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期

含苞欲墜女人花

唐朝杜牧以早春初枝上含苞的荳蔻花,來形容年輕女孩的嬌羞待放。抽芽、含苞,緊接著本應該是在枝頭綻放,但「含苞欲墜的每一天」卻與眾不同地用了「欲墜」一詞,既點出整個故事的不凡,也成功吸引觀眾的目光。

含苞欲墜女人花

記者 尤意茹 文  2013/02/24

世人總是以花比喻女人們,不只是百樣的美好形象,更以花朵的整個生命週期比喻女人的一生。唐朝杜牧以早春初枝上含苞的荳蔻花,來形容年輕女孩的嬌羞待放,抽芽、含苞,緊接著本應該是在枝頭綻放,但「含苞欲墜的每一天」卻與眾不同地用了「欲墜」一詞,既點出整個故事的不凡,也成功吸引觀眾的目光。


公視迷你劇
《含苞欲墜的每一天》。(圖片來源/官方粉絲專頁)

 

女人如花 百樣齊綻放

公視迷你劇《含苞欲墜的每一天》,用六集的篇幅,細緻刻劃出台灣社會下,女性角色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擺盪的矛盾與無奈。主角劉立平外貌雖並不特別起眼,但卻是一個體貼家人的女孩。三十多歲的她還沒有適婚的對象,著急的劉媽恣意安排相親,卻意外引發衝突。在立平毅然決然離家後,結交新鄰居吉兒,吉兒與立平是截然不同的典型,吉兒呈現出現代女性的自主獨立與新思潮,在觀念和思考上都給了立平完全不同的體驗及視野,替立平開了另一扇窗。

劇中高達七個女性角色,每一個角色都表現出不同的樣貌。主線上的立平與吉兒,相同的都面臨婚姻的難題,相較立平被逼急而搬離開家,吉兒卻在走入婚姻前夕突然感到迷惘、卻步、懷疑,害怕未婚夫浩遠媽媽的處處伸手,會讓自己失去自我而臨陣脫逃。除了這兩個主要角色之外,還有肩負傳統女大當嫁觀念包袱的立平媽、為維持表面幸福婚姻而自我壓抑的立平二姐、自我意識強烈且不善體貼家人的立平大嫂,還有因丈夫早死而把所有期望寄託在兒子身上的浩遠媽,每一個角色皆在婚姻當中面臨不同的挫折。故事的場景多半在家中上演,從各種日常生活的事件中,描繪出每個角色的個性,而多樣貌的女性角色,幾乎讓每一位女性觀眾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投射其中、感同身受。

此劇中的幾個男性角色特質也十分鮮明,立平的哥哥雖然失業,但是為了身為丈夫的面子,不敢跟老婆說,結果成天跟妹妹借錢度日;而立平的二姐夫以另一種大男人主義的姿態現身,認為另一半應該要滿足自身的慾望。對比吉兒的獨立自主,未婚夫浩遠依賴媽媽的程度,堪稱「媽寶」,三個男性角色都使對比更加強烈,使整齣劇更具張力。


獨立自主的吉兒,與未婚夫仍有許多爭執。(圖片來源/官方粉絲專頁)

 

正視情慾 女人當自強

不同於其他連續劇常以「床戲」做為衝高收視率的賣點,在《含苞欲墜的每一天》當中,雖然有不少的裸露鏡頭與台詞環繞著性事,卻以一種不遮掩的方法討論女性身體自主的議題。性是婚姻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本劇探討的議題之一,觀念開放的吉兒享受性,其中有個橋段是吉兒引導保守懵懂的立平,使用情趣用品探索自己的身體,吉兒也鼓勵立平應該要「對自己好一點」。吉兒與浩遠的性生活品質高,也有許多橋段以畫面展現,一改平常隱諱的方式,以一種樸實不做作的語言,將性生活攤在檯面上談,更顯得真切寫實。

不僅僅是在未婚的吉兒與立平身上,劇中其他已婚的女人也在性生活方面,面臨不同的問題考驗。認為雙人床有性暗示意味,因而不准立平買雙人床的立平媽;還有立平的二姐夫雖看似體面,但骨子裡卻因性需求強大而習慣性出軌,也將魔爪伸向立平,二姐為了維持家庭完整不斷壓抑自我,選擇配合另一半。《含苞欲墜的每一天》從性的角度,看見不同的婚姻型態,有相合美滿的、也有荒謬不堪的。甚至立平媽或是浩遠媽都會用自己的方法,關心兒女們的性生活是否美滿,看似荒誕但卻又可能真實存在。而到底該怎麼面對解決這些問題,又再一次凸顯傳統女性與現在女性思維的衝突與矛盾,此類情緒表達,在劇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含苞欲墜 不落俗套 

一改含苞待放的用法,用「欲墜」二字描寫主角立平遇到的困境,倒是恰到好處。「含苞」可以形容最開始立平的懵懂,其實也如同少女般,期待愛情「綻放」。而隨著年歲增長,來自家人親友的壓力,又無人能懂的無奈,開始了「欲墜的每一天」。然而安排吉兒這樣的角色,對於立平具有啟發性的作用,但吉兒本身也在自己的人生歷程中尋找自己、尋找答案。對照現實社會的情況,每一個人都可能在某些時候,對別人產生啟發的作用,但卻沒有誰是對於自己與人生完全沒有疑惑的。這樣的劇情安排,使得整個劇能以一種寫實的氛圍,從頭到尾讓觀眾如同置身其中,情緒隨著劇情起伏。每一個人的境遇看似不凡,但共同描繪出的社會樣貌,卻是幾乎接近真實。


立平與吉兒都在過程中獲得成長。(圖片來源/官方粉絲專頁)

此外的另一個亮點是,《含苞欲墜的每一天》不同於大多數連續劇,主角立平的角色設定原就是外表不特別起眼的女生,整齣劇從頭到尾立平並沒有在外貌上有所改變。而另外一個主要角色吉兒也是,兩人最後都沒有完美的外型,但是皆透過劇中經歷的事件而有所成長。其中有一個部分,試圖點到同志議題,立平結識畫家張鹿淮,原本看似心境改變後準備追求愛情的立平,引得媽媽一陣緊張出面阻撓,但立平終究還是被拒絕受挫。最後點到張鹿淮的同志情誼的部分,與整個劇的大主題有點偏離,是稍嫌可惜之處。

每一位女性都可能是立平或是吉兒,更可以在兩者的身上找到共通之處,而不管是男性觀眾或是女性觀眾,都能透過此劇更深刻的理解,現代女性在社會中可能遇到的困難與無奈。

記者 尤意茹
有關懷有想法有立場有觀點有行動, 這是我努力的方向。 還是顆青澀葡萄的我, 透過這一年成為最濃醇的酒釀 : )
記者 尤意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