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與現實的衝突 黃柏榮
夢想與現實的衝突 黃柏榮
記者 高綮翊 報導 2013/03/10
每一個職業的背後,都有其辛酸的經歷,就連平常在電視前光鮮亮麗的職業電競選手也不例外。當我們看到他們捧起金盃歡慶時,那些練習時所經歷的苦難和挫折是一般人不曾體會過的辛苦。那種懷才不遇;那種消沉喪志,也同樣會在電競圈出現,不同以往裹著的糖衣,這次將藉著前職業電競選手黃柏榮(暱稱榮榮或SKTB)所經歷過的事情,來了解電競圈不為人知的一面。
小時候的夢想
大約7歲的時候,黃柏榮家裡就有一部電腦,而10歲時開始接觸電腦世界。跟其他的孩童相比,他接觸虛擬遊戲的時間較早,也因為有親戚從事電腦相關的產業,黃柏榮自小便開始學習有關電腦的相關知識。「我記得我10歲就會拷貝和安裝遊戲」黃柏榮說。也因為這些耳濡目染,黃柏榮最後選擇與電腦有關的科系就讀。
雖然自小就接觸這些遊戲產品,但黃柏榮的爸媽不太贊成他玩電子遊戲。「其實他們沒有不喜歡我玩電玩,可是不認為我將來能夠靠這個吃飯」,在那個時代,電玩仍舊被歸類於消遣活動,而不是可以餬口的生活。「我爸媽給予我相當大的自由」,自小喜歡玩電玩的黃柏榮,會利用空閒時間嘗試各式電玩,而他的爸媽也不反對,對黃柏榮唯一的要求就是保持品行端正。
黃柏榮在年少時已展現他在電玩方面不凡的成就,對他來說,遊戲是一個可以駕輕就熟的東西,因此18歲的他代表台灣參加世界電子競技大賽(WCS)時,他的父母都覺得這是合情合理的事情。早在10年前,黃柏榮已登上台灣之巔。「不過我也是經歷了三次才獲得代表資格」,相較於過去的輕鬆上手,他第一次面臨被連續淘汰的情況,這也激起他的鬥志,最後成功的代表台灣出賽。「我還和曾政承一起出國比賽,雖然我第一輪就敗下陣來」黃柏榮說。
當時他在WCS出賽的項目是《星海爭霸》,而這也是一款對他影響久遠的遊戲。從小擅長各類型遊戲的他,第一次玩《星海爭霸》時,也忙得不知所措,「當時是意外玩到這款遊戲,《星海爭霸》相較於其他遊戲來說,它的難度非常高,好像可以永無止盡的一直挑戰下去」。有別於一般單機遊戲的預設關卡,《星海爭霸》則是即時性的戰爭遊戲,每一瞬間都在考驗著玩家的思考以及操作。黃柏榮表示,這款遊戲讓他覺得有無限的進步空間,好像前方永遠有打不敗的敵人。
韓國的一趟旅程,讓黃柏榮看見自己與國際間的落差,面對韓國訓練有素的職業選手,讓當時只是業餘玩家的他難以招架。但他卻不因此氣餒,反而暗暗的立下了一個目標,「我一定要打敗《星海爭霸》裡的高手,我要成為第一名」。
黃柏榮練習畫面。(照片來源/高綮翊攝)
突破自我
回國後黃柏榮曾想過要努力衝刺,然而阻擋在他面前的卻是整個大環境。「當時的環境相當惡劣,沒有任何補助,練習完全都是靠選手自我訓練」,除了硬體設備的缺乏,還有孤獨感不斷的侵蝕。《星海爭霸》是一款高門檻的遊戲,有別於它當初發售時的熱門,在玩家們漸漸發現這是個高要求的遊戲後,都默默地離開遊戲。「那個時候都找不到人可以跟我交流,只能去找大陸或韓國的人練習」黃柏榮感慨的說。除了上述問題,也因為當時資訊不發達,讓他無法獲得其他選手對於遊戲的想法。一昧的自我練習,換來的是一個個瓶頸,而他回國時那股熱情也漸漸熄滅。
