是尋寶解謎部分著墨少,解答過程所占篇幅亦不多。作者利用香港旅遊團遊臺灣的方法,刻意安排 旅遊團的行程,好讓臺灣典故、地方風俗人情與特色小吃介紹可以順利融合在故事之中,偶有突兀的感覺,但整體上不會影響閱讀到時的心情。

 
書中史料豐富,閱讀的同時也能了解歷史。(圖片來源/歐士豪攝)
 

寶藏 幻想 歷史

「What is it about treasure that makes history so fascinating.」這是電影「國家寶藏」中的台詞。作者蘇上豪在後記中表示,國姓爺的寶藏是他在觀看國家寶藏後所發想出來的靈感,臺灣有著比美國 更複雜且豐富的歷史,卻少一個精彩的尋寶故事,於是有了「國姓爺的寶藏」這個故事的構想。

本書雖然沒有將重心放在尋找寶藏、解答密語的過程上,卻利用寶藏的魅力,在歷史中混入一點虛構,增添了歷史故事的吸引力。人們對於歷史總懷抱一點幻想,「如果當時不是那樣的話……現在的世界一定就如何如何的發展」,如果當時鄭氏王朝有留下寶藏的話……就是這樣的如果,才誕生了這個故事。無論是多麼明確的歷史,一定也還留有還沒說清楚的部分,不管是多麼詳細的描述,都無法重現過去的時光,而那些歷史還沒有說清楚的事情,留給人們更多的想像空間,一如電影「國家寶藏」中幻想在某處藏著美國建國者們留下來「國安基金」寶藏,作者蘇上豪幻想著臺灣也有著類似的故事,國姓爺的寶藏加入了作者對於歷史的幻想,讓這段歷 史變得迷人。儘管歷史本身不允許如果,但是對過去的想像讓「了解歷史」這件事更加有趣。


跟著故事一起遊古蹟

臺南四處可見受到鄭成功影響的事物,從成功路到成功大學,鄭成功改變了臺南的一切。城市不會告訴你他的過去,而是寫在街角、在磚牆上、在窗戶邊、在古樓的牌坊上,在每一地方層層疊上過去的痕跡。如書中提到的「延平郡王祠」的牌樓是過去國民黨政府粗暴地將日本時代修建的鳥居修改過後的樣子,也把原本的福州建築改成中國北方建築風格,破壞了原有的歷史感。城市像個海綿,吸收著過去的記憶、膨脹,成為今日的樣貌,而在生活周遭的每一棟建築、每一樣食物或每一個地名,其背後可能都隱含著一段故事,等著我們去了解、發掘,不但增添生活的趣味,你還會發現你的所生活的地方原來並不簡單。當故事發生的舞台換到了臺灣,主角們走過的地點都是自己熟悉的地方,對故事中的人物也多了一份親切感,事件發生的地點很可能是平常我們時常路過之處,像是生活在同一個城市裡的居民,直接 拉近了書中角色與讀者的距離。

國姓爺的寶藏這個半虛構的故事使真實變得特別。空閒時帶著這本書,走一趟古都臺南,按照書中的路線,逛逛古蹟,吃吃小吃,你也能發現國姓爺留下來的寶藏。

 
 
註1:三腳埤堰堤遺跡位於今日烏山頭水庫風景區內
 
記者 歐士豪
歐士豪,傳科系三年級生。 興趣雜亂,沒有專長。 正在尋找最完美的故事。  
記者 歐士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