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雅的守護者 周滄淵
優雅的守護者 周滄淵
記者 戴子昀 報導 2012/12/23
午後的陽光輕輕灑落,坐落在基隆小山坡上的木屋樸實靜謐,歷經風霜的木牌上,刻著「周氏圖書館」。沿著庭園小徑走進去,轉個彎就是入口處,門外擺著幾個簡單的鞋櫃和衣架,讓來訪的讀者放置鞋子、掛傘或雨衣,幾個簡單的陳設卻十分貼心,彷彿對著來訪的人們說「來吧!脫下鞋,當自己家,不要拘束。」
周氏圖書館位於基隆市正信路的小山坡旁。(照片來源/戴子昀攝)
一腳踏上溫厚的柚木地板,寬敞的空間、溫暖的氣氛迅速地讓人平靜下來。這裡有別於一般圖書館,既沒有冷冰冰的簡便會議桌和摺疊椅,也沒有堆滿厚厚灰塵的呆板書架。取而代之的是高級的進口實木書桌椅與充滿古典氣息的木頭書櫃,柚木地板在陽光的照映下散發出溫暖的色澤,館內四周還有精緻的歐式藝品妝點著。一位老爺爺親切地微笑著:「第一次來吧!歡迎你!」他正是周氏圖書館的館長——周滄淵。
周滄淵曾是一位省議員,還是民國七十五年在圓山大飯店創立民進黨的元老之一,且曾多次當選基隆市議員,極獲市民愛戴。政治經歷豐富的他,並不以此自滿。早在退休前兩年就開始積極籌募經費,並親自走訪多國的社區圖書館取經。最後選擇效仿日式家庭圖書館的形式,打造出這幢美麗的庭園圖書館。
周滄淵先生是民進黨的創黨元老之一。(照片來源/戴子昀翻攝)
百分百的貼心
周氏圖書館於民國八十五年開館,開館的初衷是想提供附近的孩子一個舒適的讀書環境。館長周滄淵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他說當時大學還沒普及,錄取率僅有百分之二十,考試競爭壓力很大。不論是重考生或應屆考生都非常積極,許多孩子早上七、八點就開始在門外排隊,一直排到九點開館。他一邊翻著當時的照片,眼中透著自豪的神情。「我很喜歡念書的孩子,只要他願意來,我一定弄個位置給他。」當時館內只有約五十個座位,慈祥的周館長捨不得讓來晚的孩子就這樣敗興而歸,便在屋外的涼亭增設桌椅,以容納更多讀者。
周滄淵館長的貼心還不只於此,因為圖書館位置偏遠,週邊商家少導致用餐不易,一開始他提供讀者代訂便當的服務。後來發現對孩子來說,便當的分量太多吃不完,有些孩子甚至會挑食,常常剩下很多廚餘,他覺得很浪費也很可惜。於是周館長夫婦便決定自己開伙。雖是臨時起意,但周氏夫婦卻一點也不馬虎,準備了肉燥飯和咖哩飯兩種,配菜有一顆滷蛋、一塊滷豆乾,還有蔬菜或筍絲。如此豐盛一餐卻只收三十元,還能依個人食量做增減,而且絕不加價。
周館長說:「收錢的目的是希望吃的人能夠懂得珍惜,不是為了賺錢。有些小孩很聰明,多要一點可以兩個人分著吃,我覺得那樣很好也沒什麼關係,最重要的是不浪費食物。」周夫人談起在廚房忙進忙出的當年,肉燥都是自己炒的,咖哩也是自己買材料來烹煮,不是買現成的。她笑說屋裡能用的鍋子全用上了,三個電鍋輪流煮,煮好的飯就倒進日式木桶裡,一忙就是兩、三個小時,自己反倒沒時間吃飯。這樣的愛心午餐持續了兩、三年,因年紀大體力不支,周館長遂決定終止這項服務,把重心完全放在圖書館的經營上。
細心的周夫人為每支椅子腳編織襪套,確保拖動時不會發出半點噪音。
(照片來源/戴子昀攝)
館長兼長工
周館長坦言經營圖書館確實不容易,因為圖書館是向政府承租土地蓋的,租金加上水電費,負擔十分沉重,是靠著親友們的幫助才能走過這十七個年頭。因為沒有多餘的經費聘請清潔工,周館長夫婦必須自己清掃廁所、整理垃圾,做這些外人眼裡所謂「低下」的工作,但他自己卻不以為意,他說:「收垃圾哪有什麼丟臉?貪污、做壞事才是真的丟臉。」
有些讀者看著年邁的周館長如此辛苦,曾建議他仿效寺廟的香油錢制度,在門口放置捐款箱,讓來訪的人們隨手捐一點,以補貼圖書館的開支,他卻一口回絕。他表示設立圖書館的用意就是要讓沒地方去的孩子有地方念書,如果在門口放了捐款箱,一不小心可能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因為口袋裡沒有錢,會覺得自己彷彿沒繳入場費一樣,就不願意來圖書館讀書,反而違背了他的理念。
雖然經營不易,周滄淵館長始終自己打掃,堅持不向讀者收費。(照片來源/戴子昀攝)
周館長的教育哲學
周館長之所以選擇日式圖書館的風格,是喜歡它的精神,他說日本的圖書館是有專人管理的,如果有人太吵會被即時制止。他非常肯定這樣的做法,認為一個有秩序的空間,才能培養孩子守法的精神;而一個好的教育,正是建立於基礎的倫理道德上。如果看到孩子們沒有隨手關燈,他說他一定會管,要在圖書館教導孩子去珍惜資源,孩子回到家才會懂得體恤父母賺錢的辛苦。由於這樣的信念,不管來訪的讀者有多少,無論得爬多少趟樓梯,他都堅持親自巡館。
他對日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博愛座讓座事件也有很獨到的見解,「如果遇到年輕人不讓座,我一定會跟他討,因為那是我的權利,我是可以去爭取的。」他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教育,老人家應該要主動和年輕人要位置,因為怕不好意思而不願開口,反而是默許年輕人繼續冷漠。遇見裝睡、裝受傷的人,他自有一套應對方法,他會搬出歷史和因果報應論,一舉勸醒「夢中人」。
周滄淵夫婦盡心服務鄉里數十年,雖然辛苦卻甘之如飴。(照片來源/戴子昀攝)
一張選票 服務三代
經營圖書館的日子即將邁入第十八年,因為大學普及而漸弱的讀書風氣,讓他感觸特別深,以往未開館前,門外已排滿學生的盛況不再,現在只有在考試前才有機會高朋滿座。但他開館的熱情並沒有因此消退,他覺得一百個孩子中,只要多一、兩個願意來念書,那麼開館就值得了。「很多人說我偉大,其實我覺得沒什麼,當年人家投我一票當議員,現在只是在回饋選民。」他謙虛地表示。
在周滄淵先生身上,完全沒有曾經位高權重的架子,叱咤政壇一時的他,對於權位毫不戀棧,即使淡出政治數十載,他依然保持著一顆關心社會、服務群眾的愛心。他拿得起、放的下,不介意掃廁所,不在乎被當成長工,把所有讀者都當成家人來關懷,堅持自己的理念,盡心盡力服務鄉里,為政壇樹立了最佳典範。
![]() |
記者 戴子昀
我是戴子昀,可以叫我紅豆,我喜歡塗鴉、製作西點和許多新奇有趣的事物。 就假設真的有世界末日,從進入喀報的此刻起,我會用文字記錄下每個動人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