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輕易掉落的葉子 周素葉
不輕易掉落的葉子 周素葉
記者 戴裕蒨 報導 2013/03/10
走進桃園長庚醫院顱顏外科的病房,葉子姐熟練地用一隻手,抱著剛動完唇顎裂第一階段手術的小嬰兒,另一隻手俐落地替手中的小寶貝餵食及換藥,微噘著的嘴吹著輕快的口哨,時而輕聲哄著略為掙扎的孩子:「好棒哦!快好了、快好了。」她,是長庚醫院顱顏中心唯一的「正顎個案照護管理師」──周素葉,與她熟識的人以「葉子」、「葉子姐」稱呼她。
周素葉親自示範,教導家長如何餵食。(照片來源/戴裕蒨攝)
與小兒科結緣
從小學時就確定自己的志願是當一名護士,周素葉的志願一直沒改變,升上高中那年,同時考上高中與高職,已經出社會的姐姐,因為體認到學歷的重要性,曾很慎重的問她:「妳真的要念高職?」。「我就是很想完成我的志願,如果我去念高中,萬一大學沒考上理想的學校怎麼辦?」帶著這樣的想法,周素葉選擇了護校,並且在畢業後如願以償。
自認動作不快的葉子,在實習時認為自己適合在成人內科工作。然而,畢業後的第一個單位卻是必須手腳俐落的小兒科嬰兒室,那裡主要照顧的對象是早產、或者有特殊症狀的嬰兒,還有接受小兒外科手術的孩子。周素葉回想起剛到嬰兒室,第一次看到前輩隔著保溫箱一邊幫寶寶餵奶,一邊與寶寶聊天時,當下覺得很不好意思,心裡想著:「怎麼能隔著保溫箱跟嬰兒聊天?」
不過,在耳濡目染之下,她慢慢地習慣在照顧寶寶時與他們講話,「我喜歡這樣,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寶寶。」因此,往後在照顧每個小孩時,葉子總是會習慣性先問一句:「今天好不好啊?」,即使對象是只會咿咿呀呀的小嬰兒。在嬰兒室待了將近兩年後轉任外科病房,周素葉一直對嬰兒室念念不忘,常常利用午休和下班後的時間到嬰兒室,與以前的同事還有寶寶們聊天。也許,就是在第一年的護士生涯,讓她與小兒科結下了不解之緣。
重回兒科 再展笑顏
在工作五年後,主管建議她趁還年輕繼續升學,用了一年的時間夜間補習,她以公費生考上了明志工專二年制護理科,也就是長庚護專的前身。護專畢業後,服務於長庚醫院外科病房,外科病患病情常常急轉直下,相處很多天的病人如同家人,也可能是一個個家人就這樣離去,考量到自己沒辦法面對如此沉重的壓力,於是在一次機緣下,參與固定專科護理師的招募,經過面試與考試,她取得顱顏外科專科護理師的資格。
相對於人生無常的外科病房,周素葉選擇回到主要照護對象為孩童的顱顏外科。認為唇顎裂的小朋先天有點缺陷,但經由醫生的兩隻手,可以妙手回春,不僅擁有完整的臉,笑容也可以重建。「我覺得這是一件喜事,而且這裡有寶寶們。」再一次強調自己對小嬰兒的喜愛。
圓夢 不一定要出走
自民國83年起擔任長庚顱顏中心專科護理師,曾經隨羅慧夫遠渡重洋至菲律賓進行為期一周的海外義診,期間她向當地護理人員與病童家長進行衛教,也負責術後兒童的照護。這是她第一次海外義診,也是第一次到菲律賓,下飛機後看到街上簡陋的房子和當地人的工作場所;到達當地醫院後,得知許多偏遠地區病患為了能夠接受治療,必須歷經一天到兩天以上的車程,才得以抵達醫院。她覺得十分衝擊:「來到這樣的世界,怎麼跟我在台灣的世界截然不同,我太幸福了。」
