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期

是誰在唱 動畫音樂

"Flower gleam and glow let your power shine make the clock reverse bring back what once was mine"《魔髮奇緣》的樂佩輕輕地吟唱療癒之歌,甜美、溫柔又感性的嗓音唱進人心,溫暖地撫平心靈的創傷。

是誰在唱 動畫音樂

記者 戴子昀 文  2012/11/04

"Flower gleam and glow let your power shine make the clock reverse bring back what once was mine"《魔髮奇緣》的樂佩輕輕地吟唱療癒之歌,甜美、溫柔又感性的嗓音唱進人心,溫暖地撫平心靈的創傷。挾著迪士尼動畫一貫的音樂劇風格,歡樂、夢幻又充滿浪漫的《魔髮奇緣》,創下美國票房三周冠軍佳績,終於讓迪士尼一掃上一部作品《公主與青蛙》的陰霾。

 


曼蒂摩爾近乎清唱,甜美感性的歌聲令人難忘。(影片來源/YouTube)

 

風格轉變 觀眾不買帳

《公主與青蛙》算是迪士尼2D動畫的末代作品,繼《獅子王》的成功之後,迪士尼後續作品多深耕在這些成人化的動畫。2009年的《公主與青蛙》回歸童話,卻大幅刪動原著內容,女主角蒂安娜成為首位黑人公主,反映階級與人種議題,音樂大走爵士藍調與黑人靈歌路線,但不被觀眾買帳,甚至認為這象徵著迪士尼時代的結束。隔年迪士尼引進3D動畫技術,找回《美女與野獸》的配樂大師Alan Menken,賦予《魔髮奇緣》昔日夢幻色彩,成功再造迪士尼榮光。

百老匯音樂劇性格強烈的迪士尼,一路走來其實並不輕鬆,為人津津樂道的公主系列,對迪士尼更是意義非凡,《白雪公主》引領卡通走上檯面,《小美人魚》讓迪士尼童話改編風格正式定調,《美女與野獸》則開始與流行樂結合。


意義非凡的公主

過去卡通不過是電影放映前的小娛樂,不被重視。1937年華特迪士尼堅持拍出一部全卡通的電影——《白雪公主》,引起影界一片譁然,認為此舉無疑是將前菜當成主菜端上桌,更斷言絕對不會有人看。但《白雪公主》的首映卻極為成功,不僅搏得默劇名角卓別林等影界名人的讚賞,也讓迪士尼坐穩動畫龍頭的寶座,更順利將卡通的地位推展至能與電影齊名的動畫,還發行了第一張動畫原聲帶。

《白雪公主》的音樂是在動畫完工之後才開始製作,連白雪公主的配音 也是透過公開徵求而找到的,最有趣的是第七個小矮人糊塗蛋,他在片中沒有任何一句台詞,只是因為華特迪士尼找不到他認為適合的聲音。

《白雪公主》的音樂風格很特別,介於歌劇與音樂劇之間,白雪公主的歌聲帶著歌劇的古典美聲唱法,在交響樂的襯托下,柔美細膩的聲線顯得格外優雅,背景配樂隨著劇情起伏,時而輕快愉悅,時而急促激昂或是緩慢悲傷,旋律變化豐富,宛如交響樂的四個樂章。除了獨唱外,也有主角之間的對唱及其他角色的合唱,歌曲與唱法融入美國當時一些流行音樂的元素,劇情上也安排了歌舞,使整體風格與形式更多元、更活潑。

隨著八零年代百老匯的歌舞形式表演退燒,同時期的迪士尼動畫票房也受到影響。迪士尼投入更多心力製作動畫,1989年推出的《小美人魚》,其音樂製作打破之前「先動畫,後音樂」的製作模式,改採同時進行音樂製作與動畫創作,讓作品一體成形,使角色與音樂能夠完美地貼合。另外在劇情上也將原本的悲劇結尾改成了歡樂大結局,讓色彩鮮艷畫面和活潑輕快音樂風格統一。這樣的做法不僅救了迪士尼自己,也將百老匯的精華保留在迪士尼動畫裡。

1991年的《美女與野獸》承襲前面動畫的精隨,改編法國的古老神話,並利用新科技電腦動畫繪製出三度空間的舞池。音樂則由配樂大師 Alan Menken 操刀,使這部作品更加精緻,情感表達更完整,並開啟迪士尼的黃金時代。此外,《美女與野獸》的主題曲 〈Beauty and the Beast〉,首度邀請知名歌手 Peabo Bryson 與 Celine Dion一同演唱,從此迪士尼動畫正式與流行音樂相互結合。


《美女與野獸》是迪士尼與流行樂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影片來源/YouTube)


