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帶給我的第一次
旅行帶給我的第一次
記者 龔霈鏵 文 2012/11/18
如果我沒有踏出這一步,或許我就還在原地打轉。二十歲了,不該是個懵懂的孩子。但今年暑假的第一次,我的表現卻顯得非常生澀無知,完全少了平時的冷靜沉著。有些事情沒有親身去經歷嘗試,是沒辦法真正理解體會的;有些事情我們太視為理所當然,所以當我們經歷文化衝擊時,才會知道自己的無知。13個小時的飛行時間,對我而言是一次深具轉捩點的經驗。
少了沉著 多了體驗
第一次出國門,就這麼的踏上了德國。它的氣候日夜溫差大且非常乾燥,因此當凌晨我們抵達航廈出關後,外面只有13度的氣溫險讓我承受不了。同樣的北半球,在另一端的台灣還高掛著33度的高溫,一來一往20度溫差。在台灣聽著領隊說明時,還沒什麼感覺,然而踏下飛機後感受瞬間充滿全身。法蘭克福機場有著不斷流動的磅礡氣勢,雄偉的航廈大廳,四周充滿了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旅客。匆忙擦身之際,更有種把自己拉回到現實的衝擊。
德國的法蘭克福機場滿是來自各國的旅客。(照片來源/龔霈鏵攝)
出關間,航廈人員在面對我們這些外國人士時,流利的英語像極了他們的母語,完全沒有溝通障礙。甚至在某些主要觀光景點,連中文都可以通;微微的口音卻帶著深深的專業度,甚至還可以用英語和你開玩笑,他們不會給你有距離感或高高在上的態度,這和之前聽說的德國人嚴肅的樣貌全然不同。而且走在街上總是有人會在對街熱情的大聲跟你問好,只不過他們第一句的問候語永遠都是「おはよう!(早安)」,對他們而言,黑髮黃皮膚或許都是來自日本;就像我們一看到金髮藍眼的第一反應永遠都是「Hello!(你好)」。
時空隧道 語言不是隔閡
德國是個充滿歷史建築及古堡的國家,在街道上就能感受到中世紀歐洲的古樸氣息。根據德國政府規定,若是已損毀的建築,也必須以仿古的型態,原封不動的讓建物重新回到原本最初的狀態。如此吸引人的文化,讓德國充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也因此走在路上周遭雖然充斥著聽不懂的語言,但偶爾也能聽到一絲絲熟悉的語調,仔細聆聽,還能聽見地球另一端的消息,好生驚喜。
所有毀損的建築,都必須照之前的原貌重新建構,不能隨意更改。(照片來源/龔霈鏵攝)
雖說身在多數時間語言不相通的異國情調下,在古堡裡的導覽裝置也都有說著北京腔調的人聲進行解說;在許多免稅商店,也滿是開口閉口中文的大陸或台灣人店員和遊客。同樣嘰嘰喳喳的空間中只有在這時才會有種在異國找到同類的歸屬感。不過在走出商店後,語言進入了耳朵卻無法產生出意義;語言就只剩下聲音的功能。雖然可以肆無忌憚地在公共場合說著自己心中的話和抱怨,反正多數人也聽不懂。但誰知道,也許他們也同樣當著我們的面用著圈內人才能理解的方式交換訊息埋怨我們這些登門踏戶的觀光客也說不定。
城中除了教堂之外,沒有超過天際線的建築。每棟都以仿古方式建成。(照片來源/龔霈鏵攝)
文化衝擊 非同凡想
多數的街道巷口,在過了七點半後會瞬間沉靜下來,然而這時太陽還高掛在頭頂上,卻只剩下餐飲業還亮著燈做生意,德國人最多的夜生活就是喝喝啤酒、聊聊天,最晚也在九點半打烊。因此在整個西沉後,街道安靜的如空城,和白天的繁忙景象成了很大的對比,又是一幅和台灣燈火通明完全不一樣的畫面。因此每回到飯店後,看著電視中聽不懂的語言就成了唯一的休閒。
而另一項在我們眼中覺得相當的驚訝,台灣人把免費公廁視為理所當然,但在歐洲上廁所是需要費用的。除了餐館飯店和特定景點免費提供外,每一次大概需0.5~1歐元,而且大多是有營業時間的。尤其是當有個壯碩的男子人伸手向你要錢才能進去使用,雖然臉上沒有橫肉殺氣,但還像是被勒索保護費,在把錢從口袋中掏出來時,那種感覺是很掙扎的,但同時也很新鮮。
在德國多數的洗手間不僅要收費,還有營業時間。(照片來源/龔霈鏵攝)
德瑞淨土 心曠神怡
從小地方就能看出德國人一絲不苟,德國從最隱密的空間到人群吵雜的巷道,環保的影子一直都如影隨形。石板的街道口、人手一台的腳踏車、不耗油的電纜車、清澈見底的水域,德國人對於環保的堅持不遺餘力,讓我一路上的讚嘆不停歇。也因此在結束旅程後,回到了這片從小長大的環境,反而對於街上不絕於耳的汽機車噪音、汙濁的空氣、甚至是惡臭的河水一時無法適應,就連走在路上也不斷的在腦海中構築思念的德國的美。
清澈見底的水域,悠游著許多的魚類。(照片來源/龔霈鏵攝)
當我們踏上瑞士這片淨土,我第一次體會到什麼叫「真實的童話小鎮」。開往少女峰的路途中,景色單純卻變化萬測。從綠草如茵的小鎮聚落,到彩虹直接出現在我們眼前。一路上牛羊響著清脆牛鈴悠閒的吃著草,最後終於到了這傳說中雲霧繚繞的美麗山頭。在少女峰這終年不化的積雪中,就算全身配備齊全,依然能感受到寒氣從衣服的纖維慢慢滲入,但那種感覺又與在台灣寒冬時邊發抖邊抱怨截然不同。雖然全身直打哆嗦,但內心那股異樣的興奮和渴望,燥熱的心早已將無孔不入的凍霜化成了清涼的水,雄偉的山峰冰河在面前一一矗立,夾雜著細碎的雪花灑落身上,真的,上來的漫長車程似乎都不算什麼了,上來一次就足夠終生回憶了。
終年積雪的少女峰上風光。此為阿雷奇冰河。(照片來源/龔霈鏵攝)
比旅行本身更重要的事
在這次的旅行中,不管是人種或是街道擺設,都和我所熟悉的城市全然不同。每一次抵達新景點,都會讓我有著想定居於此處的奢望;每一次的接觸都是不同的驚喜,對於我無知的小世界又狠狠揮了一拳;又或者是在每一次和人群接觸後,同樣可以感受到跟台灣人一樣的熱情相待,這種不分你我的溫暖在幾杯黃湯下肚了之後,更是表露無遺。就算語言不相通,講著破英文、比手畫腳依然還是可以暢快抒情、稱兄道弟。雖然我曾經試圖尋找和故鄉相仿的風景卻無功而返,但有些場景卻反而深深烙印在我眼裡。這充滿衝擊性的第一次,我終於踏出了生長20年的小島,徜徉在國外給我的深刻震撼。我想,在未來的某一天,當我回頭來再看這一切,它絕不會只是單純的一趟旅行。
酒酣耳熱之際,世界沒有膚色種族之分,大家都是兄弟。(照片來源/龔霈鏵攝)
![]() |
記者 龔霈鏵
如果我的文字有激起你那麼一點漣漪, 那其實我已別無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