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期

用愛深耕這塊土地 洪惠冠 

洪惠冠深耕文化多年,並且在今年拿下廣播金鐘獎最佳社區節目主持人獎。多年來,她致力於新竹的文化推廣,目前為交通大學藝文中心主任,持續關心著各項公共事務。

用愛深耕這塊土地 洪惠冠 

記者 賴巧純 報導  2012/11/18

「希望能透過廣播的平台,把對土地的這份愛,讓更多人知道、感染更多人,一起來關心這塊土地,這就是我們努力做好這個節目的秘訣。」廣播金鐘獎最佳節目主持人洪惠冠在發表得獎感言時,道盡了她對新竹濃濃的感情。


洪惠冠與搭檔潘國正拿下今年廣播金鐘獎最佳社區節目主持人獎。
(圖片來源/IC之音Facebook)

今年10月,文化部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了廣播界一年一度的盛事-廣播金鐘獎,金鐘獎對廣播人來說,無疑是莫大的榮耀。IC之音「愛上新竹」節目主持人-洪惠冠,投入廣播迄今已有十年,今年與搭檔潘國正共同拿下廣播金鐘獎「最佳社區節目主持人獎」,他們曾多次入圍,卻都與金鐘擦身而過。

「愛上新竹」節目邀請了許多長期在社區耕耘的文化工作者分享社區工作經驗,也會請藝術家到節目上分享自己的創作經驗和心路歷程,還有民間人士談論對於新竹的期待,並且融合洪惠冠對於新竹長期的觀察及親身經歷。這個獎項除了對於洪惠冠在廣播上的表現有很大的鼓勵,也間接肯定了她在地方文化上的貢獻。


台南女兒 愛上風城新竹

洪惠冠,道地的台南人,與現任新竹縣文化局局長蔡榮光在大學時相戀,二十幾年前為愛來到新竹嫁作客家媳婦。當時,她考上高考,進入新竹市政府服務,一開始擔任新聞股的新聞聯繫人,負責將首長行程及政府各處室重要資訊告知媒體,因此和媒體建立了相當好的關係。後來她被調到社會科勞工股,正逢勞工意識抬頭,勞資糾紛頻繁,這段時間磨練了洪惠冠的人際溝通技巧,她學習到如何以同理心站在他人立場思考、幫助他人解決問題。這些經歷在洪惠冠往後的人生當中,提供了不少幫助。

民國八十年,洪惠冠應前新竹市長童勝男之邀,受任新竹市文化中心主任一職,而後文化中心改制,洪惠冠也成了新竹市第一位文化局長,在文化中心、文化局服務長達九年。洪惠冠畢業於輔大中文系,並非藝術背景出身,也從未接觸過藝術行政的工作,她強調,一切都必須「從做中學」。儘管先前在市政府服務時,對新竹已有些許的認識,但這僅止於表面,洪惠冠接手文化中心時,對新竹的文史認識仍像一張白紙。

在這九年之中,洪惠冠致力於文化紮根工作,邀請許多文史工作者進行田野調查,挖掘新竹的在地特色,推動社區營造、社區博物館,行之有年的新竹市國際玻璃藝術節及享譽國際的玻璃工藝館,即是洪惠冠一手催生的。除了振興夕陽產業──玻璃藝術之外,洪惠冠對於新竹的古蹟保存也有極大的貢獻。像是改造東門城周邊環境,設置地下道和計時斑馬線,使民眾更容易親近二級古蹟東門城。還有原本的國民戲院,一棟古色古香的紅磚式建築,曾一度面臨拆除的命運,也在洪惠冠的努力之下,成為影像博物館,同時也是新竹影像人才培育中心。

在公部門服務的期間,洪惠冠對新竹有了更深的認識,並且在地方事務上投注許多心血,她說:「我在這段時間對新竹更加認識,也對它更有使命感,應該讓更多居住在新竹卻不了解這塊土地的人,因為認識而上愛它。」


洪惠冠長年致力於新竹文化推廣。(圖片來源/賴巧純攝)


在交大灑下藝術種子

洪惠冠早期曾因家庭關係,從市政府請調到新竹師範學院,擔任學校刊物的編審工作,和學生有多有接觸,因此很喜歡學校的服務環境。交通大學藝文中心成立之初,洪惠冠被前校長張俊彥延攬到藝文中心擔任主任至今,她對這份工作抱有高度的熱忱,盡心盡力規劃每個表演及展覽。談及明年的藝文活動規畫,洪惠冠表示,交大演藝廳即將在下學期進行整修,屆時會調整藝文活動的形式,適度增加學生與藝術家的活動,甚至帶學生到藝術家的工作室參觀。

過去在文化局,主辦過許多大大小小的活動,洪惠冠認為藝文活動重質不重量,學校舉辦的藝文活動數量無法與文化局相提並論,卻可以將重心放在提升活動的質感。她十分注重展覽導覽及表演導聆,藉由藝術家的分享帶領學生進入藝術殿堂。

洪惠冠臉上總是帶著親切和藹的笑容,藝文中心同仁皆表示鮮少看到主任動怒,然而在交大推行藝文活動並非如洪惠冠的笑容一般輕鬆自然。首先必須面臨的即是資源分配,學校將主力放在科學研究上面,能運用在人文方面的資源有限,所幸有校友會資助,交大的藝文活動才能順利推展,相較於其他學校,交大藝文活動不只數量多且內容精緻。

不過,學生的參與度帶給洪惠冠很大的挫折,交大學生功課壓力繁重,休閒活動離不開電腦,要讓學生走進演藝廳看表演、走進藝文空間參觀展覽是一項挑戰。針對於此,洪惠冠經常思考、調整活動方向,期望達到「傳統跟現代的兼顧、通俗與精緻的並融」。她希望為理工為主的交通大學種下藝術的種子,培養學生對生活的品味,即使學生還無法踏入藝術領域,這顆種子也能在他們未來的生命當中萌芽。同時,她也希望大學的資源能與社區共享,她認為這是大學存在的重要價值之一。
 

投入公共事務 不遺餘力

到交大服務後,洪惠冠仍不忘持續關心新竹地方事務,於民國95年和藝文界及地方人士成立「竹掃把行動聯盟」,對公部門提出建議,阻擋政府不當措施。新竹第一位醫學博士李克承故居「西門會館」原要被市政府拍賣,東門城護城河的石板路要改鋪柏油,都在竹掃把聯盟的奔走之下搶救下來,保存了這些珍貴的古蹟。


洪惠冠和藝文界人士成立竹掃把聯盟,關心新竹公共事務。(影片來源/YouTube)

「因為投入,所以有感情。」洪惠冠笑笑地說,身為台南人,她覺得新竹比故鄉還像故鄉,對新竹有很深的了解,這裡有著洪惠冠的心血結晶,所以產生了很深刻的情感。她心目中的新竹是個小而美的城市,雖然不及台北先進,也不及台中舒適,但擁有十分多元的文化。有早期居住的原住民、平埔族,有三百多年前來開墾的閩南人、客家人,有隨政府來台的國軍官兵和眷屬,也有1980年竹科成立後的科技移民,近年更有許多外籍配偶。她希望能做到文化多元呈現,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更多人可以去關懷這塊土地,及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每一個人。

記者 賴巧純
哈嚕,大家好~我是賴巧純, 我不喜歡虛偽的對待人,也不擅長堆砌華麗的辭藻, 我想用心,看世界,也讓你們看看我眼中的世界
記者 賴巧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