沒有悲傷的音樂

迪士尼動畫多改編自世界名著,為了保持其一貫風格以迎合大眾喜好,無論原著是否為悲劇,所有迪士尼動畫一律以歡樂大結局作收,這樣的做法確實能留住觀眾,但以音樂的角度來看,卻是一種限制,必須遷就於快樂結局,讓音樂的情緒只有歡樂、正面兩個選項。

以鐘樓怪人為例,雨果的原著《巴黎聖母院》是一部充滿情慾、無奈與悲哀的作品,複雜的故事經過迪士尼改編後,《鐘樓怪人》的悲劇色彩淡化許多,在這部作品中,聖母院的主教、鐘樓怪人、侍衛隊長和吉普賽女郎的各自的身分與處境帶來的矛盾,在歌聲裡能表現的情緒很有限,雨果企圖在故事中反映的社會問題與強烈情緒被削弱,那些真正能發人深省、感動人心的元素,反而消失在這些旋律中。

相較之下,法國的音樂劇版本就保存比較多的原著精神,在劇情方面雖多著墨於愛情,但每個角色的情緒與內心對話仍有很深的經營。在音樂方面,樂曲揉合多種流行樂風格,歌詞詩情畫意,充滿濃濃法國氣息。某些歌曲中,也很大膽用了一些比較挑逗的字眼,音樂傳達出的情緒多元、層次更加豐富,讓整部音樂劇高潮迭起。其中一首由主教伏羅洛、加西莫多和侍衛隊長三人合唱的〈Belle〉更在法國歌曲排行榜上蟬聯三十三周冠軍。

以劇中愛絲梅拉達的獨唱為例,來自異地的吉普賽人,靠著炫目的街頭表演為生,卻被人們視為女巫、惡魔的化身,她獨自走進巴黎最大的聖母院,向聖母祈求原諒,原諒她以一個異教徒的身分踏進聖母院,並向聖母祈求保佑她,能不被人與人之間的藩籬所傷。迪士尼的版本平靜而肅穆,歌詞強調人人都是上帝的子民,盼望聖母的庇佑,歌聲平緩而帶著希望。音樂劇的版本則崇敬而憂傷,背景音樂帶著教堂詩歌的色彩,在女主角溫柔帶著微微沙啞的嗓音詮釋下,更能感受她的悲慘的際遇與心境。


法國音樂劇版本的愛絲梅拉達歌聲淒美感動人心。(影片來源/Youtube)


一曲多版本 經典的考驗

迪士尼動畫賣座,音樂也跟著紅,同一首曲子卻有多種語言版本,算是是一種另類現象。《花木蘭》是迪士尼第一部以中國為背景的動畫片,由流行歌手李玟為主角花木蘭獻聲,並演唱台灣區的主題曲,歌唱實力佳、新女性形象鮮明的她,看似是最適合詮釋花木蘭的人選,但她所唱出的中文版主題曲卻意外的沒特色,唱法上完全拷貝克莉絲汀奧格來拉的原版,沒有唱出故事背景的精神與感覺,反而不如另一首由成龍演唱的〈男子漢〉,將中國的男子氣概表達得淋漓盡致。

2005年為慶祝香港迪士尼開幕,發行了一張《星光閃耀迪士尼》,將原曲改編、填上粵語新詞,並找來香港流行歌手演唱,由容祖兒演唱的〈不死的真愛〉,改編自《美女與野獸》主題曲,相較起原版較為華麗的編曲,這個版本乾淨而輕柔,容祖兒甜美略帶氣音的歌聲,伴著Bossa Nova與爵士的浪漫,特別適合在夜裡聽。陳奕迅重新詮釋《阿拉丁》的〈新的世界〉有著電子靈魂樂的夢幻感及活潑的節奏,營造出特別的氛圍。


陳奕迅詮釋的新阿拉丁,極富電子靈魂樂的趣味。(影片來源/YouTube)

在翻唱歌手的聲音和原本配音不同的狀態下,有可能讓歌曲失去在動畫中的情緒和口氣,使聽者對歌曲的情感與記憶連結變弱,反而讓原本經典的主題曲越唱越流行,失去經典的價值;翻唱不能過了頭,否則會讓音樂完全變調,有限度的翻唱調味才能讓音樂保鮮,這方面,迪士尼的分寸算是掌握得不錯。每隔幾年迪士尼就會推出新的紀念合輯,並選出一、兩首經典歌曲請知名歌手翻唱,讓原本已經落伍、被人們遺忘的歌曲,重新注入新的靈魂,讓人們重溫童年做夢的幸福時光,也讓這些經典作品再次發光發亮。

 
記者 戴子昀
我是戴子昀,可以叫我紅豆,我喜歡塗鴉、製作西點和許多新奇有趣的事物。 就假設真的有世界末日,從進入喀報的此刻起,我會用文字記錄下每個動人的故事。
記者 戴子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