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屬制度 長久的校園風氣
直屬制度 長久的校園風氣
記者 謝昌錡 文 2012/11/04
初至大學,大部分的科系會舉辦抽直屬大會或者直接照系上的老規矩定好自己的直屬是誰,直屬決定的方式各式各樣都有。雖然直屬制度的存在不太能詳細追溯,但這股吹很長久的校園風氣使大學生的生活有了不同體驗,像是多了很多聚餐的機會、在求學上多了一些人可詢問的人等。而不僅在大學,部分高中男校、女校也有直屬的制度,不過在一般男女混合的高中裡,就較少有直屬的制度,但確定的是,在有直屬制度的校園中,直屬關係在學校生活中確實占了一定的部分與影響。
大學以前 直屬初體驗
直屬串連起大一、大二、大三與大四的關係,而在高中就是高一、高二與高三的連結,這些人是處於某個共同的團體或社群之下,當這些人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家」。以家的概念去比喻這些人所處在的同一個社群,是因為這些成員彼此年紀通都常差一、兩三歲,而這樣的差距就用家庭內的輩分去作比擬,故「家爸」、「家媽」這類的用詞就出現了。
而在高中階段,不一定每個人都會有直屬,要看所就讀的學校為何種性質。像男校、女校這種單一性別學生的學校中比起男女混校的學校,較會有直屬制度的存在。而直屬的確立方式通常為高一時班級座號相同的學長學弟或學姐學妹,但也有不同的確立方式,像是有以高一時在同班級的同座位來認自己的學長或學姐的,這些確立的過程稱之為「認親」。
決定直屬 花樣百百種
在高中,是直接有一套規約決定自己的直屬是誰,但升上大學,因為不像高中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教室,就不能以同樣座位的方式決定直屬。但以同樣座號的方式來決定直屬仍是可行的,所以在大學榜單放榜後,總會掀起一股查詢自己直屬為何人的人肉風潮,當學長姐的就會有一種終於要當「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的心情,當然這種心情是好是壞完全因人而異。
比起相同座號這種完全不能掌控自己命運的決定方式,很多系級的學長姐設計了很多種讓學弟妹決定自己直屬的方式,像是把學長姐的手機號碼放進氣球裡,讓學弟妹隨機射破氣球,然後撥打紙條上的號碼,當鈴聲響起之際,現場氣氛也隨之刺激緊張;或者是用套圈圈的方式,套中哪個學長姐的物品就決定了。這些很有花樣的抽直屬方式不僅炒熱了氣氛,也讓大家心服口服自己的運氣,而每個年級的學長姐弟妹藉由抽直屬的參與也能多認識新生。
抽直屬大會一直都是大部分大學科系盛大的活動。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家聚現象 直屬精髓
在大學的直屬文化裡,一家之中最常一起做的活動就是「家聚」。家聚正如字面上的意思,一家的每個人約出來聚一聚,一起吃個飯。而家聚會成為直屬間最重要且最常舉行的活動,是因為平常直屬間可能沒有太多的機會能碰到面,就算見到面可能也只是打個招呼與簡單問候而已,僅有在特地約出來家聚的時候直屬們才能暢談想要聊的一切,像是課業上的問題或同學的近況等等。
而光家聚就區分為很多種形式,單家家聚就是自己一家,大一至大四的人而已,由於參與的人就自己一家四個人,所以通常單家家聚參與度會較高;聯合家聚則是很多家一起舉辦,但由於參與的人數眾多,會造成成員間彼此時間難以配合,最後只能選出一個大部分成員可以的時間,當然就會有一些成員無法到場聚餐。
至於家聚的舉辦人也依不同家有不同的規範,只要成員間彼此認同即可,通常會由大二或者是大三當舉辦人,決定要聚餐的餐廳並通知下面與上面的直屬家聚時間地點。而在直屬文化中,大一在家聚通常是不用付任何錢的,由上面的直屬請課,當然大二、大三與大四都有可能分攤,也是視自己家的規定去攤錢。
直屬文化之所以能傳承下去的原因之一就是家聚,當初在大一家聚時不用付任何錢,基於一種反饋的心理思想,會繼而將同樣的方式去對待下一屆直屬。如果沒有家聚這活動,直屬間的傳承或許就會斷裂或者彼此根本就不太有交集。
家聚是維繫直屬間感情的好方法。(圖片來源/謝昌錡 提供)
大考將近 直屬祝福助力
由於大一新生剛進入大學這個新環境,跟以往高中難免有所差異要去適應,最大的差異就是考試內容,面對第一次要考大學的大考,大一新生可能不清楚大學考試的內容到底跟高中的試題有什麼差別,或多或少都會擔憂。就是這個原因,才會盛行起發all pass糖或high pass糖給下面直屬的現象。
當然不限制只發糖果,現在越來越多大學生為了表示對直屬心意,送的東西也越來越多元,不管送的東西為何,都是要讓自己下面的直屬能收到禮物與期望他能考試順利,希望能藉此減少對第一次大考的壓力。
比起發all pass糖或high pass糖,對直屬最實質的幫助就是以前的筆記或者參考書,讓他們能夠抓對重點,所以有些大學生們為了幫助自己的直屬能順利考大考,也會提供或借出自己以前的筆記,夠好心的直屬甚至會把以前的參考書免費贈送給下面的直屬。當然all pass糖與筆記參考書,對於大一新生而言,無不是受了很大的幫助,這也和家聚的道理一樣,進而穩固了大學裡的直屬制度。
在大學大考時,直屬時通常會送all pass糖給下面直屬當作加油打氣。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直屬權利義務 端看個人
大學中的直屬制度帶給大學生們不同的體驗,像是知道了哪些好吃的餐廳,聯合家聚中認識了一些學長姐弟妹,接收了很多詳細筆記的參考書等等。有人享受家聚的氣氛與美食,但有人可能覺得餐廳太貴而缺席;有人抽到了很多同學都想抽的直屬,但有人則抽到了孤僻不愛理人的直屬;有人精心挑選all pass糖,但有人覺得發all pass糖根本不太有意義。
這些情況一定都有,大學的直屬制度並沒有明文規定,當大一還在享受不用付錢吃大餐的直屬關係裡的權利之外,對於升到大二以後是否要還要盡到直屬學長姐的義務,像是請家聚或者請all pass糖這些事情,實在因人而異。唯一確信的是,大學裡有直屬的風氣仍會繼續下去。
![]() |
記者 謝昌錡
哈樓,I'm 謝昌錡 也是大目 是個憂鬱雙魚的兩極男孩 最喜歡寒暑假把以前密死的電影補齊 最喜歡上山找原住民小朋友們玩 最喜歡在FB上創一堆頭銜 因為每一個頭銜都是現在的興趣或者是想看齊的目標 而每一個頭銜都足以代表我的一小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