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說法 同個故事
不同說法 同個故事
記者 高綮翊 報導 2013/04/07
一個故事,可以有很多種不同表達的方式,隨著不同的平台的轉移,表達及描述的方式也會改變。書、電影,以及遊戲本身,這三種介質的特性不同,因此帶給閱聽眾的感受也會相異。聲光、文字和操作之間,有著不同的傳遞,不論是哪種,都可以帶來不同的享受。接下來,將用遊戲界最愛使用的題材─「後啟示錄世界」,又被稱為世界末日後的世界觀,來看看這些介質是怎麼樣描述這種背景。
鏡頭間的瞬間
遊戲界的世界末日,通常不是由非生物引起,例如氣候異變、海水倒灌、磁極反轉等等天氣因素,而是生物與生物之間的爭鬥,不管是戰爭、外星生物入侵、病毒散布導致人類轉化成其他物種(例如殭屍)。會有這種劇本,是因為遊戲中描述的是一個英雄,一個能夠將現有狀況改變的英雄,因此這些不可抗力的外來因素很難被遊戲製作人青睞。這種類型最著名的電影,應該就屬「惡靈古堡」系列,從2002年開拍至今,已經累積超過五部系列作品。其實電影之所以能夠這麼熱門,有很大的功勞來自原著遊戲的成功。
當一些名著被改拍成電影時,不論是遊戲、小說,總覺得在看電影的過程中少了些味道。電影是個很奇特的媒體,它沒有像是電視能夠播那麼久的特性,讓觀眾能夠好好釐清一些細節與來龍去脈,也沒有書籍的細膩與想像畫面,電影帶給人的就是「動作」。多數從電玩改編而成的電影,都會捨棄遊戲中的許多細節,轉而將畫面與主角的行動描繪得更加真實。一直到近期,玩家的硬體設備才有辦法配合遊戲公司所發售的高畫質產品,過往由於電腦及家用主機的發展跟不上遊戲製作時所使用的引擎,所以常常會有遊戲發售時必須將畫面下修的情況出現,以配合市面上的機體。
遊戲畫面跟電影有一定的差距。(圖片來源/A Pile of Awesome)
電影的特別在於它能夠滿足玩家原本預期的想像,高畫質的攝影,讓玩家能夠彌補原本預期在遊戲中能看見的場景。除了畫質的升級外,一些特殊技術的導入,例如3D技術、爆破、綠幕特效等,都帶給觀眾無與倫比的視聽享受。加上電影院本身的音響以及大屏幕,更能感受到震撼效果。
但是電影也不全是好處,它還是存在著一些難以超越的界線。電影提供了一個具現化的圖像,但是畢竟因為是單方面的傳播方式,無法讓觀眾在欣賞的同時做出思考的動作,一直要等到整部電影完結後,才有時間品味這兩個小時裡所經歷的一切。除了快速的播放外,電影也無法記錄每一個細節。遊戲中時常可以體驗到多面向的任務,玩家可以在多個選項中挑選自己最喜歡的,但是電影通常是圍繞在一個或是一群人身邊,很難同時記錄多個事件,直線的劇情走向也讓劇情成分少了很多內容。
再者,許多改編遊戲的電影多半是動作類型為主,在劇本改寫上,很多編劇會將劇情部分刪減至勉強了解的地步,而把剩餘的多數鏡頭留給動作場景。這個動作也會使原本精緻的故事變得支離破碎,雖然電影的畫面是不容質疑,但是沒有故事的輔助,它將淪為一個個串連起來的打鬥場面,而不再是完整的故事。
書頁間的想像
相較於電影的激情,書頁間的戰鬥較為冷靜,但這也不代表它是無趣冷漠。少了畫面,讀者更能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將戰鬥場面描寫得更驚心動魄。書與電影最大的不同處,在於閱聽眾是編劇,有別於電影已經設定好的畫面,讀書的過程更能讓畫面天馬行空的進行,而不是被眼前的畫面「演死了」。
書的好處在於,只要有足夠的想像力,不論是千軍萬馬都能夠在眼前出現。在《戰爭機器:艾斯方戰役》一書中,各式大小戰爭的敘述、槍枝載具的形容,都被詳細地記錄在這本書裡,而原本的遊戲,對於這些事情反而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在這上面。遊戲通常都是用過場動畫來將事件與事件之間補齊,少了很多「人味」,比較像是編年體的寫法。至於小說上,作者則徹底將主角群們的內心狀態表露無遺,不論是在上戰場前開的玩笑、回想對家人的思念、弟兄戰亡時的沉痛,都在裡面描述的非常完整,這些細微的內心情節,是在一般的動作型電影不易見到的。書本與它原本遊戲相比,多了更多的情感。
小說與遊戲間有很大的不同。(圖片來源/博客來)
除了文字本身外,書籍對於空間以及時間的交代也是比電影來的容易。一句話,就能瞬間度過數十載寒暑,而主角也從幼兒成變為青年,這種描寫在一般書籍也很常見,因此對於這些「快轉」是不會有過多排斥,但是一般遊戲通常都是限定在一段特定的時間中進行,很少有這種現象,因為遊戲是用畫面說故事,不斷的運行時間會導致玩家混亂。空間的描寫也是值得注意的一點,書本通常會將周邊的環境進行詳細的描述,海邊空氣的鹹味、沼澤潮濕的泥地、破敗倒塌的建築,每一樣都是增加空間感的字句。
然而文字所需要的篇幅甚大,有些人會認為太多繁瑣的事反而讓整體劇情進行緩慢,因此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看書來了解一件事情。再者,文字的形容有一定的限度,即便作者功力再好,有些事情實在很難用文字描述出來,而且書本在轉譯的過程,很有可能流失掉原本的韻味。在某些方面,書確實沒有電影來的直白且清楚。
各有所好
遊戲本身之外,還有許多平台可以將這則故事說出來,而隨著平台不同,說的方法也會隨之改變。每個閱聽眾對於不同的介質都有不同的想法,並沒有所謂最好以及最差,差別只在於,他們能否帶給觀眾感動。
![]() |
記者 高綮翊
高綮翊 1992年製造於桃園 2010年考上交大 喜歡吵鬧,也愛安靜 隨興做事、隨緣生活 嗑爆加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