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期

社造深耕 村是美術館

台灣首座農村美術館座落在台南市後壁區土溝里,在2012年開創《村之屋當代藝術展》。以「美術館是村,村是美術館」的概念,把藝術融進農村生活,將鄉間小路作為文化藝廊,在稻田、磚牆、三合院裡展現台灣小鎮獨特的生命風景。

社造深耕 村是美術館

記者 李佩玹 報導  2013/04/07

台灣首座農村美術館座落在台南市後壁區土溝里,在2012年開創《村之屋當代藝術展》。以「美術館是村,村是美術館」的概念,把藝術融進農村生活,將鄉間小路作為文化藝廊,在稻田、磚牆、三合院裡展現台灣小鎮獨特的生命風景。隨著日出日落,旅人們走訪觀賞鐵雕、攝影、裝置藝術,聆聽地方草根的文化脈搏,實踐新農村生活美學。
 


在疏水道上乘涼談天,享受十分鐘陶淵明般的優閒自然。(照片來源/李佩玹 攝)

 


土溝村部分區域主題為《阿嬤的厚棉被》,牆面畫滿復古的粉色牡丹大花,象徵給歸來遊子溫暖的擁抱。(照片來源/李佩玹 攝)

 


巷弄裡的阿公們在小雨微潤中拉起二胡,樂音輾轉悠盪。(照片來源/李佩玹 攝)
 


室外沙發收攏一季的春意,在路旁叨叨絮語。(照片來源/李佩玹 攝)
 


一寸寸挪動的身體是脫軌的漂浮;藝術家們在室內展場延伸自由的定義。
(照片來源/李佩玹 攝)

 


《土溝客廳》溫暖的氛圍,給人舒適的安全感。(照片來源/李佩玹 攝)
 


客廳架上鄉土味道的擺設,再現日常小民家庭風景。(照片來源/李佩玹 攝)
 


拼接創意的洗手台,也饒富農村式的幽默。(照片來源/李佩玹 攝)
 


以檜木為基本建材,處處散發溫潤樸實的香氣。(照片來源/李佩玹 攝)
 


駐村藝術家獨力建造的創意工作室,利用自然色系的拼貼手法,與農村光景合而為一。
(照片來源/李佩玹 攝)

記者 李佩玹
李佩玹。無法停止、卻又無法開始遠走他方的小旅行。 喜愛看電影、讀好書、過好日,尤其愛嚐美食佐一些懶洋洋。 書寫人生吧,如同書寫掉一些無以名狀的心思。 等待被一眼看穿的一瞬,等待把繁世浮誇收納成檀香。   「所有的遺憾,原本都有甜美的來歷。」─羅智成 所以,把遺憾藏在箱子裡翻滾、旋轉、蒸騰吧,那一切就都美好了。    
記者 李佩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