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期

璀璨前後 節慶的社造

下雨天,一群超過七十歲的老人們,正冒著小雨,身穿著不符時代的清兵服飾,他們身上已有著因老化而生的淡色斑點,這群老人們賣力地在舞台上撕扯著喉嚨,用盡全力演出淡水歷史記憶,那是1885年,清法戰爭的戲碼。

璀璨前後 節慶的社造

記者 黃莉 文  2013/03/10

下雨天,一群超過七十歲的老人們,正冒著小雨,身穿著不符時代的清兵服飾,他們身上已有著因老化而生的淡色斑點,這群老人們賣力地在舞台上撕扯著喉嚨,用盡全力演出淡水歷史記憶,那是1885年,清法戰爭的戲碼。他們是一群來自義山里蔡家村的老人,正在為幾天後的淡水環境藝術節進行彩排。

這正是節慶凝聚的力量。不只是這群年長的老人家瘋藝術節,社區居民也共同參與藝術節戲碼的演出,而在地的表演藝術團隊傾盡資源協助,目的就是為了集結眾人的力量,將淡水最好的一面呈現在全台灣人面前,而2012淡水環境藝術節也被人們評為「庶民可參與的超高水準藝術展演活動」。先不論其訴求的內容是什麼,光是凝聚社區力量、連結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淡水環境藝術節即發揮了極大的功能。而活動結束後,因活動連結起的情感卻沒有結束,這群七十好幾的老人家們染上了戲癮,自己組成了「清兵退役聯誼會」,持續上演著那段他們老人生涯中璀璨的一瞬。


社區居民響應藝術節,秀出清朝戲服,一同踩街慶賀。(照片來源/浮游設計的狐狸


新興節慶社造 共創記憶

像淡水環境藝術節這樣的新興節日,這幾年來,如雨後春筍般地從全台各地冒出頭,有別於傳統歲時節慶是由民間至政府、下而上的的力量,這類的節慶多是由地方政府主辦,但雖然強調是「地方」的新興節慶,卻只有少數是由政府與社區人士一起共同完成,當地社區居民並沒有共同參與節慶的規劃,只是被告知節慶的存在,這樣的節慶對有些社區民眾而言,既沒有實質的幫助,也沒有對地方凝結產生任何改善。他們所看到的只是在節慶期間觀光人潮瞬間佔據地方的不自在,還有人潮所造成的垃圾環境與治安等等的問題。

但當然還是有像淡水環境藝術節一樣,成功與社區做緊密結合的案例。研究指出,節慶主要是由地域、居民與遊客組成。地域與居民的交集為「社區意識」,居民與遊客的交集為「文化觀光」,地域與遊客交集為「在地行銷」,結合這三者的,才是「節慶」。新興的節慶若能提高居民的社區意識、帶動社區民眾的共同參與,一同為地方產業特色集思廣益,共同開發地方觀光,表現出來的品質與豐富度,一定比單單政府舉辦地新興節慶好得多,而當地社區民眾積極參與的情感也更能打動人心。


節慶不只是單一的力量,需要三方的幫助才能達成完美的節慶。(圖片來源/黃莉製)

雲林的「褒忠花鼓文化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褒忠鄉是雲林縣人口面積最小的鄉鎮,但卻是全台灣的花鼓之鄉。花鼓陣當初之所以創立,是地方有心人士為了表現當地特色而發想出來的活動,集結眾人的力量,完成這項團隊任務,當初花鼓陣首辦的時候,鑼跟鈸等樂器還是跟歌仔戲班借來的,舞步也是社區民眾共同發想的。而現在,每到花鼓節時節左右,村內由各組織成立的13支花鼓隊自動自發訓練,不但增加社區居民的情感交流,透過國小國中花鼓隊的訓練,也讓文化素養從小紮根。這類社區自發性舉辦的新興節慶,且不論帶來的實質觀光收益為何,社區居民增加了對地方的認同和情感,即是對地方最溫暖的回饋。


褒忠國小的同學們為了即將到來的花鼓節練習。(照片來源/公視─台灣囝仔讚Blog


傳統節慶社造 共享回憶

除了新興節慶具有凝聚地方功能外,由民間至政府、由下而上的傳統歲時節慶,更是聚集社區民眾極大的力量。每當傳統節慶時,社區總會舉辦相關慶祝活動,藉由這天,邀請大家共同交流、接觸平常沒時間認識的其他居民,培養對地方的情感。例如元宵節或是冬至時,地方社區會舉辦搓湯圓活動,邀請社區居民同樂;中元節時,社區居民共同邀請法師,一同為大眾驅魔普渡,傳統節慶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了凝聚的力量,地方藉由這股可觀的力量,向上提升。

埔里的梅村社區,每年端午節都會舉辦包粽活動,但去年的端午節活動卻與以往不同。活動的前一天,社區媽媽教室早已緊鑼密鼓地清理場地、準備食材,目的就是要讓隔天的包粽活動順利,此活動不只是單純的社區包粽子活動,而是幫助社區弱勢民眾、單親家庭的端午粽義賣活動,發揮取之在地、用之在地的助人精神。活動當天,社區居民對這項助人計畫給予實質的正面回饋,產生一種直接幫助在地的力量。藉由傳統歲時節慶,可以看到一個社區居民發揮團隊精神,為自己生長的地方付出而得到甜美的回饋。


節慶效益 社造關鍵

研究指出,節慶活動分為三種主要功能,第一是社區營造與凝聚力,第二是地方經濟與觀光開發,最後是增加觀光效益。為了提升社區民眾對節慶活動的支持,除了社區意識抬頭外,節慶效益的提升也是必要的關鍵。每年台灣燈會到各地舉辦,地方政府無不盡全力爭取燈會主辦權,因為其帶來的效益之大,數據皆可做強力佐證。2013年新竹燈會在短短的十五天內,吸引了一千二百多萬人次的觀賞,全台灣的人們瞬間擠到新竹,創造出的經濟產值高達一百零八億,效益有目共睹。

節慶是生活中的頓點,是為了某種目的性的慶祝,這天,人們放下工作一同慶賀。除了以遊客的身分檢視節慶的豐富度外,關心節慶帶給社區地方的文化永續價值,才是對地方最重要的事。

記者 黃莉
我有一點愛玩,就一點。 我跟你說,這世界上有好多特別的地方、特別的人,特別的我和你。在這裡,我說你聽,我寫你讀,我思考,你也思考。
記者 黃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