海外義診的經驗勾起了葉子心中曾經的夢:離開台灣或者轉任東部,到偏遠地區服務。不過,在顱顏中心服務多年的周素葉,責任感很重,其實放不下手上的病童們。把每個寶寶當成最甜蜜的負荷,她並沒有很多海外義診經驗,「既然是義診,就是要拿自己的假、自己的時間。我一定要先把我們自己的病人要照顧好,有多餘的能力跟時間才去參加義診。」葉子姐表示:「雖然如此,天主是眷顧我的。」她沒辦法出去義診,但是她透過國際醫療的管道,也能為許多來自世界各地,前來台灣接受治療的病患服務。
來自深圳的病患寫卡片感謝顱顏團隊的照顧。(照片來源/戴裕蒨攝)
要專業 更要體貼
協助每一位術後病童的餵食與換藥,都需要超過半小時的時間,周素葉在病房裡並非單純地只是幫孩子處理傷口。她踏進病房第一件事是詢問爸爸、媽媽還有小朋友「昨天睡得好嗎?」、「今天心情好不好?」,這是她了解病童狀況的一種方式,透過回答就可以知道小寶寶今天乖不乖,是不是可能不舒服;此外,她會逐步教新手媽媽餵食的技巧,和換藥時要注意的細節,從親自示範到檢視家長是否真的學會,葉子解釋:「我喜歡透過疑問與解說,與家長之間的意見交換來照顧病童。」
周素葉親自教導家長清洗傷口。(照片來源/戴裕蒨攝)
曾經面對家長因為誤會而出言攻擊,讓周素葉非常受傷,但是她總是告訴自己要體諒對方。在顱顏病房所照顧的對象,其實不單只有病童,還有家長。葉子姐強調:「小兒科裡面,不同階段成長發育有它的發展,不同年紀溝通的方式不一樣,與主要照顧者之間的互動很重要,所以家庭在小兒科是很重要的角色,在特別的顱顏外科更是。」小朋友的傷口照護當然是最重要的,但實際上家長也會受到打擊,他們也需要有人協助走出創傷。
與周素葉相識七年的李小姐,是一名唇顎裂病童的家長,聊到孩子住院期間與葉子的互動稱讚到:「真的沒有人像她這樣!她是個很有愛心的人,比家長還不放心孩子,常常過了12點才離開醫院。」不僅在專業上讓人很放心,對於孩子的心理狀況也很細心。孩子三個月大第一次開完刀後,葉子姐發現孩子的表情很不開心,一問之下發現住院時,家長並沒有確實告訴寶寶是要去動手術。李小姐有點不好意思地解釋:「葉子姐說這樣是騙小孩子,寶寶會覺得受傷,不可以這樣。」
病童出院前贈送給周素葉小姐的圖畫。(照片來源/戴裕蒨攝)
一個人也不怕辛苦
身為長庚顱顏中心病房目前唯一的個案管理師,即所謂的專科護理師,周素葉必須負責所有手術病患的術前衛教,以及術後照護,一個病童一個病童照顧下來,結束後還需要寫紀錄,常常都會忙到很晚,然而,葉子卻不以此為累:「護理工作是我最喜歡的工作,很辛苦,但只要在我能力範圍,我可以幫忙的事情我一定可以做。」
面臨顱顏中心護理人員不足的問題,周素葉認為每一科都缺人,護士們每天要照顧的患者很多,光是寫紀錄就是個大工程。她不強求,但也期待會有人願意承接這份工作,與她一起專精這個領域。她說:「如果有另一個名額出來,願意跟我一起並肩工作,毫無疑問地我會把所有知道的都教給他。」
![]() |
記者 戴裕蒨
哈囉!我是戴裕蒨,我喜歡大家叫我小花。 興奮的時候會搖來搖去,快樂的時候會笑得很燦爛,一人來瘋起來就不受控制。 有人這麼說過:「當我們在反芻過去的時候,能看到越多美好的一面,那就是越幸福也越有價值的時刻。」 我懷著忐忑的心迎接未來的這一年,期待一年過後,再次回憶起這一段時光,是嘴角上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