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期

張乃元 華麗衝撞獨鍾黑暗

畫中的女孩眼睛透出微光,臉上表情似笑非笑地,有些失望又掛著一絲輕蔑,身上的衣裳和長髮逕自華麗炫目。她身後的燈籠閃耀,彷彿有人在耳邊細語呢喃:「來吧!進來這個世界吧!」悄悄地將人們捲入畫裡的神祕世界。

張乃元 華麗衝撞獨鍾黑暗

記者 戴子昀 報導  2013/03/31

畫中的女孩眼睛透出微光,臉上表情似笑非笑地,有些失望又掛著一絲輕蔑,身上的衣裳和長髮逕自華麗炫目。女孩身後的燈籠閃耀,彷彿有人正在耳邊細語呢喃:「來吧!進來這個世界吧!」悄悄地將人們捲入畫裡的神祕世界。


《漂流詩篇》的封面華麗而神秘。(照片來源/戴子昀 攝)
 

這是張乃元最新畫冊《漂流詩篇》的封面,結合日本浮世繪與洛可可的華麗宮廷風等意象,描繪出大海的故事,希望透過融合東西方的元素,傳達出海洋帶動文化交流與融合的信息。靈感是源於去年受邀參加高雄市設計師節展覽,因為深受旗津的美麗燈塔吸引,遂決定開始著手一系列的海洋主題畫作,張乃元特地蒐集關於海洋的神秘傳說,搭配甲骨文字使畫面更添古典氣氛,或自己寫寫詩,隨手紀錄創作的靈感片段,和美麗的畫作相互呼應。

張乃元的畫作色彩豐富細緻而飽滿,乍看之下會讓人誤以為是電腦繪圖製成,事實上每一幅圖都是她經過反覆思索,從打鉛筆稿到水彩上色,再利用針筆細細勾勒出每一個細節而成。她認為插畫工作最困難的地方是和客戶溝通,接案子的時候,往往得想盡各種方法去說服客戶,讓客戶理解為何一張圖需要耗時長久,為何價格不斐。以一張A4印刷品為例,它的原圖是四倍大的四開畫紙,必須把畫面放大才能仔細描繪每一個細節,在輸出成較小的尺寸後,才能保存畫作的細緻質感。而因為客戶不瞭解實際操作流程與作畫的辛苦,所以和插畫家間的認知有落差,是導致台灣插畫無法蓬勃發展的主因。


張乃元筆名阿乃,用心畫圖之餘,也會在部落格和讀者交流。
(照片來源/張乃元 提供)

 

十二今釵 一鳴驚人

大學四年級時,張乃元不顧老師反對,堅持一個人完成畢業專題,當時剛好正在修一門探討女性文學與女性主義相關的課程,她就針對中國傳統女性所遭受的不平等對待,與現代女性觀念的衝突作為主題。取《紅樓夢》「十二金釵」的諧音,揉合多種東方元素,帶著一種詭譎又怵目驚心的氛圍,設計出十二個風格獨具的女性圖騰,每一個女孩用身體、服裝、表情與姿勢表達出不同的議題。

其中她最喜愛的是一幅名為〈女聲〉的畫作,創作靈感是來自她的大學室友,因為喜愛唱歌加入熱門音樂社,天天在寢室練唱,努力地用自己的聲音,傳達出自己的夢想。其他作品如〈名模〉強調現在的女孩受媒體病態的審美觀影響,利用各種手段改變自己的身體外觀,以追求所謂美的最高境界—成為模特兒,褪去美麗衣裳後只留下滿身傷痕。

張乃元表示這系列作品,是她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個里程碑,《十二今釵》以黑暗又華麗的衝突手法諷刺傳統、反映現代,同時也歌頌現代女性的一些形象,讓很多人印象深刻,也為她贏得很多曝光機會與工作邀約,她還特別將《十二今釵》系列印成畫冊與明信片,在同人誌等場合販售,由於印行量小使得售價偏高,導致購買的人數有限,不過也讓她獲得一批最忠心的追隨者。
 

無師自通 獨樹一格

張乃元雖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卻並非傳統科班出身,高中讀的是普通高中,因為熱愛漫畫而加入漫畫研究社,自己一步一步鑽研畫藝,直到確定升學方向後,為了通過術科考試才第一次進入畫室學畫,但她非常不喜歡畫室的教學方式,感覺只是為準備考試而畫,沒有藝術性、沒有靈魂,內容十分呆板無趣。在如願考上台藝大後,她回歸自行鑽研,為了免於傳統框架的束縛,能夠自由自在地天馬行空,幻想出只屬於自己的畫風與世界。

張乃元用閱讀、看展覽等方式,多方累積經驗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她特別喜歡研究慕夏,她認為活躍於十九、二十世紀的慕夏作品相當多元,跨足海報、書本插畫、劇場背景圖,甚至是珠寶設計,作品具有現代平面設計的水準,重點是他非常懂得行銷、包裝自己的作品,是個很值得學習的典範。

張乃元也時常從生活中獲取靈感,尤其最愛恐怖片,她覺得恐怖片中的畫面安排、音效、故事、角色形象最能刺激她情緒與創作能量。另外她對球體人形關節更是情有獨鍾,她刻意把所有人物都套上娃娃的關節和縫線元素,再配上幽然深邃的眼矇,讓畫中人物看起來像尊「活生生的娃娃」,來製造衝突的恐懼感。


球體人形關節幾乎能模擬所有真人動作。(圖片來源/RPG Webgame

 

夫妻聯手 自我行銷

張乃元夫婦合作無間,正職是公務員的先生,平常會替她篩選案子、閱讀合約,處理商業和法律相關事務,讓張乃元能毫無後顧之憂地專心創作。從漫畫和同人誌出發的張乃元,畢業後選擇從事設計相關行業,直到三年前才毅然決然投入她最愛的插畫,接了一陣子廣告商業案子之後,有感於繪畫必須將就客戶要求,不能隨心所欲創作,便決定自己出來開工作室,為自己畫點東西。

於是她開始有計劃地將作品集結成冊,利用工作空檔創作,自己發行畫冊與周邊商品。少了商業合作的包袱,張乃元的第二本畫冊走黑白路線,大膽地推翻「素描只是草稿,不是正式作品」的觀念,利用寫實的西方人面孔搭配漫畫線條的髮絲,創造出一種介於漫畫與素描間的風格。由於電腦繪圖大量取代手繪,導致市面上的黑白作品越來越少,張乃元希望用這種大膽嘗試的精神,鼓勵人們拿起簡單的紙筆,回歸手繪創作的本質。


第二本畫冊
《灰色的隱喻》用真人臉孔搭上漫畫髮絲,別有一番風味。

(照片來源/戴子昀 攝)
 

插畫一直以來被定位為「配角」,不受重視,事實上插畫的應用範圍很廣,除了大家熟知的兒童繪本外,很多平面設計都很需要插畫來畫龍點睛。比起純藝術,插畫更貼近人們的生活;比起漫畫,插畫一張圖就能傳達一個動人故事。張乃元期望扭轉一般人對插畫的刻板印象,她不畫可愛小動物,不畫單純的圖像,她要讓插畫反客為主,並且樂於嘗試,將所有風格融入黑暗恐懼元素,用反諷的手法來「驚嚇」世人,將她的畫深深地刻在每個人的腦海裡。

記者 戴子昀
我是戴子昀,可以叫我紅豆,我喜歡塗鴉、製作西點和許多新奇有趣的事物。 就假設真的有世界末日,從進入喀報的此刻起,我會用文字記錄下每個動人的故事。
記者 戴子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