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期

歐北來 特搜台灣旅行風景

這是一種真摯又無所畏懼的實踐,在你我腳下的土地之上,也在因交流而共鳴的網路世界裡。他們用手抄寫台灣故事,用眼紀錄旅行風景,衝擊自己對世界的見解,這是「台灣冷門景點熱血復甦計畫」。

歐北來 特搜台灣旅行風景

記者 姚映竹 報導  2012/11/04

一旦開始跟「歐北來」團隊的蔡昇達和陳亦琳聊天,你肯定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種毫無距離的溫暖,好像認識很久的朋友一般。當另一個成員王瀚陞加入對話後,幾個人可能一不小心就已經天馬行空地聊到各種喝醉的姿態,但你依然會被那些誠懇又坦率的熱血所感染。
 


最初四個核心成員,用文字、照片、音樂和旅行來與台灣的各種美好相熟。
(圖片來源/ 歐北來Facebook粉絲專頁 )

 

這群年輕人踩踏出夢想,記錄身邊各種美好的故事,在你我的生活裡渲染出一片片微甜的小確幸。藉由網路平台發聲,已經聚集超過一萬人次的關注,他們仍在茁壯,準備要用更豐富的姿態展現出台灣土地的繽紛,描繪生活裡的點滴精彩。他們是「歐北來」,勇敢做的大夢是「台灣冷門景點熱血復甦計畫」。


旅行起步 抄寫一首美好

一切好像都是從旅行這件事開始的。組成歐北來團隊的蔡昇達、陳亦琳、王瀚陞和黃于洋,當初都各自參與了招募旅行家的比賽,陳亦琳想到非洲去感受生活,進而做出貼近人心的設計,蔡昇達則規劃了一趟在希臘半島上的體育古文明尋根之旅。即使最後每一個人都落選了,但這場比賽卻巧合地把幾個人慢慢牽到一起。
 


歐北來就是要用溫暖熱血灌入在地血管,讓人們重新感受生活精彩。

(圖片來源/ 歐北來Facebook粉絲專頁 )
 

於是從2012年2月開始,歐北來在網路上陸續推薦起自己在台灣各地碰上的故事,以及書寫各種對旅行、對生活的反思。他們向網友募集由「尚正港的在地人」所推薦的私房景點,接著再用「免費剪髮換沙發」找住宿,在6月分頭用搭便車和睡沙發的方式環島。期待能鼓勵大眾嘗試藉由這種居遊的方式,蒐集在地文化、人物和地點,再深度報導出台灣鄉鎮之間任何值得被注意的美好。而團隊幾個人中有的身兼其他工作或學生身分,這讓環島演變成時而分頭、時而共同的旅行,形成一種團體下的個人遊記,也因此發展出每個人獨具特色的旅行方式和紀錄觀點。這種微妙的運作默契,讓人在「同時保有自己一個人旅行的感覺,又是一個團隊」,能分享相同的理念。
 


阿達、10和大羊三個人在高雄共同旅行,用迷路作地圖來探險。
(圖片來源/ 歐北來Facebook粉絲專頁 )

 

他們都深信在每個角落和人物的身上,都有屬於台灣獨特的風味和值得被關注的寶藏,於是將核心理念設定在「傳遞美好事物」、「拉近人與人的連結」還有「自身專業反饋」上。除了書寫和傳播,更要用最有趣的方式挖掘各種被遺忘的故事,使更多熱血青年向土地回流,進一步運用自己的專業和力量重塑家鄉印象,讓每一個人都能用最驕傲的口吻展現自己的家鄉!

