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期

我與宗教的不解之緣

宗教,從小如影隨形般地跟著我。關於宗教,我還在尋找祂對我的意義。

我與宗教的不解之緣

記者 楊敦元 文  2013/02/24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段摘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經文,是從我有記憶以來,三不五時便可以在家中聽到的經文之一。無論是錄音帶的播放,還是出於長輩口中的誦念,家中總是迴盪著佛經吟誦的聲音。這也讓我跟佛堂、宗教結下不解之緣。


年幼 無知

從小,由於父母親的好客,加上母親的一手好廚藝,家中總不時地聚集訪客。當時年幼的我,還無法瞭解他們聊天中所談論到關於佛堂中的事務,以及那些特定的節日。我只看的出來:這些叔叔阿姨們的穿著似乎都有著相似的風格,當然,我還發現他們來的那天飯菜會特別豐盛!

除了邀請那些佛堂的叔叔阿姨來家中作客之外,父母親還會帶著我去不同地方的佛堂參加各種課程。這些課程與現今大眾所想的那些詭異的傳教相去甚遠,在我的印象中,它就真的只是講授四書五經為主的課程。後來想起,這些參與佛堂課程的經驗,也許是讓我對文字有著濃厚興趣的原因之一吧!當然,在這些典籍之中,難免還是會牽扯到一部分的宗教。

不過小孩子嘛!哪懂什麼叫做「宗教」,爸媽說做什麼我就做什麼,對於家中所信仰的宗教也是所知不多,只知道家裡信仰的是叫做「一貫道」的宗教。小時候的我,對佛堂中那些大人們謹守的規矩也不是那麼在意,於是,以下的畫面總是不時出現:在莊敬的講堂中,有一個略嫌稚氣的小蘿蔔頭坐在最後一排,台上的講師講的口沫橫飛,而他卻自顧自的翻著手中的《論語讀本》,若你問他在看些什麼,他會笑笑的跟你說:「我覺得這些字長的很有趣啊!雖然看不懂,不過這樣翻來翻去也感覺很厲害呢!」的確,這就是年幼的我,現在自己往回看,還是不禁莞爾。


莊嚴肅穆的佛像,是我孩提時代一心景仰的對象。(圖片來源/呢圖網


等到年歲稍長,我終於知道要懂得敬畏所謂的「神明」、「仙佛」,並且開始真正認識家中所信仰的宗教,當我漸漸地了解每一個動作與每一個儀式所代表的意義,也開始要求自己的行為舉止要符合佛堂那些叔叔阿姨對我的期待。於是,往日跟在大人屁股後面亂跑、胡亂磕頭的小蘿蔔頭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努力讓自己的行為舉止看起來至少能比同儕看起來成熟的小孩。

現在回想起來,我認為,目前我在宗教上得到的收穫,並不同於一般人的心靈慰藉,或精神上的超脫。而是當我表現得很好,佛堂那些叔叔阿姨稱讚我時,父母親微微揚起的嘴角,以及對我充滿驕傲的目光,這是我在這個宗教團體裡所尋求到的最大收穫。


年少 輕狂

隨著青春期的到來,我開始對自身的信仰產生了動搖。也許是外在的誘因;也許是本身的荷爾蒙作祟;也許是課業上必須實事求是的要求;也許是厭倦了在眾多只有數面之緣的人面前裝出虛偽的微笑;以及那層層束縛的繁文縟節,我開始慢慢地、一點一滴地退出了那個我熟悉的宗教環境。用比較偏宗教的語言來說:我選擇了入世。對原本的宗教,我選擇冷眼看待,至今依舊如此,除非父母親的要求,否則我鮮少涉足原本的宗教圈子。

就在我逐漸淡出我原本熟悉的宗教時,我也開始接觸與認識其他宗教。從歷史課本上、歷史老師口中的一個個故事以及一本本的歷史小說上更加深入地認識了基督教與回教,也曾經想要轉換自己的信仰,不過最後還是無疾而終。

一開始最有興趣的當然還是基督教,原因無他,只因為那一橫一豎的十字架以非傳統的方式呈現,再配上一條鍊子,在當時是個國中生的我看起來:「天啊!好酷!好叛逆的感覺!」不過當我讀到南美洲的歷史,看到美洲的原住民遭到西班牙人屠殺,並且以宗教的名義虐待原住民以及摧毀許多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時,我就對十字架失去了興趣。


簡單的十字架,經過一番改造之後,就能讓當時年少輕狂的我為之瘋狂。
圖片來源/
Forevermoregraphics


至於回教則是敬謝不敏,畢竟當時全世界籠罩在911事件的陰影之下,所以我對回教的印象並不是很好,而且回教徒不能吃豬肉這件事情更是讓我無法想像:不能吃豬肉?那這樣不是很多美食就吃不到了嗎?

一直到更年長之後,才了解回教並不像原本想的那麼糟糕,畢竟大多數回教徒是溫和的,而且不吃豬肉也是回教發源地的環境條件所致。


尋尋覓覓 求一個意義

直到現今,我仍然沒有找回當初年幼時對宗教的依賴。我並沒有完全不相信,但我無法完全地將一個不知道是否存在的事物做為精神的仰賴,一部分也許是對現實的無奈,一部分也許是家庭的變故。雖然我對所謂的「鬼神」依舊保持著尊敬,但這尊敬是敬而遠之的尊敬。

「宗教」這個字,在我的定義中,從至高無上的地位逐漸轉為中性的詞,近年甚至偏向一點負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轉變為中性,我認為是我個人的思想與批判眼光的改變有關,也跟自己獨立作業的習慣有關係,獨立作業久了就會習慣只依靠、只相信自己。宗教?我還不到需要依賴神佛的年紀吧!

逐漸偏向負面的原因,我想跟台灣日趨惡化的社會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假借宗教名義騙財騙色的新聞層出不窮,就連一些大型宗教團體也不時傳出負面新聞。看著社會新聞,對於宗教,又一次失望。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段從小聽到大的經文,至今依舊常在家中迴盪。儘管明明清楚自己不相信宗教的力量,但聽著這經文的我,依然感到一種熟悉的安全感。

宗教對我的意義是什麼?我,還在尋找。

記者 楊敦元
大家好,我是楊敦元,大家都叫我小布,但是實在是太多人叫小布了,所以都會幫我灌上姓氏,叫我楊小布,加入傳科以後,跑出了越來越多的其妙綽號:布哥、浣熊... 我自認為是一個矛盾的人,喜歡出去玩,卻也很喜歡宅在自己的世界。 很想當個有氣質的文藝青年,卻又常常沉迷於網路世界,尤其是逐漸沒落的BBS。 很喜歡看書、聽音樂、看電影、也喜歡打電動,最常流連忘返的地方是誠品。 然後這張照片看起來好胖!我有在努力減肥了!!!!!
記者 楊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