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期

可以咀嚼的軟綿甜滋味

棉花糖,台灣夜市裡很普遍的一種小吃,夾著軟綿綿的口感和甜甜的滋味,也許就剛好符合了「棉花糖」的音樂給人的感覺。

可以咀嚼的軟綿甜滋味

記者 吳晉宇 文  2012/12/09

棉花糖,台灣夜市裡很普遍的一種小吃。小時候總會巴著父母說要買,然後呆呆看著師傅,看著棉花糖一點一點在有著透明玻璃的機器裡成形。這樣的童年回憶,夾著軟綿綿的口感和甜甜的滋味,也許就剛好符合了「棉花糖」樂團的音樂帶給人的感覺。


街頭出發 和聽眾連結

棉花糖在2007年組成,由主唱小球暖暖的聲線和吉他手聖哲高超的音樂製作組合成了許多不同的音樂面貌。從街頭表演出發的棉花糖,擁有與觀眾最直接的連結。許多人的鼓勵給了棉花糖許多的能量,進而創作出更多的音樂回饋給聽眾。而這樣的連結也透過部落格、粉絲專業的經營,還有轉戰Livehouse後精心設計的演出,延續到了現在。這樣的連結也表現在他們的音樂之中,讓他們的音樂能夠貼近年輕人的生活與心靈。


 《2375》是棉花糖第一張自己製作與發行的單曲。(圖片來源/VeryCover網)

就像他們自己製作發行的第一張單曲《2375》,敘述懷抱夢想的青年們,在追尋夢的過程之中,對於家,還是有許多的懷念及依戀。歌曲由吉他緩慢的節奏打開序章,像是一輛載著遊子回家的返鄉列車,同時也看見回家時望向窗外的風景;而小球質樸而溫暖的歌聲則充分引起了人們在回家車上的回憶與思考,歌詞中「實現願望的路線 非得要告別好多的從前」表達現代的年輕人在追求夢想過程中,必須向許多過往的回憶告別,踏出下一步、再下一步,才能繼續前進。


〈2375〉描述每個人都有想到達的地方,夢想,也是一個家。(影片來源/Youtube)


歌詞的輕與重

棉花糖的音樂之所以會受到年輕人的喜愛,不只在於他們的創作能夠貼近生活與心靈,歌詞的寫作能力也占了相當大的因素。棉花糖的歌詞向來很少提到純粹的愛情,或是任何一種有特定對象的情誼。透過書寫情感的方式,沒有過多描述歌曲情節的部分,不將歌詞給聽眾的印象限制,反而讓人能更有許多的共鳴。

歌詞的輕描淡寫,小球輕輕地唱過,再搭配上音樂,讓人不禁懷疑,這樣的音樂會唱進人的心坎裡嗎?

事實證明,還是會的。《小飛行》專輯中的〈欠一個勇敢〉描述追尋夢想的過程中,也許面臨很多風浪、很多挫折,但更要勇敢追尋,因為那將帶人們走向圓滿的方向。在這首歌裡像「長大後變啥模樣 小時候很多想像 一直以為有個寶箱 打開是力量」,簡單的歌詞,小球用輕輕的語調唱過。雖然歌詞與歌聲是輕的,音樂組合裡仍蘊含著能量,蘊含著棉花糖想對人們述說一件事、一個理念的能量。


〈欠一個勇敢〉描述追求夢想的過程,年輕人會遭遇的困難及思考。(影片來源/Youtube)

這樣的能量也賦予了歌曲重量。人們在聽這首歌時,不僅只是在聽這一首歌,而是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去挖掘與歌詞相關的記憶、去提出與歌曲相關的思考。於是棉花糖的歌容易感動人,容易打穿那些人們在生活裡既有的情感限制。這也同時印證了他們在2011年所進行的「環島旅人計畫」的Livehouse巡演文案中所提到的一句話。「我們無法造起群眾運動,但我們可以一起在那樣的夜晚,放下所有居住在心裡頭對於情感的矜持。」