聽到學設計出身的陳亦琳輕輕地分享,大家總認為設計是可以為這個世界做些改變的,她也一直這麼相信自己的能力要用在對的事情上。所以她說:「我很想要為這塊土地做些甚麼,要先認識自己的這塊土地,再讓身邊的人知道。」其實這正是讓歐北來的一群人玩得認真、玩得瘋狂的簡單理由。


實踐 探索 衝撞 

在旅行紀實的過程裡,他們也一邊面對自我探索和衝撞。蔡昇達帶著認真的表情談到:「你開始會知道,我學體育,我還能夠做甚麼。」是歐北來讓一直對行銷有興趣的他,擁有整片空間盡情的嘗試並發揮,思考「把它如何擴散成跟我想做的事結合」。於是他們組合出各種令人驚奇的行動方案,也讓這樣的計畫有機會透過分享和跨團隊結合而感動更多人。

至於陳亦琳就笑說人們常覺得自己需要很多東西,去購買了可是心卻永遠都覺得還不夠。環島居遊,改變了她對於這件事的思考。花一點時間,到花蓮跟藝術家生活、在高雄體驗自給自足、去澎湖和漁夫一起抓魚,「對很多物質的需求真的是降到『冰點』!」她不用再汲汲營營的去購買滿足感,而是每天張開眼睛都知道還有些甚麼東西正該要去完成。蔡昇達也忍不住點點頭,說團隊的每個人都慢慢地「更懂得自己甚麼需要,甚麼不需要」,因為在旅行之間「你出走了,才知道甚麼該留下」。
 


三人坦然地分享這一路走來的大小故事,還有各種對生活的反思。
(照片來源/ 姚映竹攝)

 

面對有些人無法理解歐北來這群人自掏腰包、不斷環島旅遊的行徑,蔡昇達認為他們正在做的事情就是種夢想實踐,用工作換取金錢、降低娛樂消費,再投注於一件自己覺得對的事情上,就是種完美的自我實現。這幾個有工作或學生身分的人一起協定,做歐北來這件事不能影響到原本自己的角色,得用最踏實的方式來兼顧夢想和現實。讓生活當驅力,歐北來就能繼續轉動。當然,他們一路以來堅持用趣味記錄下台灣的美好,引起許多人的共鳴,也逐漸有能力向大家證明「我們都相信夢想可以當飯吃,如果你不信的話,我們現在正在做!」歐北來用不熄滅的勇氣,挑戰了每一個人對夢想的實踐力。


跳脫框架 真正歐北來

歐北來玩過了居遊、沙發衝浪和以工換宿,還用募資平台來回饋,更有其他大大小小的活動形式。每一個成員除了紀錄之外,也都在團隊裡扮演獨特的角色,巧妙地平衡了計畫的發想和運行,陳亦琳道出他們最單純的想法:「我們先看這件事情值不值得做,有沒有興趣。如果我們覺得很棒,那就先去執行,再來看後面有沒有碰到甚麼問題!」

面對這麼多元的展現方式,歐北來相信,無論如何「只要同樣有趣,只要核心價值都一樣」,他們就感覺值得。同時,也想挑戰更多更不一樣的模式,把新的思維真正帶入當地,藉由交流讓各種議題變得容易親近。就像是他們跨團隊地參與「稻田裡的餐桌計畫」一樣,又或者是舉辦歐北來「擠沙丁魚派對」,讓有夢青年能互相認識並分享。當認識的人更多,看見的東西也會隨之更廣,反而能讓整個歐北來效應繼續擴大。 


歐北來團隊除了「擠沙丁魚分享派對」之外,也期待創造出更多跨團隊、跨領
域、跨議題的豐富活動。(圖片來源/
歐北來Facebook粉絲專頁)

 

蔡昇達自信地說:「歐北來不怕被複製,如果它被複製更棒!我覺得很多人在做相似的事,越多人參與是越好的」,於是歐北來要邀請每個人都來種起這顆大夢,就用生活裡的點滴微小做養分,共同灌溉出一大片繽紛盎然的台灣故事,好向世界盡情展示。
 

相關連結: 歐北來中文Facebook粉絲專頁

記者 姚映竹
  姚映竹。 熱愛笑、好吃的食物和遊樂, 升大三的暑假發現自己越來越容易因為簡單卻真誠的事,大哭。 所以我們更想用紀錄的方式來讓自己和世界都變美好。    
記者 姚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