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 說自己的話
文青 說自己的話
記者 簡瑋靜 文 2012/11/25
什麼是文青,追求文青到底代表了什麼呢?是個人情緒的抒發、高品質生活的風格,或只是為了他人的認同呢?近來在網路上掀起了一股文青風波,每個人對於文藝的定義都有所差異,有人覺得情溢乎辭,從其中獲得許多頓悟;也有人認為太過無病呻吟,為文藝而文藝。
真假文青風波
文青是文藝青年、文藝少女的簡稱。不久前在網路上「偽文青」被大肆批評,甚至有人辦起了「反文青」的活動。
最為眾人所熟知的開頭是在台大PTT笑話版上出現的一篇,「不可不知,關於假文青的30件事」。文章中提到作者認為假文青的幾點特色,包括外表、思想喜好、行為舉止和文字表達。通常戴著黑框眼鏡,穿著素色的衣物;喜歡聽獨立樂團的音樂、看村上春樹和芥川龍之介的書;喜歡咖啡、LOMO相機、單眼;在社群網站上分享風花雪月,將瑣碎的日常寫的文謅謅,文句中充滿著多愁善感。總結來說,「假文青」給大眾的印象是一群追求個人品質、風格過頭,模仿名言佳句卻又不注重其中的內涵、重於自我特色的表達,無病呻吟的一群人。
在PTT上關於文青的討論串開始風行。(圖片來源/PTT截圖)
在這篇文章引起許多人注目之後,也有許多網友跟進發表了一些言論,提出因社群上「假文青」發表沒有深度、而且過多的言論,所受到的困擾。最廣為人知的應該莫過於:「不要去愛會讓你流淚的男人,因為愛你的男人不會讓你留淚。」,以及「你知道『天空』跟『人生』最大的差別是什麼嗎?『天空』是屬於大家的,『人生』是屬於自己的。」這兩句。這兩段話如果只看表面的意思,實在是讓人一頭霧水,不知道發表者到底想表達什麼。
文青追求個人生活的高質感,重視自己的感性部分,反對盲目跟隨大眾流行文化。不過當去模仿、或是太過刻意去表現這些特色的時候,變成了畫虎不成反類犬之類半吊子的呈現,反而引起了他人的嘲諷和輕視。
被過度消費的文藝佳句
隨著社群網站的蓬勃發展,使用者不免有「比較」的心態。以使用者最多的臉書為例,不乏有許多使用者以「按讚」或「分享」的次數來表示、吸引人氣,以及尋求認同感。在越來越多訊息的發展下,有影音發表、有推薦網址連結,或是分享名言佳句的動態分享來獲得更多的「按讚」或「分享」次數。其中有一部分的動態是關於使用者自己的心情分享,無論是喜怒哀樂都會渴望他人的認同,尤其大部分表達內心孤獨難過的文章,更容易引起臉書朋友的關心。
然而將時間拉長,這些大量且相似的訊息,以及臉書的快速更新,從接收者的角度來看,漸漸讓人感覺麻痺,對於文字中情感不同一開始敏銳,開始感覺厭煩。對發訊息的一方而言,漸漸有越來越多訊息顯得是無病呻吟,落入了為賦新辭強說愁的窘境中。甚至是一段引用名人的話,卻沒有類似背景,或是深刻的感受,辭溢乎情,無法引起他人情感的共鳴,這些訊息便顯得矯揉造作。
在龐大訊息快速地傳遞下,相似的文藝佳句不斷被重複消費。主流文化與次文化頻繁地交流跟衝突,最終掀起了這場文青文化的風波。
相互尊重 心情抒發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在現實中找到出口,而網路媒介在各種方面建造了有別於現實的另一個平台。這些平台讓訊息交流,而且每個人都有公平使用的權利。當代社會在網路科技進步、訊息傳遞無遠弗屆的時代,許多訊息會被大眾一再地檢視跟挑戰。社群平台雖是社群裡表達自我的重要工具,然而,過多的心情抒發會讓人不快,對他人的意見表達表示批評應該透過彼此互相溝通,給彼此適當的空間來調整。
心情的抒發是個人探求自我的一種方式,因此只要個人認為心安理得,任何人都應該予以尊重。對發訊息的人而言,也應該先想想自己的訊息表達的重點是什麼?而不是為發訊息而發,才不會造成他人的困擾與反感。
模仿 摸索個人風格
其實追求個人生活中的品質、一點與眾不同的風格原本就是人之常情。「為自己尋求庸俗乏味的生活的人,才是真正可憐而渺小的。──約爾旦」,人們追求自身的特別,不想被淹沒在人群之中,所以大部分的人都在嘗試表現「特別」。
知名部落客陳祺勳書中也對假文青跟追求品味之間的關聯作討論。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一點多愁善感、品味、憂愁、品質……,其實都只是在追求個人生活中與眾不同的特色。文青其實是偏愛小眾文化的次文化,因為偏愛小眾文化,所以不喜歡流行音樂、不穿流行服飾、不盲目跟隨大眾文化以突顯個人特色。不過當「文青」成為大眾文化消費的詞,許多人漸漸模糊了自己的本意,是為了在模仿或抒發中尋找自我的認同,而僅僅是表面上字句的引用、外表的穿著打扮,或是使用高單價的生活物品來顯示自己的格調。本末倒置了「文青」原本的中心思緒,其實是不畏大眾流行文化的壓力,勇敢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不盲從的那份特殊性。
文青與否 做自己最重要
說的話文謅謅是文青嗎?穿著像藝術家是文青嗎?還是表現得特立獨行的人是文青呢?當一位文青,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型態和內心思考,又有什麼應受批評的地方呢?
人其實或多或少都在尋找自己與眾不同的價值,有些人透過工作來定位;有些人藉由別人的肯定來探索自我;有些人磨練自己的能力,站在舞台上展現自我;當然也會有人追求與別人不同的文化來表現自我。
追求生活中的品味和質感、充滿文藝氣質抒發個人情緒的文字,每個人都會有想要表達個人特色的時候。如今因為社群網站的發達,使得訊息間傳遞的速度加快,讓各種文化的交流和衝擊更加頻繁,或者更甚者受到許多挑戰,不過抒發個人情感,表達個人特色,追求「文藝生活」不應該受到限制,畢竟無論如何,能夠勇敢的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 |
記者 簡瑋靜
喜歡嘗試新東西, 喜歡啦啦隊, 我叫企鵝(cheer), 讓我為你加油為自己加油, 走在喀報這條路上: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