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期

SOHO族 舒服過生活

有這樣一種工作型態,讓人們不用朝九晚五到公司打卡,不用日復一日駛過上班必經的塞車路段。工作的時間由自己決定,而工作內容更可以自由挑選,每個人都能藉此當自己的老闆,他們不是任何人的員工。

SOHO族 舒服過生活

記者 林妍君 文  2013/03/10

有這樣一種工作型態,讓人們不用朝九晚五到公司打卡,不用日復一日駛過上班必經的塞車路段。工作時間由自己決定,而工作內容更可以自由挑選,每個人都能藉此當自己的老闆,他們不是任何人的員工。

SOHO族就擁有這樣聽起來令人嚮往的生活,SOHO在八零年代起源於美國,是「Small Office & Home Office」的縮寫。字面上看得出來這種工作型態跟「家」脫離不了關係,任何可以被聯想到的居家工作都是SOHO族所涉及的範圍,當然也有不少SOHO族是在外工作的,像是活動主持人,外燴廚師等類型,就是依客人所在地工作。

近年來由於網路普及、雲端產業興起,工作場所不必侷限在辦公室,到固定地點上班的必要性逐漸降低。更因為個人意識抬頭,有些人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寧可自立門戶也不想在職場上受氣,種種原因的推波助瀾,造就了現在蓬勃發展的SOHO世代。

SOHO族的工作性質共有五大類。(圖片來源林妍君製)


跟自制力玩遊戲的兩個極端

SOHO族是最自由的工作,卻也是最不自由的。

自制力是SOHO族最大的挑戰,他們可以不用每天固定時間起床,但也許需要24小時手機待命;他們不用每天工作,時間規劃很隨性,可是一接到大案子就要沒日沒夜拼命地完成;他們沒有老闆,卻也可以說每個客戶都是他們的老闆。

這樣的工作屬性使得在這個行業的人變得很兩極,如果自我控管良好,那麼在家工作會變得非常有效率,不會有生病請假在家,工作就完全停擺的麻煩,也不會因為同事間偶爾的小摩擦影響工作的心情。例如某些工作需要長時間全神貫注,而且通常是單一或少數工作者就能完成,這種工作,相較之下就很適合在家完成。但換個角度,一旦沒有主管盯著進度,沒有同伴在一旁相互砥礪或是競爭,有些人便會喪失鬥志而輸給惰性。

很多人比喻SOHO族像脫離母親的雛鳥,沒有母鳥羽翼的保護與約束,雖然享受著能獨自翱翔整片天空的自由,但要有冒險求新的勇氣。當前途要靠自己獨立開拓時,自由與否是一回事,維持穩定的經濟來源才是最需要面對並解決的困境。


創業生力軍的最佳舞台

在年輕人高喊要創業的世代,SOHO族提供這些人一張便宜的入場券,不需要高額資金借貸,不用龐大的團隊組織,居家工作順理成章地成為微型創業者選擇初次登場的舞台之一。《華爾街日報》提到美國中小企業署的統計資料,顯示出創業者初期利用家中閣樓、車庫、雜物間展開創業工作的比例超過50%,如此高比例的數字說明了居家工作的確是微型創業的第一步。

SOHO族的創業就是校長兼撞鐘的概念,一開始事事都要自己來,以往在公司上班時是整個組織中的一員,只要顧好分內任務,專注在擅長領域就行了,然而進入SOHO的世界後,這一切規則都得通通打破,例如一個從事網頁設計的SOHO族,也必須兼顧行銷、財務、管理等全方位工作。大部分的SOHO族是以接案子來當做收入來源,比起陌生開發客戶帶來的高不確定性,大多數的人還是選擇先進入職場工作一陣子,累積建立一定的人脈網絡之後再自立門戶。

有別於其他種類的微型創業,SOHO捨棄舊有僵化的組織形式,並且控制在少數人,一般的創業倘若發展狀況良好,最終仍會走向公司的組織化管理,但是SOHO卻是從一而終的經營模式──由少數甚至單一工作者獨立經營。有趣的是,SOHO族創立的通常稱作為「工作室」而非「公司」,因此對於它是否是正統的創業仍是眾說紛紜。


設計類SOHO族的個人工作室。(圖片來源mobile01 


四面楚歌的連連困境

在台灣,SOHO族通常以設計創意類的工作為大宗,這些工作內容通常需要跟客戶密切溝通以取得共識,但是卻常常傳出客戶拿到作品之後不照實付酬勞的情況。也有客戶要求修改作品的次數常常無上限,創意或設計類的作品比較沒有單一標準來界定,很容易受客戶主觀判斷影響。然而這些困境的原因主要是因為SOHO族缺乏自我保障的意識,想以好印象來穩定客源,因此沒有與客戶簽訂正式合約,或者是合約的訂定不夠完善,造成SOHO族自身的權益受損。

SOHO工作就不若大公司來的保護嚴實,更沒有業主幫忙保付勞健保,因此SOHO一族的工作者為了有更多保障,會選擇進入職業工會加保,但是職業工會都是採取以該行業的「眾數投保薪資」加保,也就是以這個行業的眾數薪資作為加保薪資。比方說文字工作者的眾數薪資落在三萬元,那麼這個工會裡的每一位成員都會以三萬元投保。這樣的作法有失偏頗,雖然高於這個薪資的工作者可以拿收入證明去申請更高額的保費,但畢竟沒有一個完善的機制可以處理現在越來越多的自由工作者。

台灣的大環境對SOHO族原本就沒那麼友善,2013年二代健保上路了之後又變得更嚴苛,對文字工作類的SOHO族來說,執行業務所得會被扣繳補充性保費,尤其是把SOHO當作兼差所產生的執行業務所得費用,只要每個案子的酬庸超過五千元,便會被扣繳補充性保費。

SOHO族在全世界都將會是一個趨勢,2011年美國的勞動力人口中就有高達三分之一的比例是SOHO族,也有很多大型企業將原本的派遣員工改為外包給SOHO族,台灣的SOHO形態雖然發展不夠成熟,也欠缺很多政策上的支持,卻緩衝不了這一波來勢洶湧的SOHO潮流,期許未來台灣政府能因應全球趨勢,創造出更有利且完善的自由工作環境。

記者 林妍君
我是林妍君, 創業是我的人生目標,我用文字記錄,用拍攝紀實 一筆一畫帶大家去感受,創業的真實與美好。  
記者 林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