生活裡人們或許總抱著太多無謂的偽裝或是防備,而棉花糖則將歌曲化作一把鑰匙,將積累的情感宣洩出來,從而獲得解放與感動。


變與不變與怪人

《小飛行》和《再見王子》分別是棉花糖2009年及2010年的作品,兩張專輯中有個相同的疑慮是:作品風格相近。


《小飛行》與《再見王子》的作品尚未成熟。
(圖片來源/昵图网、棉花糖部落格 製圖/吳晉宇)

《小飛行》,雖然專輯受到歌迷的支持,各個作品的調性差距不大,還有相似的曲風,可以看出,當時的他們還尚未成熟,以至於作品被限制在一個固定的範疇裡面。

《再見王子》相對第一張專輯豐富多元了許多,但專輯的末段,也就是歌曲序的最後幾首歌仍無法延續前面的歌曲所呈現的力度與豐富性,成了專輯裡最可惜的一點。

然而,在面對這些疑問的同時,棉花糖也遭受長久以來從街頭就支持他們的歌迷的疑問。棉花糖是不是變了?在進入唱片公司之後,變得商業?變得不只是為了唱歌給聽眾?變得不再是他們在街頭看到的棉花糖?歌迷一開始被棉花糖的純粹吸引,但現在的棉花糖已經失去那時候的樣子了嗎?

而棉花糖在今(2012)年十一月推出的專輯,《不被了解的怪人》所呈現的作品豐富性,也證明了他們的音樂一直在成長。隨著成長,作品的風格多元了,對人生的了解、與現實相處的方式也越來越成熟。


《不被了解的怪人》作品風格多元而精彩。(影片來源/YouTube)

走過《小飛行》的「夢想」,《再見王子》的「成長」,《不被了解的怪人》呈現的專輯核心轉變為「自我認同」。如同文案中提到的:也許將自我置放在一個不被了解的過程中,才能真正面對前所未見的情感釋放與獲得。棉花糖的音樂路上,不乏旁人的不理解,但他們一一審視,最後自己得出結論。

新專輯的作品〈地球沒有家〉、〈深黑的河〉寫到了他們對於地球環境的認知;〈WHYWHYWHY〉則是對於社會不公義,藉由一連串的「WHY」的連唱,帶聽眾一起宣洩與大喊;〈你的肩膀我的遠方〉是以往棉花糖的風格,讓離鄉在外的年輕人再一次想起家鄉的長輩,再一次回憶起從小陪伴的親情。

棉花糖在環島旅人計畫的新春加演場表演所說的話,則回答了歌迷的疑問。他們說:就算有一天歌迷們發現他們變了,請不要害怕,因為他們其實一直在變,歌迷自己也一直在成長,所以他們希望與歌迷一同成長。這樣的改變不是一時的,會一直持續很久,棉花糖希望藉由他們的力量,和所有歌迷成為一家人。


糖的自我省思

自我省思,一直是棉花糖一個很重要的部分。不只在演出的仔細經營、和歌迷間不斷有充滿巧思的活動也是。而最重要的音樂也在棉花糖不斷的自我省思之後,磨出多樣的風格,磨出更多的音樂能量,磨出更多的思考。

這樣的過程就像是夜市裡的老師傅,不斷繞著棉花糖的機器,棉花糖將一圈圈的自我省思纏繞,最後繞成一隻完整的棉花糖,入口的第一句話不是好吃,而是好聽。

記者 吳晉宇
嘿!大家好,我叫吳晉宇,來自基隆這個多雨的城市,「無盡雨」加上基隆可以想見我的生命裡有多少水份。 不過事實上我更習慣別人叫我的綽號「小狗」,喜歡像小狗一樣跑來跑去,嘗試新的事物,然後把所見所聞整理出自己想邁向的方向。
記者 吳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