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工廠 消費或體驗
觀光工廠 消費或體驗
記者 黃莉 報導 2013/01/13
觀光工廠近年來在經濟部與工研院的推動下,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在台灣各地。截至101年12月為止,全台推過認證的觀光工廠共有83家,但是有更多沒有經過認證的觀光工廠隱身在各角落。在中國低價產品競爭與台灣內需市場過小的情況下,隱身工業區的老工廠,正透過觀光工廠尋求轉型的契機。去年全台觀光工廠高達650萬參訪人次,觀光工廠的數量與其帶來的龐大效益已不容小覷,而品質的維持正考驗著輔導人員的專業性與廠商合作溝通的能力。
觀光工廠驚見品質疑慮
部分消費者對觀光工廠的品質提出疑慮,認為有些只光顧著主打產品販售的觀光工廠,將消費者視為「會走動的鈔票」,軟體方面的導覽與廠區活動規劃趣味性不夠、互動活動不足,硬體方面也沒有開放製作流程的參觀,根本不符合消費者從趣味活動參觀中認識產品的期待,也無法更了解產品生產背後的故事。但另一方面,還是有相當多品質優良、趣味性十足,花了相當多巧思設計的觀光工廠。
只參觀經過經濟部認證的觀光工廠部落客「佑佑皮皮」格主,至今為止已參觀過19間過認證的觀光工廠,他表示,經過認證的觀光工廠,至少通過最基本的標準值,「由政府掛保證的觀光工廠,在安全和品質都有把關,消費者可以省卻很多麻煩。」擁有兩個小孩的「佑佑皮皮」格主認為,因為觀光工廠有可能要進入工廠內參觀,在安全把關上更需重視。
觀光工廠強調互動性,體驗活動需要民眾進入內部一起參與製作。
(圖片來源╱佑佑皮皮部落格)
品質不一 認證與否
對於消費者認為觀光工廠品質不一,負責執行觀光工廠輔導計劃的工業技術研究院的薛如芬認為,造成此情況的原因之一在於認證與否,有經過經濟部認證,或是經由經濟部輔導的觀光工廠,較能夠保證品質維持在一定水平,而沒經過認證的觀光工廠,品質參差不一。而經輔導的觀光工廠,將會有負責執行輔導計畫的專人幫忙整體廠區規劃,包括廠區規劃佈局、參觀動線、製程動線環境,更細者,還有包括到導導覽訓練及營運模式的部分。
但每年政府輔導的數量有一定限制,並非所有申請輔導的廠商都可得到這項幫助,這時,就只能透過認證評鑑的方式協助另一種輔導資源。「我們是立場是希望所有的觀光工廠都可參加評鑑,透過篩選機制,才能維持品質穩定度。」但並非所有廠商都願意參與評鑑,薛如芬表示,「有些轉型的工廠會自稱自己是觀光工廠,但非經政府輔導或是認證的,可能會比較不完善,或者根本就是休息站。」因為認證評鑑是採自願性的,有些廠商並沒有參加評鑑,目前也沒有明確的法條依據要求所有廠商一同參加,無法帶給消費者品質的保證。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央政府方面只能強調通過認證的益處,誘使廠商參與評鑑。通過認證的觀光工廠,可以得到政府推廣的資源輔助,從廣告宣傳、國民旅遊卡的結合到路標的設置,這些都是經由認證的觀光工廠才可享受到的好處。
中央與地方 定義大不同
但地方政府對於觀光工廠認證的看法又與中央政府有所差異。近年來積極推廣觀光工廠的桃園,其縣市內就有21間觀光工廠,佔了將近全台七分之一的數量,但卻只有10間經過經濟部認證,其他的觀光工廠大多沒有主動參與評鑑,對於有無經過觀光工廠認證的廠商,桃園縣政府一律納入觀光推廣的體系。究竟觀光工廠的認證對地方政府的重要性又是為何?面對不到二分之一的認證率,地方政府的看法又是如何?是否有在積極配合中央政府推動觀光工廠認證?
