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驚驚 恐怖健康餘命
心驚驚 恐怖健康餘命
記者 蘇品勻 報導 2013/02/24
現代醫療技術的進步,國人平均壽命越來越長,然而,隨著高齡者死亡率的降低、慢性病的人口卻增加,活得久不一定活得健康。WHO在 2000 年首度公布「健康平均餘命」指標(Healthy Life Expectancy,HALE),與傳統平均餘命不同,健康平均餘命對生命作「質」的估測。「平均餘命」是指預期未來可以活的平均年數,為反映醫療及死亡率變化之具體指標。
2003年的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平均餘命為 76.1 歲,健康平均餘命為 69.7 歲,兩者間6.4年的差距,為「不健康壽命」,包含年輕、中年、老年曾受的傷、疾病、慢性病等不健康時期的合計。儘管有人對於「健康」的評斷標準提出質疑,但是「健康平均餘命」的概念,更明確的肯定正確生活習慣的重要性。
現代人更長命,卻也病痛纏身,健康平均餘命為檢視自我生命品質的新指標。(圖片來源/蘇品勻製)
註1、平均餘命:假設一出生嬰兒遭受到某一時期之每一年齡組所經驗的死亡風險後,他們所能活存的預期壽命,即到達x歲以後平均尚可期待生存之年數,稱為x歲之平均餘命;而零歲之平均餘命特稱「平均壽命」。
註2、健康平均餘命:以原有平均餘命為基礎,扣除因不健康狀態損失之年數而調整的平均餘命。係基於現行死亡率及疾病盛行率估算各種健康狀況下,預期可健康生活的年數。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 |
記者 蘇品勻
嗨 我是pinpin 夢想是 希望未來能去世界流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