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創新 檢視媽祖文化
傳統與創新 檢視媽祖文化
記者 陳儀澧 文 2013/04/21
台灣本土歷史和文化與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先民渡海來台開墾,其拓荒過程、以及辛酸血淚不是三言兩語就可道盡。但更多的先民卻是連踏上台灣土地的機會都沒有,就已壯烈成仁,原因就在俗稱黑水溝的台灣海峽。渡海來台開墾的危險和艱辛從當時流傳的俗諺就可見一斑,「六死三留一回頭」、「唐山過台灣,心肝結歸丸」。對於早年航海技術不發達,靠季風乘著帆船渡海來台的先民,生死存活只能聽天由命,而信仰則是他們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媽祖的信仰文化就在這樣的契機下與渡海來台的先民一併傳承到台灣。並在數百年之後造就了新的俗諺「三月瘋媽祖」。
談到媽祖文化,所有人瞬間的聯想反應就是大甲鎮瀾宮的進香活動。每到農曆三月,大甲媽祖進香活動吸引了數百萬名信眾參與,橫跨中部四縣市,路程遠達三百公里的繞境出巡。儘管科技與交通的進步日新月異,仍有不少的信眾堅持徒步走完全程。近年來台灣媽祖文化信仰越來越受重視,政府不僅補助媽祖進香活動、更將繞境活動結合許多傳統技藝如戲曲文化、藝術文化、武藝文化一併推廣至國際,而這樣的文化也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注意,將媽祖繞境活動登錄於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冊之中。除此之外Discovery頻道更將大甲媽祖進香活動與麥加的朝聖、梵蒂岡的望彌撒並列為世界三大宗教盛事。
三月瘋媽祖盛況。(圖片來源/XUITE日誌)
媽祖文化倍受重視
整個繞境進香的活動於1999年被台中縣政府賦予「大甲媽祖文化節之名」,隨著媽祖文化的風行,政府更藉此風潮將許多傳統文化與民俗技藝結合,並在進香活動舉行的前後期間加入許多傳統技藝表演及藝文歷史活動,豐富媽祖文化內容,並且將活動名稱更改為「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
「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的內容總共是由七個主題為內容,展開為期數個月的文化活動。以最有歷史的「媽祖遶境」活動為主幹,結合進香出巡陣頭的「武藝文化」表演,以及路途經過中部四個縣市的「觀光旅遊」行程和進香活動的「傳統藝術文化」意義,結合海線傳統的「產業文化」,最終透過「媽祖國際學術會」及「媽祖文物特展」帶領民眾去了解媽祖信仰的緣由和歷史。一系列的活動可以看出政府對於媽祖信仰的重視程度與用心維護此傳統文化的美意。
逐漸變調的美意
然而儘管活動越來越著名,以及內容越來越豐富,許多關於活動的舉辦細節以及活動背後參與的勢力卻也越來越不單純。繞境活動所至之處往往打擾民眾生活並讓該地交通陷入癱瘓,遊行隊伍於半夜鑼鼓喧天、鞭炮聲肆無忌憚衝擊深夜的寧靜,許多的行為更是將社會秩序維護法放在地上踐踏一般。這樣的行為出現在任何一個法治的國家,被處罰肯定是在所難免。
但詭異的是這一切彷彿是一個不能找的蹅,媒體除了沒日沒夜的SNG現場直擊,替觀眾隨時更新媽祖鑾轎的最新位置以外,不外乎就是報導所到之處發生的小插曲,一切就是為了拉高收視率。整個環境對這樣的現象沒有異議,我們所處社會處變不驚,即使面對這樣得情形依舊是一片「和諧」。
近年來於媽祖起駕開始繞境出巡時皆會有許多政治人物前往「抬轎」,並且刻意由各朝野之政黨領袖分階段主持,於起駕前皆會有許多政治明星也紛紛到場響應,一個晚上的起駕儀式所到的政治人物之多,彷彿即將於大甲鎮瀾宮舉行國是會議一般。
政治人物一同參與盛會。(圖片來源/全國社區報)
某次於大甲媽祖繞境前舉辦的服裝秀儘管看似創意十足,結合傳統紡織產業的行銷也好像非常成功,但是參加的成員竟有立委的妻子和媳婦,撇開參加成員不談,該活動除了將服裝結合媽祖進行設計之外,整個服裝秀的進行可以說是與宗教信仰及「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此活動的宗旨無關。
檢視活動的變異
檢視「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為什麼會突變出許多怪誕異象之後,突然驚覺,彷彿這一切就像是台灣社會的縮影。有識之士曾說台灣社會的亂源其一是政治,其二則是媒體。對於這樣的結論人人聽到都會點頭稱是,但是打開新聞頻道,會觀看的就是那些會將小事報導的轟轟烈烈、大事三言兩語,輕巧帶過的那幾台;投票還是投給那些當自己遇到麻煩前往拜託會替你進行關說、護航保佑你平安的活佛們。追根究底,到底造成這種現象的人是誰?
「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本意在於維護及推廣台灣民俗文化結合傳統技藝,並傳承該文化的歷史精神。除了是個非常盛大的宗教盛事,更是能讓我們飲水思源、感恩懷德的優良傳統,但是隨著許多勢力的參與混雜之後,使得立意良善的活動逐漸變得沒有那麼純粹,每年許多荒誕怪異的行為越演越烈。
使用創新的方式發揚固有的傳統文化其效果之顯著常令人耳目一新,但是當事情牽扯到了利益關係,行為被混入了資本主義的概念之後,活動真正的意義與精神都將會變調,久而久之我們喪失的將不會是極富意義的歷史活動,而是歷史活動試圖傳承給子孫的精神。
![]() |
記者 陳儀澧
陳儀澧、台中人,就讀交通大學傳播科技學系三年級 我思故我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