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期

在家品格養成術 董德官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認定兒童受教育、學習的權利,應該被保障且需適性發展。台灣在家教育相關法令修訂後,主要規範現行義務教育的12年期間。曾替孩子規劃的董德官對在家教育很有經驗,也有自己的一套看法。

在家品格養成術 董德官

記者 白婞嫈 報導  2013/04/21

台灣的在家教育相關法令自1997年2月通過,經過修訂,主要規範現行義務教育的12年期間。在家教育根據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逐漸被重視。該公約認定兒童受教育、學習的權利,應該被保障且需適性發展。住在新竹市,過去替孩子們安排、規劃在家教育的董德官,相當有經驗,對於在家教育也有自己的一套看法。


董德官擁有親切的笑容。(圖片來源/白婞嫈 攝)


教育觀 品格養成優先

身穿素色襯衫,帶著親切笑容迎面走近接受訪問的他,目前在新竹北門聖教會擔任全職的神職人員。董德官全家共有四個小孩,分別接受不同時間長短的在家教育,目前都已回到學校體系就學。四個小孩中,長女、次女接受最長時間的在家教育,到國中畢業的程度才回到學校上課,長女更於今年學測考上中正大學。他對於孩子的教育有一番自己的見解:比起成績,更在意孩子的品格養成;比起反對社會教育體制,不如學會面對,在其中生存。

董德官表示,一開始能接觸到與台灣當時教育理念不同的在家教育,是因為希望讓自己的小孩好好學習數學,透過同教會曾在美國生活的「馬姊」才得知。他考慮到在家教育能夠利用父母在生活中的教學方式、態度,帶給孩子正面的影響力;再輔以宗教信仰,讓孩子從小培養一生受用的價值觀,而選擇和太太共同替小孩安排、規劃,全家人一起「在家教育」。


適應 非學校型態

在家教育相關法令包括國民教育法及特殊教育法等,經過修訂,執行到目前為止已16年,屬於「非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除了中央法令規定外,各縣市還有自行決定細則的權力。董德官提起向新竹市政府申請在家教育時的狀況,說到除了中央政府有中央的法令規定外,各縣市還有自己的規定。有些縣市可能因為資源不足,規定不明確難以執行。但是據他了解,台北市、新竹縣市的規定較為明確,申請通過的標準也相較之下寬鬆一些,只需要寫清楚申請書該填具的內容即可。

董德官所期待在家教育能帶來的成效中,最希望自己的孩子們成為有好品格、能夠自主學習的人。當被問到,當初會不會擔心缺乏與同儕相處的機會,造成無法適應團體生活時,他表示其實已有許多人問過這類問題。對於這樣的問題,他說與人相處的部分,在教會裡就能認識很多人,包括相近年齡和年齡差距大的朋友。

他也提到,新竹地區的在家教育家庭,會組成自己的共學小組,因此並不缺乏與人相處的機會,「甚至比在學校裡認識更多不同年紀的朋友,大家也都玩得很開心。」


共學 人際關係的美好

談及安排小孩的學習進度,以及課程進行方式,董德官說,自己和太太會輪流教學。因為夫妻各自有擅長的科目,如自然、物理就會由他進行教學。但進行方式並非老師講課、學生聽課,而是傾向由孩子自主學習,讓他們自己思考、提出問題。他進一步說明,學習的方式是家裡預備很多書,孩子需要自己大量閱讀,當遇到問題才找父母討論,藉此讓孩子們學會自己安排時間、進度。

共學小組也是一種學習方式,董德官透過中華基督教慕真在家教育協會仲介,與同地區的家庭組成小組一起上課。如果共學小組決定要一起上體育課,例如踢足球、打籃球等等,也會外聘教練教他們。他表示,這樣和不同年齡的人一起學習,就像社會的縮影;進到學校裡都是同輩,反而與社會現實不那麼相符。


中華基督教慕真在家教育協會網站。(圖片來源/白婞嫈 截圖)

孩子們小學時不須定期回學校,但他要求他們回去認識同學,建立人際關係。而他們也很容易跟同學打成一片,董德官強調:「可見能好好與人相處不是在於環境,而是個性。」


在家教育也有缺點

董德官讓小孩自主學習,其實不容易掌握他們的學習進度,都是小孩學會並運用出來以後才會知道。他舉例說有一次傍晚時,看到地平線上有一顆很亮的星,隨興問大女兒,她說那是金星。一問才知道她已透過閱讀兒童自然雜誌,學會辨別星星。

他也承認在家教育是有缺點的,像是學校有課表能按著作息,在家則不容易養成紀律;在家教育沒有寒暑假,一直在上課,他們一家,過去便常用旅遊淡季到各地旅行、參觀博物館;而高中免試需要在校成績、社團經歷、服務學習,目前也無法用在家教育評量等。他另外提到,接受在家教育的孩子往往在考試方面表現較弱勢,不如學校的訓練,但在「在家教育」這一點上,他並沒有表達強烈意見。

董德官說,不同家長的選擇出發點也不同。他曾聽過有些人不在乎孩子的成績,但認為孩子自己開早餐店、自己算帳,也是一種學習。而另一種家長則藉在家教育的名義,實際上將小孩往補習班送,為的是孩子能考高分,日後念好學校。

身為四個孩子的爸爸,他建議想進行在家教育的家長,如果安排在家教育,日後不回到學校體制,需要聽聽孩子自己的意願。他也認為,要為孩子安排在家教育,最重要的是夫妻關係良好,兩人有一致的教養態度。夫妻必須認知若用不同於一般的教育方式,就很難是雙薪家庭。此時得要問問,「我們其中一個人,能不能犧牲工作,花時間在孩子身上

最後當被問到,會不會希望未來孩子們也選擇在他們各自的家庭裡,進行在家教育?董德官很快地回應:「這應該是他們自己決定」,他提到,自己也曾經想過,也許不進行在家教育,也可以達到與小孩關係親近的目的,只要家長願意花時間陪孩子,在意與孩子的關係。


董德官一家於2009年旅遊時的合照。(照片來源/董德官 提供)

雖然孩子們現在都已經回到學校上課,課業比較忙碌,董德官還是會刻意花時間和小孩聊天,或是一起完成一件事,維持親子關係。他慶幸已經有前幾年的良好基礎,讓他比較容易維繫親子情誼。

記者 白婞嫈
在右手霸權的世界中妥協的左撇子。 喜歡吃很多很多東西,喜歡想很多很多事情, 總覺得,進食和思考應該是同一件事:)
記者 白婞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