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 築夢
逐夢 築夢
記者 龔霈鏵 文 2013/04/07
那時的他,剛結束了平乏二技二專的學業,考到專業技師執照,離開熟悉的家鄉到了個喧囂的城鎮,穿梭在一個個更為吵雜的地點。然後,他學會了一切在這領域職場上應對的社交禮儀中最高原則,他菸抽得更凶、口袋裡隨時備著打火機、開始慢慢地練大酒量、了解宿醉時吃什麼解決、懂得檳榔的不同種類、進出風化場所,也開始體會到什麼叫真正的放低身段。
那年他,二十三歲。
八年前
一年365天不分週末節日,他早上時常在宿醉和清醒間徘迴,在要不要去上工這個問題思索糾結;工作環境中如雷不斷的噪音,他越來越聽不清女友的耳邊呢喃;每次夜半回到家的一身酒氣,一陣睡意直衝腦門,有好幾個夜晚,都在浴室中直接倒地到隔天清晨,然後天亮後,又再一次了一天的循環。
每一天的工作,他周旋在一堆粉塵、噪音和低俗的嘻笑怒罵間,他跟他的同事下屬在工作時有似革命的情感,下了班他卻連對方的名字都叫不出來;他對其他廠商的主任鞠躬哈腰,應酬時的酒只能和苦水,一杯一杯乾往肚裡乾,聲色場所外場的媽媽桑熟到了解他每個客戶的「基本需求」。每一次的人事調動都不會掃到他,因為他夠懂這進對應退,因為他是公司倚靠的搖錢樹。
那些年,他靠汗水、酒水和苦水砌成一個個不屬於自己的家。
(圖片來源/呢圖網)
然而他開始不懂自己的身份定位在哪裡;他開始不確定他現在的工作到底還有沒有道德界線;他開始羨慕那些坐在辦公室的人,尤其是那些光是動動筆、畫個圖,就有客戶爭相上門的人;他開始受不了在工作現場的汗漬和氣味,像是向全世界昭告自己的地位,洗都洗不掉。最重要的,他開始不甘於當那個只能用勞力換取金錢、在街上走路,路人都退避三舍的小人物,因此他下定決心開門走了出去。
那一年他,三十一歲。
他重新開始,以前所學早已不足夠填補他嚮往的更大的目標,成為一位室內設計師。然而從一個工地主任轉介到一位設計者的過程,他著實地跌撞了好幾年。他辭了原本的工作,重新投入學校,當身旁的朋友一個個成家立業,他還在挑燈熬夜,對著空間設計圖、水電配置圖,腦袋運轉。然而這個改變並非全然歸零,有了當工地主任的經驗,反而讓他提早知道自己以後需要應付的狀況,他戒了酒、檳榔,甚至連將近二十年的菸癮也戒了,因為他知道他不能、也不願再回去那段時光,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在身旁陪伴多年的女友。
八年後
再次踏入職場,又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和挑戰。為了增進實戰的經驗,他到了大型室內裝修公司琢磨,跟著資深的設計師學習,如同「你跟的人決定了你之後的水準和成長」,老設計師的吩咐和難題,他都達到了;和廠商和施工師傅的應對如同如魚得水,和客戶接洽也都能完美呈現。業績的上升是所有人對他的肯定,雖然過了好幾年,時常睡覺中依然會被夢境中的巨大聲響吵醒,又亦或在午夜夢迴中溺斃在酒池肉林裡,就像回到那段每天應酬的夜晚,他還是挺了過來。
他再次離開了這家公司,只為了證明他自己有了獨當一面的能力,有資格粉碎當時其他人對他的訕笑。他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工作室,負責打理一切事物,這時他已經沒有前輩可以求助,沒有那麼多資源可以利用,然而這間工作室的設計就是他對於設計的熱情。他開始了白天親自到施工現場監工,和師父們搏感情;下午接洽所有稀奇古怪的客戶,並贏得信任,取得計畫案;晚上畫設計圖,打理案子空間的裝飾擺設。他的每一天都很清醒,每一分都很投入,每一秒都很充實。
他在這行業一天比一天更為成熟,牆上掛滿了一張張用實力證明出的耀眼成績,他開始在這個領域變得十分有名氣,手上案子的金額一件比一件更為龐大,他依然戰戰兢兢,不讓自己的名譽毀之一旦。他帶起了室內設計的幾波風潮,許多實習生、甚至是業界人士慕名而來,但他永遠就只收一個學生,而工作室在爾後,也都只維持在三個人的數量,他、實習生和他剛出生不久的兒子。
那一年他,三十九歲。
什麼大風大浪都已歷經的他,一路走來,培養過的優秀後繼無數,但他從未挽留過任何一位,他接觸新的學生,讓最新的流行想法和他的設計創作互相激盪,創造出下一波的室內設計的潮流。原先要和三教九流打交道的工地主任,如今躍升為搶手的知名設計師,雖然即將步入了中年,但這個名聲不會隨著時間褪色。
現在
「然後我就像現在你看到我的樣子,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故事結束。」他哄著兒子入睡,訴說著真實上演的床邊故事,然後定著眼看我,「你是第一個有機會看到我兒子的記者。」他若有所思道。我關掉錄音筆,端詳著床上睡夢的男孩和他父親許久,直到我問出口的那個問題。
然後我知道我要怎麼著手於這篇報導了。
我離開了他的工作室,快步走向地下鐵,腦袋裡轉著明天要呈給總編上層的說辭。我手裡緊抓著錄音筆,這是我從大學畢業渾沌那麼多年,從事記者以來,第一次感到如此的興奮,這份人物專訪將是我在這家雜誌社的最後一個作品,也將會是我的成名作。發表以後,我將離開這個從業八年的工作,然後就像他一樣,一頭栽進那個我嚮往已久的領域,然後不後悔、不回頭。這將會是個全新的開始,但我願意放手一搏。
這一年我,三十一歲。
「你覺得我適合走這條路嗎?我是說……當個室內設計師。」
![]() |
記者 龔霈鏵
如果我的文字有激起你那麼一點漣漪, 那其實我已別無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