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 好自由
宿舍 好自由
記者 張睿文 文 2012/12/02
在學習的道路上,許多人都經歷了小學、中學、高中、大學甚至是碩博班。小學至中學時,學校大多劃分在離家近的地區,上下學除了徒步外,有時還會依賴父母接送。高中時,考上的學校已不限於居住的地區,因此出現了早起通勤的學生,但大致上還是維持住在家裡的情況。大學以後,學區與住家距離如果不是通勤就可以抵達,多數人就會選擇:住宿。
踏出的第一步
住宿,並不是上大學後才出現的現象,在中學、高中裡,很多私立學校都有提供住宿。對於住宿,很多時候是不得不為,一來在通勤方面確實存在距離上限制;再者,有些父母基於工作因素無法照顧孩子,而將這重責大任託付給學校。除了這些理由,也有父母認為讓子女出去磨一磨,可以提升他們的獨立和自主性,並提早減少對家裡的依賴,而在外面生活,意味著很多事務方面的打理都要依靠自己。
在能夠自我約束之前,還是要適時地有把尺出來衡量,那就是宿舍的規則。但這些條規到底該限制到甚麼程度,才會對學生達到真正的幫助呢?
生活上的兩面刀
宿舍是一個新環境的適應,擺脫了在家裡的生活方式,而融入不同的人群中是很新奇、有趣的事,同時也開闢了另類的生活空間。其實,住宿生活是一把兩面刀,它給予了學生有別於家庭生活的學習經驗。學生在宿舍生活中會開始為了財務而煩惱,或許家庭方面還是有錢財上支援,但接踵而來的書本費、慶功宴或社團等等的支出總讓人會有錢不夠用的感覺。因此學生們會開始外出找尋打工的機會,並整理出一套節流的方法,這對價值觀的培養可說是大有幫助。然而,學生們如果過度揮霍導致父母給的生活費耗盡時,可能就會跟同學借錢。也許只是小錢、也許不常借,但長久累積下來,也會對原來的價值觀產生扭曲。
人際關係的培養和擴張也是宿舍生活有別於家庭的經驗。在宿舍裡,接觸的人已不限於一個區域,每種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學習和不同的人來往並尊重包容彼此變得極為重要,例如:有些人晚上會比較晚睡覺,在這之中,有人會考量到同寢的睡眠品質,壓低音量、輕敲鍵盤或將喇叭關掉換成耳機;但也有人會忽略掉室友,喇叭照開,或因為太過激動,而發出過大的聲響或笑聲。進入宿舍後,由於有更多時間相處,因此更容易遇到有共同興趣可以分享的人,但這也會使人際關係中的親近疏遠關係分明。面對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可能會觸發全然不同的想法,更容易讓人感受到人情冷暖;如果遇到損友,也可能會因為長期受到影響而接觸到更多不良習慣。
宿舍環境對每個室友的影響是長時間慢慢累積下來的。(照片來源/張睿文攝)
是自由還是放縱
宿舍生活,可以說是長時間積存下來的青少年文化,它代表了青少年無拘無束和自由奔放的思想。國高中時期,為了接踵而來的考試和升學壓力,學生們自由時間相對有限,即使有了休閒時間,也會被淹沒在浩瀚書海中。提到宿舍生活,不少人會將之和大學生活連接在一起。的確,很多學生在進入到大學後首次有了屬於自己的生活空間,因此感觸會較深刻。
在時間安排上,沒有父母的叨唸,所有決定權都掌握在個人手上。作息時間方面,學生可以決定甚麼時候睡覺、用餐、準備功課或放鬆休息,舉凡日常生活中的大小瑣事都可以列入範疇。在課業時間方面,課程安排不完全是學校訂定,學生可以選擇是要專注於課業而多排點課程,也可以選擇減少課程時間來專注於單一課程,或分配更多時間在社團上以培養不同的興趣,這些都是宿舍生活上時間分配和選擇自由。
在管制方面,宿舍同樣開放自由,對於人群進出通常都不加管制,因此常會看到男性將女性帶進宿舍。這種進出很多時候並沒有受到時間限制,有時候晚上十點、十一點也會看到有女生在男生宿舍外徘徊,等到有人進出就大方地走進去。對於這種情形,有同學認為只要一看到就會很不舒服,也有同學認為看久了自然就會習慣。有趣的是,某些時候帶女性進入宿舍的男性反而會認為,他的室友就像電燈泡一樣,干擾了他和女性友人的世界。
前些日子發生的文化大學學生集體性侵案,一名高職女生參加慶生會卻由於酒醉,被三位文化大學男學生將她帶回男宿舍內輪流性侵,整件事情過程中完全沒有人注意到。正是因為宿舍生活管制太過鬆散,給了青少年們一個過度開放跟自由的空間,反而使他們忘記了社會上既有的價值觀和準則。
太過寬鬆對宿舍生活有著負面影響,但嚴格也未必可以阻止學生們崇尚開放的風氣。就讀於大同大學機械工程系的王之言是今年入學的大一新生,在他的印象中也曾經認為宿舍生活是無拘無束,沒有人會監督,自在的夜生活等等……但進入宿舍後,他發覺宿舍生活比想像中嚴格。除了門禁,學校還會實施點名,也會有不定時的查房,到了凌晨學校也會斷網,外人進入宿舍也要先登記並有時間限制。王之言表示:「這些規定對大部分的同學確實有嚇阻作用,但少數同學會有意無意的破壞規定,甚至將之視為一種挑戰。」可見即便管理再嚴格,學生們依然想在自由這種精神層面上找一個突破口。
大同大學對於宿舍的管理非常嚴格,圖為大同大學宿舍門口。(照片來源/張睿文攝)
既不嚴格也不寬鬆
離開家裡過生活,是培養自制力的好途徑,可是如果要一個學生事事都依靠自己還是太過苛刻。宿舍的規範是強制力,嚴格的規則可以樹立良好的模範,但如果上了大學還要像國高中生一樣全部依照準則行動,也會使青少年缺乏獨立自主的機會;鬆散的規則也會使學生還沒真正踏入社會前就選擇性忽略法規,且無法達到完全自制的效果。
宿舍生活規則,不能太嚴格,但也不能甚麼都管不到。太過極端的話,對學生而言無法真正學習到很多經驗,一個好的宿舍規範是要走折衷或者中庸的路線,除此之外,條文內容也該明確表達。如此一來,既不會過份干涉到學生的生活,也不會使學生有機會鑽漏洞或無視社會標準。
![]() |
記者 張睿文
我是張睿文,在某種因素下導致自身變得有點畏懼和他人說太多話的人,習慣用臉書上的名字「張獨行」當代名,上大學後正在用盡一切手段改變自己,另外在大學兩年宅生活的洗刷下有點掉入了2D的世界中,但請千萬不要把我當成一個完整的宅男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