桃園產業發展科代理科長簡偉崙強調,雖然地方政府也有一直鼓勵地方觀光工廠參加經濟部評鑑,但是應依每家觀光工廠的需求與考慮方向的不同,而給予不同的輔導措施。簡偉崙表示,因為觀光工廠原本就是舊工廠轉型而成的,主要以製造為主,如果決定轉型,廠商還要自行規劃路線、步道設置,與玻璃的隔離設施,這些都需要投入一定的經費,而每家廠商會自行評估利弊得失來,再決定工廠投入觀光化的程度。「我們都是站在鼓勵的角度,我們不能強制廠商,畢竟他是製造業,不是服務業與觀光業。」簡偉崙說道。
瓷磚工廠內部的空中參觀走道,俯瞰視野讓製程一目了然。
(圖片來源╱觀光工廠自在遊粉絲專頁)
但不可諱言的,有些廠商掛著觀光工廠的牌子,但實質內容上卻比較偏向文物館的展示,對這樣的情況,簡偉崙表示,「有些性質屬較內部的顧客展示,他們可能沒有想到要轉型成全套規劃良好的觀光工廠,因為這可能會影響到廠房原本的工作。」而為了區別觀光工廠與純屬展示的文物館的區別,桃園縣政府給了這類偏向文物展示館的觀光工廠「產業文化館」的名稱,它與觀光工廠強調活潑有趣,互動又多的特質不大相同,只要是工廠展示自己內部製程背景資料,而成立的供民眾觀光遊憩之地,都屬產業文化館。
在政府機構工作、熟悉觀光工廠運作的吳小姐則舉台塑企業集團為例,「台塑在各方面已發展得非常完善,軟硬體的設備也都非常好,導覽方面比起其他觀光工廠而言是最完整的。」台塑所要做的是一項企業傳承,將產業的精神傳遞給社會。「雖然是文物館,就屬性而言不算是觀光工廠,但對象是對外公開,事實上,它算是很好的觀光景點,很多國內外的觀光客都會去參觀。」因為大家對台塑都非常的熟悉,透過參觀企業文化館,將對台塑企業精神能快速了解。
雖然政府內部對觀光工廠有所區分,但在外部宣傳部分,地方政府還是全以觀光工廠推廣,消費者在參觀前並無法區分兩者的不同。然而簡偉崙認為,這兩者都是有意推廣觀光的工廠,區分的話只會造成視聽者的混淆,所以全部都以觀光工廠推動。桃園知名巧克力觀光工廠的協理劉信郎表示,雖然每個企業主所投入觀光工廠服務產業目的性不同,但我個人希望所謂的觀光工廠,必然要提供產業知識、教育、娛樂等,才會獲得消費者的參觀價值。」
巧克力觀光工廠提供DIY手作活動,民眾從參與過程中了解產品製成。
(圖片來源╱觀光工廠自在遊粉絲專頁)
廣義定義 鼓勵產業轉型
觀光工廠在經濟部的定義為,「具觀光教育或產業文化價值,實際從事製造加工符合MIT製造精神的工廠,將其產品、製程或廠地廠房供遊客參觀者。」並沒有太硬性的規範觀光工廠的性質與設備。但簡偉崙認為,「如果一個工廠可以觀光化,但不去經濟部申請觀光工廠認證,那實質上也還是觀光工廠。工廠觀光化,我們也可以稱它為觀光工廠。」站在一個鼓勵產業的角度,如果以狹義的定義限縮觀光工廠的發展,有些處過渡時期或初期發展的觀光化工廠將會受限。「這不像工商登記是屬強制登記型,這有點像輔導資源的分配,我們認為它是值得投入資源輔導的,我們就會投入。」簡偉崙強調,基於此概念,桃園縣政府才以廣義的角度認定觀光工廠。
站在地方政府的角度,希望可以結合所有值得民眾參觀的景點,一併宣傳推銷讓更多國內外的旅客更認識地方產業特色;而另一方面,中央政府的角度,則是希望觀光工廠品質統一化,讓消費者對參觀過的觀光工廠皆感到滿意。立場的不同,導致不一樣的行事方式,但兩者都是希望台灣的觀光業可以更發光發熱,透過觀光工廠,讓更多人了解台灣本地的產業文化。
![]() |
記者 黃莉
我有一點愛玩,就一點。 我跟你說,這世界上有好多特別的地方、特別的人,特別的我和你。在這裡,我說你聽,我寫你讀,我思考,你也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