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中的童年隨想
旅途中的童年隨想
記者 白婞嫈 文 2013/02/24
週末坐火車出門短程旅遊,到回程時已滿身疲憊,但因為搭區間車,人潮又特別多,只好在車廂內稍微靠著側邊休息。一個目測還不滿一歲的小女孩,因為阿嬤的逗弄咯咯笑著,又對每一個在火車上或坐或站的人投以好奇眼光,大大的眼睛、圓圓嫩嫩的臉,吸引許多乘客的注意。坐在她身後的大概是媽媽,看見孩子的引人注目,以及即將爆發的表演慾,乾脆讓小孩現場表演起站著前後搖擺的「特技」。
擺動著自己小小的身軀,再加上看見眾人的笑容,小女孩因而笑得更開懷;在她旁邊正因沒有智慧型手機無聊的我,也不知不覺感染了愉快的氣氛。雖不能說變得一點都不累,但是從這愛笑、也笑得好看的小孩身上,我似乎接收到一點活力。
身為大學生我越來越感覺到自己不再是孩子,看看成天眉頭深鎖的大人們,再看看有用不完活力的小孩,夾在兩者中間,也混合兩種生活。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認知到每天每個人所遇到的挑戰都不一樣,對日子的想法也各不相同。只是一天天更加接近眉頭深鎖的那一端。
一次次 熟悉但又陌生
火車上,小女孩為了看見被一位乘客擋住的另外一位乘客,不斷歪頭想看見後面還有什麼。這樣奇特的舉動又再次引來注意,結果在乘客的笑聲回饋中,她一次又一次地重複動作,直到火車抵達終點站。
看起來很奇怪,明明對許多人來說,自己也還是年輕人,但為了讓自己「振作」,再找回那些逝去青春曾散發出的魅力,我竟也如火車上的小女孩,一次次歪頭看現在兒童們的生活。生活中還是有好多認識的,那些未滿18歲的朋友,他們的舉動和言談常常讓我笑到不能自已,也因為常常跟他們在一起而暫時感覺,似乎不需要太煩惱未來。感覺還是有點熟悉。
但是啊,我的小時候也和現在的小孩好不一樣。
現在國中小學生眾多聊天的話題中有好多日本動漫,但是跟我自己小時候劇情發展相對簡單,對劇中角色評論比較單純的狀況很不相同,可能涉及比較負面的話題,例如死亡。有些部分讓我不禁想,這些真的適合給國中小的學生看嗎?當然,我對於那些孩子來說搞不好是上個世代的人,就算想法大相逕庭也是可能的。
不過拜科技普及所賜,兒童所接觸到的世界真的不一樣了。除了能夠透過網路接收很多國內外的新資訊,學習方法多元以外,許多小學生比老師還能夠流利使用電子產品,還有很多人帶著電子產品去上課,像是手機利於聯絡就是最常見的科技產品。這些物件在我國中以前都是家裡比較富裕的同學才有,不過通常是用作炫耀的利器。
早熟卻仍單純
不只是外在世界,兒童的心理世界也不一樣了。以前少數小孩看起來特別早熟,可能和家庭背景有關,但現在因為很早就能接觸到大人的世界,小孩在短時間內接受到很多新東西,說話的內容、表現出來的樣子都深受影響。不過不論是現在,或是我的童年時期,孩子們都有些時候並不真正瞭解自己正在使用的語彙,或是其他行為的意義。其實就算是已經活了超過20年,我還是有不懂的時候。這些年增加最多的,只是一點自知之明。
在到站前,因為還有乘客沒有注意到小女孩的表演,於是她伸出手來,想要拍拍那人的肩膀交個朋友。是的,她被媽媽阻止了。小妹妹長大以後會知道,不要拍打不認識的男人肩膀比較禮貌,但當下我被她初生之犢的無畏打動,也許因為她還未被這花花世界影響得太多,有一顆單純的心。
就決定是你了
如果我們能夠因為這個小女孩而高興起來,變得有活力,那麼也許代表著小孩們有某種能量,能把接近他們的都變得愉快、正面。如果能蒐集很多很多小孩的愉快,或是讓小孩知道「大人正在努力瞭解我們」,脫離兒童、少年這個身分沒有太久的我認為,能被瞭解也將是很大的快樂。這樣想靠近他們的想法,似乎也能讓自己的心變得年輕一點。
「不如用這學期的機會,來接近孩童們的世界吧!」心中閃過這個念頭,然後決定多蒐集一點現在這些18歲以下的人們會遇到的,所有關於他們的事情,快樂的、辛苦的,以及其他在生活中的訊息。如果能夠因為這些而讓大人和小孩更多拉近彼此的距離,那麼現在混合兩者而生活著的我會特別期待接下來的一學期。
![]() |
記者 白婞嫈
在右手霸權的世界中妥協的左撇子。 喜歡吃很多很多東西,喜歡想很多很多事情, 總覺得,進食和思考應該是同一件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