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期

短片幼風潮 兒童玩金穗

一般認為,演員的經歷豐不豐富,會影響到在影片中投射給觀眾的感情,但還稱不上多的小孩,為何會開始在影片裡擔任重要角色的呢?

短片幼風潮 兒童玩金穗

記者 吳晉宇 文  2013/03/24

今年度的金穗獎暨短片輔導金影展於本週末展開。影展中,有不少的作品以小孩為主角,或以主要演員來創作故事。一般認為,演員的經歷豐不豐富,會影響到在影片中投射給觀眾的感情,但經歷比起一般人還稱不上多的小孩,為何會開始在影片裡擔任重要角色呢?

在影片的創作中,演員絕對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他們的表現是直接展現在鏡頭前,並且被所有看電影的人檢視。但對於資金等資源較為拮据的獨立製片或是學生製片來說,能夠在有限的狀況裡找到好演員是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於是透過刪減不必要的演員,或是尋找合適但卻不會耗費太多經費的素人演員,甚至改變題材用說故事的方式都可以讓影片更符合創作者心中想呈現的樣貌。

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些創作者開始尋找一種新的敘事方式,那就是小孩的感受。在這次影展的作品中,《暑假作業》、《小夏天》、《五十六號公主》都在刻劃小孩與親情之間,和細膩的情感交流;《說白賊》講述一個被大人誤會的男孩,在警局發生的故事;《養樂多》則是一個雜貨店店員和一個試圖偷走養樂多的小妹妹交心的過程。

 


小朋友近來常出現在短片創作中,並且飾演重要角色。(圖片來源/金穗獎粉絲專頁)


人們遺漏的天真渴望

當人們看見小孩,總會期望他是天真可愛的,好像天真就等於惹人喜愛。但有時候,太過天真的小孩在大人眼中,像是割不去的寶貝毒瘤。因為他們總是予取予求,將人們的情感一點一點從洞裡挖出來。一方面也因為他們喜悅時天真的笑容,讓自己也沉浸在快樂的氛圍。甜蜜的負荷,形容這樣的情況再合適不過。

《暑假作業》、《小夏天》、《五十六號公主》這三部講述親情的短片,都因為一些因素而讓小孩對父母、對親人在親情的傳達上,受到了阻撓。片中的小朋友在遭遇這些事情之後,即使知道路是艱苦的,還是不斷想要得到親情的溫暖。


《小夏天》描述女孩與生病的哥哥之間,相互陪伴的故事。(影片來源/YouTube)

影片的情節或許不會真實出現在人們的生活當中,但實際上在家庭中每個人都可能會經歷類似的過程。和父母吵架、賭氣或是不可抗的因素,如同在彼此之間豎立了牆。那樣的感受其實是許多人共有的。只是時間一拉長,牆越堆越高,人們就越來越不能像小時候,清楚傳達自己的情感。

影片裡透過小孩的嘴巴,真實的講出自己想說的話。不管是說出對父母陪伴的渴望或是希望親人快樂的純粹心情,小孩的反應是最直接傳達給其他演員、導演還有觀眾的。於是,這樣以小孩子作為主角的敘事觀點,比起其他年紀的演員,反而更深刻,更較人感動。


映照 小孩大人怎麼了

以小孩作為創作母題的短片中,有些也試著和成長後的人們做對比與映照。透過人生兩種不一樣的時間點,去討論轉變這件事情,對於人產生的意義。

《說白賊》中,主角是一個被誤會偷錢的小朋友,在警察局裡堅持自己沒做就是沒做,而警察局中較基層的員警,在一旁旁觀著長官處理這些事。在這部片裡,小孩天真的想法,於大人的眼中就像是塵土一樣,不會去仔細觀看與面對。


《說白賊》講述一個被誤會的小朋友來到警局的故事。(圖片來源/金穗獎粉絲專頁)

俗語說:「囝仔人,有耳無嘴。」《說白賊》其實反映了長大後的人們,被加上許多束縛,不管是威權、人與人之間必須維護的關係或是最簡單的兩個字,現實。在明白現實之後,反而對自己一開始純粹的想法感到厭惡。這樣的厭惡其實是雙面刃,一方面表面上要對小孩的想法表示不認同,一方面則是對自己現在的狀況感到猶疑。常常被逼著選擇不是對的,而是對自己好的。

另外在《養樂多》中,一樣是小朋友偷東西的戲碼,卻走向另一種溫馨的戲劇走向,常翹課的打工店員,開始陪伴這個小孩。在和小孩嬉戲、打鬧的過程中,店員也回到了小時候的純真。影片中兩個角色的映照在於,店員是已經面臨到社會的真實面,金錢的壓力等等;而小孩正要開始學著面對。店員卻選擇回到小時候的天真,看似是對現實世界的遁逃,但其實透過小孩的眼睛,來反映出的純粹風貌,人們可以從中找到一點對日常生活的喜悅。


《養樂多》裡,天真的小朋友與正經歷生活困窘的店員形成一種映照。(影片來源/YouTube)

小孩的角色,常常是最原始而沒有任何修飾的,提供人們關注自己的原始渴望與想法的機會。透過把自己投射在與小孩做比較的角色,也嘗試去對照自己現實生活中類似的場景,再將小孩單純的質問加入思考,常會對現實生活有另一番的理解。而這也是讓小朋友擔綱演出短片,能夠發人深省的一個原因。


單純的情感呢 長大

日常生活裡人們期望小孩乖乖做好旁觀者的角色,大人的事不要管太多等等。小孩的眼睛確實把他眼中看到的事記下來了,但他們不懂,為什麼他們要保持沉默?為什麼他們不能對大人的舉動有一些反抗?為什麼不能保護自己最愛的家人?的確,在經歷漫長的歲月之後,人們成長許多,也比以前學到許多知識、待人處世的方法,但同時也學到壓抑自己,壓抑對現實的咆嘯、壓抑對所愛的人情感的表達。

小時候的人們總是期待長大,但長大之後才發現,並很多事不如自己期待。所以當看到小孩子在創作者的故事中,以天真的樣貌,去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及渴望時,那彷彿是給現在的自己一種救贖。原來,自己也曾經那樣天真的說出自己的想法與渴望;原來,自己原本那些簡單的情感並不是消失了,而是被壓抑在自己的內心,只要重新拾起,或許就能夠一點一點去改變現實生活裡的不快。


《暑假作業》任性而單純的若晴,在相處的過程裡一點一點改變了爸爸。(影片來源/YouTube)

雖然,小孩子的人生閱歷不比其他演員來的豐富,但他們在鏡頭前真時而簡單的演出,有時反而比起精心設計的表演來的感動人心。而短片創作者應用這樣的演出,轉換成另外一種的觀看方式,增添不少影片的豐富性與提供不同以往的樣貌。

 

記者 吳晉宇
嘿!大家好,我叫吳晉宇,來自基隆這個多雨的城市,「無盡雨」加上基隆可以想見我的生命裡有多少水份。 不過事實上我更習慣別人叫我的綽號「小狗」,喜歡像小狗一樣跑來跑去,嘗試新的事物,然後把所見所聞整理出自己想邁向的方向。
記者 吳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