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為我投票》小學生的實驗民主
《請為我投票》小學生的實驗民主
文/ 曾偉旻 2007/10/21
民主的號角響起,對未來的憧憬,對權力的渴望,不惜鉤心鬥角,這樣的民主如何落實在極權中國的小學裡?當民主變成了權力資源的角力戰後,民主的真諦又是什麼?
「為什麼要民主?」系列紀錄片,是由英國廣播公司電視台的Nick Fraser及丹麥公視的Matt Hoffman共同發起的製播計畫。他們精選了十部紀錄片,並在各國公共電視台播送。台灣公共電視台首播中國導演陳為軍所拍攝的《請為我投票》,反映出中國大陸對於「民主」的憧憬與疑慮。
|
三名候選人之一成成,正在台上發表競選宣言。圖片取自Why Democracy官方網站。www.whydemocracy.net/ |
《請為我投票》記錄了武漢小學生選班長的過程,故事發生在中國武漢市第一小學,一個班級、三名候選人開始進行所謂的實驗民主。台灣校園裡的班級選舉,多在班會自由提名後,隨即進行投票表決。但是在影片中的實驗民主,不但為期一個禮拜,候選人還必須經過一連串的選戰活動如才藝表演、政見發表、公開辯論等等,最後才進行投票。三個小候選人,必須動員其他同學,以打贏這場實驗民主的選戰。反觀台灣的班級自治,就簡單許多,是一種人緣高低的測試站,沒有太多的利益瓜葛。
「首先恭喜他們三位,成為我們班長的候選人,由我們的同學自己選取自己的班長」老師在黑板上邊說邊寫民主二字。
在這次班級選舉中,班長不再由老師指派擔任,這是學生們首次品嚐民主的滋味。雖然不是由老師指定一個人當班長,但令人納悶的是,老師經過綜合考量比較後選出的三名候選人,依據為何?三名候選人產生的過程,也符合民主政治的精神嗎?
不公平的基準點下,展開了這場選舉,並引發了場龍爭虎鬥。候選人為了一張張的選票,使出渾身解數,競相角逐這個權力地位。不論在才藝長笛演奏或是演唱流行歌曲,小小的年紀就充分展現了穩健的台風。但令人困惑的是,到底這是一場班級領導者的選舉,還是一場選秀會?
中共一胎化政策的影子在片中展露無疑。家長們積極栽培孩子,要努力往上爬,甚至踩在他人背上爭權力、奪第一也在所不惜,也因此為了這場民主實驗選舉,就會使出更多卑劣手段。對於身處共產極權國家的這群孩子來說,如此不健全的選舉思維,以及錯誤觀念不斷地強加下,他們真能透過這場民主實驗選舉,了解民主的真諦嗎?或者反過來說,他們在這次民主實驗中,習得了多少不民主的手段?
這場選舉看似黑暗卻也真實。三個選舉人中,成成城府最深,最會耍手段,他希望當上班長後,能對同學發號施令。他私下先對羅雷說:「我覺得最適合當班長的人就是你。」並慫恿羅雷,讓他在曉菲的才藝表演上起鬨。
「曉菲! 曉菲!打倒曉菲」成成鼓動全班說。
小女孩禁不起這番嘲笑,就在演講台上哭了起來。然後成成就帶著羅雷向曉菲道歉,此時矛頭全指向了羅雷,羅雷頓時成了眾矢之的。隨後成成又在羅雷的才藝表演上故技重施,聯合曉菲以相同手段大聲喧鬧。
「說實話我想退出!」羅雷打算在這場選戰上退出,他已經沒信心與其他候選人較量。
成成遊走在同學間進行分化、挑撥,又得知羅雷要放棄的消息時,成成彷彿吃了顆定心丸似的。
得知此消息的羅雷父親立刻邀請全班同學免費搭乘輕軌電車,班上的民意又倒向羅雷這邊,為羅雷注了一劑強心針。畫面則帶到成成的臉上,失落無助,彷彿選戰結果抵定,獨自坐在車後。
「我先做個調查,班上有被羅雷打過的人請舉手?」全班一半的人舉手。
「看吧,獨裁者。」成成嚴厲指稱著。
成成的父母,不斷的修改成成的演講稿,他們以獨裁者稱現任班長羅雷,指說未來當選之後要當班級的領導者而非獨裁者,一定會為大家管理好班上。成成還一一條列出羅雷的缺點 ,以扳回一城。你說這像不像台灣選舉慣用的手段?這個法子果然奏效,在不斷報料挖內幕的同時,民意風向球又開始轉了起來。
「我先問你一個問題啦,要選一個好班長,你選誰呢?」羅雷問。
「我選誰......?」「我選我自己。」成成遲疑了一會兒。
「你這不是個騙局嗎?」
羅雷的父親指導羅雷將先前成成所說的謊言揭穿,語氣更要理直氣壯,義正詞嚴。最後還千叮嚀萬囑咐,讓他在投票前最後的宣傳時間,趁著中秋佳節祝同學中秋節快樂,並送給全班每人一份小禮物。
開票初期,三位候選人都平分秋色,但是當羅雷的名字不斷被唱名後,成成、曉菲臉上笑意不再,反而是羅雷的支持者歡欣鼓舞著。
片中成成粗蠻的詐術與羅雷最後的賄選行為,顯示出如果沒有公平的選舉機制來進行監督,那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權,就會被物質扭曲。而自由意志若淪為挑撥,分化或物質的誘惑,那就失去民主的意義了。
在這場選舉裡,來自家庭的外部操控、候選人間的勾心鬥角、造謠、分化不斷上演,但是最具決定性的手段還是實質上的賄賂行為,令人難以相信這是一場實驗民主的選舉。但是,這不就是現今的台灣社會嗎?口水戰、挖內幕、報秘辛,分化棄保都在台灣的選舉過程中層出不窮。這樣的情景何曾少過?這部紀錄片忠實呈現了這些過程,導演並沒有解答為什麼要民主這個主題,但是卻呈現過分民主化下的盲點,也讓觀眾自己去詮釋解讀「民主的迷思」。
![]() |
記者 曾偉旻
曾偉旻 E Mail:high221@gmail.com 我有一個新聞夢,一個新聞主播夢。這個夢要如何實踐,就是把握每一次採訪的經驗和每一次學習的機會。 電子報的應用不只是文字內容,聲音、影像的文本都是電子報的一環。因此,除了文字作品外,我會朝著影像或廣播聲音類型的作品發展,才能將電子報的特性發揮至極,也可將我的興趣和專長一一展露。 由於家母在啟智教養院工作的因素,在小時就接觸了許多歡喜兒,對於相關弱勢族群等相關議題,都相當感興趣。此外,我也熱愛去探索台灣原住民議題。我認為,我們不應當以文明都市人的角度進入部落,而是當以謙卑的心態去體會與理解原住民的智慧。 新聞工作何嘗不是如此?都是要以最客觀、最謙卑的態度去看待每一件事情,而非強勢主觀的詮釋。 在未來的新聞職場上,我希望自己能站穩一席之地,將所學發揮在新聞工作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