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信仰這件事
關於信仰這件事
記者 尤意茹 文 2012/11/04
有神?無神?這個問題曾經困擾過我一段時間,讀過無數跟神佛有關的故事:希臘神話、佛陀故事還有聖經裡的故事。小時候的我曾經想過,如果釋迦摩尼住在西方極樂世界,如果上帝住在天堂,好像還有很多其他的神都住在天上,那麼他們是鄰居嗎?他們彼此認不認識,他們對彼此又有什麼樣的看法?而且就好比基督教,不是不能拜其他的神嗎?那麼這些信仰,能共存嗎?到底,哪個是「真」?還是到底有沒有「神」?
林道晨曦,信仰就如同那道光,指引著方向。(照片來源/尤信二攝)
記憶中美好的焚香
約莫是國小或是國小以前,還住在阿嬤家的時候,阿嬤家附近有一間規模不大不小的廟,對於神佛的記憶也從那裏開始。周末爸爸總是會牽著我的手說:「走吧,散步去拜拜。」我很喜歡焚香的味道,到現在都是。
在台灣有很大一部分的人信仰道教,去廟裡拜拜是許多人共同擁有的經驗。在我們家常常是跟著阿嬤一起去的,小時候覺得,怎麼每一個阿嬤都能這麼篤定的跪在墊子上,口中念念有詞許久,到底哪裡有那麼多話好對神明說?而我也常常疑惑,同時有這麼多信眾,有那麼多祈求,無論是媽祖娘娘還是玄天上帝,怎麼有辦法有那麼多耳朵,這些願望是否真的都能直達天聽?
儘管有這些疑惑,年幼的我仍然緊握手中的那一支香,許下了許許多多考試一百分的願望。而到目前為止重要的兩個大考:基測與學測,都影印了准考證去拜託文昌帝君,爸爸還興致勃勃的上網查了該準備什麼,怎麼拜,順序跟規矩網路上都有詳細的資訊,這樣傳統的儀式,居然也這麼先進。我心裡想著,大家都來求文昌君,到底誰會受到保佑呢?也許,真的有在努力的人就會被看見吧。
大悲咒的溫柔與慈悲
小時候的我從分不清楚佛教與道教的差別,以前總是大人們拿香給我們就拜,有時候也會說一些菩薩之類的故事,家裡也有一些佛教故事的書籍。對於佛教跟道教的差異,不是那麼清楚能掌握,而對一個小朋友來說,也沒有分別的意義。但我小時候,很喜歡聽大悲咒,後來想起來覺得很有趣,爸爸會在車上放大悲咒的音樂,雖然完全聽不懂詞是什麼樣的內容,但居然也會跟著哼,還努力的想要把大悲咒的詞找到有趣的諧音記下來。我也喜歡那一些佛陀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好有哲理,很像是寓言故事。另外一個我很喜歡的佛教常用詞「慈悲」,覺得這個詞似乎有一種溫度,就好像把自己充滿了愛,然後用一種包容接納的態度,溫柔看世界或是愛他人。
迷途的羔羊 禱告的時刻
我有一個從小認識的好朋友,家裡虔誠信奉基督教,以前每個禮拜天都要去教會做禮拜,而且她也與許多後來認識的基督徒一樣,認真的邀請我一起去教會,去接觸上帝。我跟她一起去了好幾次兒童主日學,甚至拿了幾本聖經回來,有一兩本上頭還寫了我的名字。在教會裡的體驗是特別的,我喜歡唱歌,也喜歡那些讚美耶穌的詩歌,每一次唱詩歌的時間我都特別的開心,雖然只是國小的年紀,卻好像懂得那些讚美的句子,邊唱著歌好像真的在與上帝對話。
但在教會裡,最不喜歡的是一起禱告的時刻,這時候大家都握住手,閉上眼睛低下頭,有時候牧師帶著大家一起禱告,或是大家各自念著自己要跟上帝說的話,只有我,不知道這時候要做什麼,不知道有什麼好禱告的。但是我是喜歡基督教的,所有我在教會裡遇到人的都像天使,即便我沒有信仰耶穌,但感覺他們都是真誠的關心每一個來到教會的人。我甚至跟著朋友在國小的某一個暑假,參加教會辦的夏令營,在那一個夏令營裡,唱著詩歌同時,我突然有一種,上帝好像在我的身旁,有一度覺得我要以此為信仰,那時候在內心偷偷決定我要作一個基督徒。
後來我依舊沒有成為一個基督徒,因為我實在很偷懶禱告,後來也沒有機會再去教會了。不過我還是很欣賞許多基督教帶領信徒的思考模式,常常聽到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會說,這些困難都是上帝幫他預備好的,不管遇到什麼樣的難題,上帝都會在他身旁陪伴著他。雖然是一種信仰,但是我想這是很正面的思考方式,而且在很多時候,真的能達到有效的支持的作用。這一種跟神說話的方式,與小時候只會說:「讓我考一百分」的我,是截然不同的。
許願樹上掛滿了想要實現的願望,神啊!祢聽到了嗎?
(來源/尤信二攝)
堅定的信仰與安息
高中時因為一個研究的契機,做了安寧病房相關的研究,對信仰又有進一步的感受與體會,因為安寧病房是給癌末病人的最後一段路,走得安心,在身心上都能得到安息。訪問安寧病房的護士,他們說,通常有堅定信仰的人,在接近生命的最後一刻時,比較不會表現出恐懼,似乎比較能接納死亡的到來。而他們也說,原因在於無論是哪個宗教,通常都會告訴信徒,死後會往哪個方向,會去哪裡,像是基督教說的回到天父的身旁,或是佛教的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因此在面對死亡,比較不會因為無知而感到恐懼。
作一個有信仰的人
從這個時候,我開始有一種想法,我希望我也能有一個堅定的信仰。而現在的自己,已經比較不會去思考,到底哪一個神是真,還是到底有沒有神?雖然對於神蹟這類的事情,仍舊是半信半疑。在台灣,有各式各樣不同的教派,各自擁有數量不一的信眾,然而,信仰是什麼,除了來自於信神的力量之外,還有許多不同的形式,對我來說,與其說是信神,更像是找到一個屬於我的窗口,一個一以貫之的信念,能夠幫助我充滿力量面對許多困難。
![]() |
記者 尤意茹
有關懷有想法有立場有觀點有行動, 這是我努力的方向。 還是顆青澀葡萄的我, 透過這一年成為最濃醇的酒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