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期

女生看台灣男籃

SBL帶著許多不懂體育的女生開啟對籃球的新視野。正如同一般人所認為的,女生看籃球多半是外行人看熱鬧,和男生欣賞籃球的角度相逕甚遠,女生看比賽的感性成分遠超過男生。

女生看台灣男籃

記者 吳悅萍 文  2012/11/04

「女生是因人看球,男生是因球看人。」

談女生看台灣男子籃球,自然得從SBL超級籃球聯賽談起。不同於過去CBA中華職籃,SBL是一個半職業的男子籃球聯盟,由七支隊伍組成,是目前台灣男籃的最高層級聯賽。自2003年開打第一季至今,SBL帶著許多不懂體育的女生開啟對籃球的新視野。正如同一般人所認為的,女生看籃球多半是外行人看熱鬧,和男生欣賞籃球的角度相脛甚遠,不可否認地,女生看比賽的感性成分遠超過男生。

 

女生和男生看籃球

無庸置疑地,與美國職籃NBA相比,整體看來SBL球員礙於身材及訓練方式的差異,在球技及團隊合作方面幾乎沒有強度可言。不過聯盟中仍有球季表現令人稱羨的國手級球員,例如過去不論在球場上或是媒體曝光度都很高的四大球員:田壘、林志傑、曾文鼎以及陳信安等人。這些較有指標性的球員在男生和女生眼中看來卻有不同的意義。

既然喜歡籃球,那何不觀賞籃球的最高聖殿NBA呢?對SBL的女性球迷來說,大部分人都是看了SBL才了解籃球這項運動。台灣男籃的球員就如同偶像明星一樣,雖然遙不可及卻多了一份和自己身在同一生活圈之中的親切感。女性球迷經常將男籃球員當作偶像般崇拜,關注每一場球賽的表現,更是個人散發出來的領導魅力。慢慢地,對他所屬的球隊也會有認同感,隨著認同越來越強烈,會更進一步去認識球隊中其他球員,而加深了對整支球隊的肯定及崇拜。

也因此形成了女生看SBL時,經常會因為支持的球隊不同,而形成對立及競爭的社群,這樣的較勁心態往往是增強比賽精采度的重要原因之一。故女生看台灣男子籃球是以感性角度來觀看。

 


女性球迷經常將男籃球員當作偶像般崇拜。(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對男性球迷而言,對籃球的崇拜是來自自身熱愛籃球運動的經驗累積,以及NBA給予他們的高水準籃球賽事觀念及印象。因此男性觀眾經常會以NBA的標準來審視台灣男籃,這也造成了預期心理上的落差,男生總是覺得,台灣球員的籃球技巧不足,看台灣男籃就像在看三分球大賽,誰投中得多誰就是最後的贏家,沒有甚麼肢體碰撞的可看性。因此男生經常只會把焦點放在幾個水準較高的球員身上,評論著他們每一場比賽的表現,和如何帶領整支球隊打比賽等等,並不像女生球迷會死忠地支持某一個球隊。

政治大學的李柏範表示:「女生可能會比較去注意自己認識的球員或球隊還有比數高低,但男生則會去思考整場比賽的內容。」由此看來,男生看台灣男子籃球是以較理性的角度來審視。

 

制度瓦解了她們的熱忱

SBL伴著許多七、八年級的女性球迷從學生時代開始認識籃球比賽,從起初的裕隆、達欣、台啤三強鼎立時代,到現在新血球隊璞園乍起奪冠,看起來是從實力差距甚大轉變成實力平均競爭激烈的良好現象,但其中卻潛伏著許多令人熱情退卻的制度問題。

2008年至2009年是SBL波折不斷的起始點。第六季開打時就因轉播權利金沒有達成共識,造成沒有電視台願意轉播SBL的困境,雖然問題及時解決了,但卻讓球迷感受到台灣籃球是否要開始走下坡了。就像品牌行銷一樣,SBL已經因為轉播問題變成一個被重傷、抹黑的商品,也因此第六季開始就形成了場上熱、場邊冷的現象,這不只讓球迷對球賽的觀感有很大的影響,更降低了球員在場上表現的熱度。例如台啤球員林志傑喜歡「人來瘋」式的打球氣氛,但因球迷不捧場,所以他就瘋不起來了,大大減低了比賽的精采程度。

 


SBL場上熱,場邊冷的情形。(圖片來源/Yahoo圖片)

即使SBL第六季在風雨中度過了,達欣隊也眾所矚目地以最好的陣容拿下了當季的總冠軍,在季末冠軍賽時吸引滿場的球迷帶著熱情到場加油。但到了第七季,球員紛紛出走至中國CBA打球,是為了更優渥的薪俸,更是為了在一個水準較高的華人籃球比賽中磨練自己,由此可見,台灣男籃已經不是一個能提升籃球水準的競賽殿堂了。就讀致理技術學院的吳怡萱同學過去是台啤球隊的忠實球迷,她表示:「自從林志傑到大陸去打球之後,我就比較不想看SBL了。以前一定會看瓊斯盃為中華隊加油,但現在除非是去大陸那些球員有回來打,要不然其實我不太會看。」

第七季由林志傑出走開啟先例,後續李學林、曾文鼎、吳岱豪等球隊中的主力球員也都紛紛離開SBL,整個聯盟中所謂的的明星球員,也只剩下田壘留在台灣孤軍奮戰,沒有過去那些競爭對手,顯得格外孤獨。出走的現象也讓球隊的士氣銳減,球迷不像過去那麼關注每一場球賽,尤其是對女生球迷來說,本來就是因人看球,認為一個球隊中必須要有一個精神支柱,而過去那些被她們奉為偶像的球員一個個離開了台灣,親切感不再,CBA其實就和NBA一樣遙遠,於是她們對於球隊的支持度也大幅下降,也失去了過去那種對球賽的熱情和得失心。


球員紛紛出走至中國,徒留田壘於台灣孤獨地打球。(圖片來源/Yahoo圖片)

 

展望未來

制度紛擾、人才流失是現今台灣男籃遇到的對大困境。制度紛擾經常讓組織難以運作,球員沒辦法安心打球例如過去曾經因為台啤總教練的要求,而讓出走大陸的球員回來打冠軍賽,破壞了原有的公平規則;而人才流失則令人有人才斷層的疑慮李柏範表示:「世代交替斷層嚴重,田壘、林志傑這群人離開或退休後,後面能遞補上來的人目前看來少之又少,尤其以禁區最為嚴重。」

吳怡萱則說:「台灣籃球環境不好,往外發展是正確的選擇,祝福他們。台灣男籃看不到未來 沒有完整的規劃,福利太差使球員出走,難怪觀眾人數會銳減。」當然問題不只其二,在2012第十季SBL將要開打之際,問題似乎也沒有完全解決。

對於未來台灣男籃的發展,人人都很無奈,男生理性的觀看這一切後,還是能回去NBA欣賞那些人高馬大的外國球員大秀球技,但過去那些喜歡籃球的女生球迷,和台灣籃球的資訊卻是越來越疏離了,少了競爭、少了對抗,SBL少了過去那種為球迷而打球的熱情難道除了苦苦渴求那些出國發展的球員回到台灣來打球之外,沒有更好的辦法讓台灣籃球能延續下去嗎?或許其實女生們也可以理性地了解一下現實的情況,而不只是讓人當門外漢在看籃球,只有看沒有懂。

記者 吳悅萍
大家好我是吳悅萍,人家說宰相肚裡能撐船,那我肚子裡應該有兩艘船。
記者 吳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