2010年,《星海爭霸2》發售,讓黃柏榮陷入掙扎。那時的他已經退伍並且找到一份工作,當他看到那款曾讓他廢寢忘食的遊戲推出續作時,小時候的夢想又悄悄浮上心頭。而那時台灣也有正式的電競聯盟,這讓他下定決心要重返電競圈。「每天下班就是練習到睡覺」黃柏榮回憶起那時的辛苦說,在離開這款遊戲多年後,他又花了許多時間再度熟悉這個遊戲。他也辭去工作,專心於聯盟的海選,最後成功獲得團隊青睞,成為職業電競選手。
黃柏榮比賽畫面。(圖片來源/SKTB 榮榮臉書粉絲團)
電競圈的不為人知
正式成為職業選手後,他犯的最大過錯,就是想的太淺。「那個時候我認為自己是為了追求夢想而進入這裡,卻忘了保護自身,維護自己的基本權益」。當時求的是一個能讓他一展才華的地方,為此他不計較其他東西,事後他也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進入職業隊伍後,黃柏榮練習的時間增加許多,從原先的3、4個小時,提升至8個小時以上。團隊裡的選手都各自練習,隊友的互動不多,彼此練習的時間非常少,最多也只是互相試招,這與黃柏榮原先預期能互相觀摩隊友的比賽,並從中指出錯誤,有很大的落差。大家怕自己被刷下來,都在做自認為可以提升實力的事,鮮少有互相幫助的情況發生。在討論戰術方面,團員們之間都認為自己的想法是最棒的,不會一起將戰術討論到極致,為此黃柏榮也是暗自嘆息。
決定要練習這麼長時間的原因,除了身為電競選手的自覺外,另外一個因素就是他在整個團段的實力居後段。「那個時候團隊裡其他三人都已經有韓國伺服器的帳號,長期與韓國人對抗的結果就是愈來愈強,而我那時只有台灣的練習對手,強度明顯不足」。雖然接下來台灣韓國伺服器合併,但落差依然存在,黃柏榮也自知實力不夠,因而向隊長提出暫緩上場的要求,而對方也予以認可。
但是在加強練習過後,隊長還是不給予他上場的機會。當時他認為這可能是戰績壓力,隊伍希望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因而不派他上場比賽。黃柏榮也認為這和他原本預想的「為了團體而犧牲個人」一樣,認為自己沒有太多實戰經驗可能會導致隊伍輸掉比賽,因此也同意對方的要求。然而隨著賽季進入中後期,黃柏榮依然沒有獲得太多的上場次數。
隊長一次次的拒絕,讓黃柏榮備感無奈,一直到加入兩個月後,因外部粉絲的要求,才能上場比賽。黃柏榮漸漸感到怪異,為何都不讓他上場?但得到的卻是一些塘塞的理由,與他原先預期的電競夢截然不同,持續被冷凍的結果,讓他開始自暴自棄。「我認為我入錯團隊了」黃柏榮無奈地說,他認為一直不給予他上場機會的原因在於其他人想力求表現,因而將他忽略。
黃柏榮在職業比賽中的最後一場比賽。(影片來源/YouTube)
雖然在離隊後他曾代表台灣再次出戰WCS,可是想成為選手的心卻已不存在,「如果我有機會再次成為職業選手,我會更注重一些基本的東西」。黃柏榮的一席話,道出了電競圈不為人知的一面,雖然它表面燦爛絢麗,但如同其他職業運動一樣,仍然會有黑暗的一面。
![]() |
記者 高綮翊
高綮翊 1992年製造於桃園 2010年考上交大 喜歡吵鬧,也愛安靜 隨興做事、隨緣生活 嗑爆加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