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狗的電影漂流
少年狗的電影漂流
記者 吳晉宇 文 2013/05/05
對現在的我來說,電影已經成為了生活的一部份。拍電影、看電影、想電影,沉浸在參與電影的每一個環節裡。
拍的時候在現場感受演員的情緒、聆聽拍片環境的聲音,看著攝影機畫面一步步映證對故事的想像。看的時候是看著屏幕上的光影、看著人物之間的情感交流、看著情節背後蘊含的作者思想與社會的映照。想的時候通常是在看完電影之後,自己擁有的一小段思考,找到每一部電影對真實世界、對自己的連結,從裡面獲得一點改變。
雖然現在的自己很享受電影的一切,但我並不是從小就意識到自己這麼喜歡電影。
初次拍片 電影的救贖
小時候被要求讀書,也就傻傻地讀到了高中,但讀書這唯一的方向卻在這時候有了轉變。高中時的一堂生活科技課,課堂裡,老師要求我們拍攝一個短片,從小就愛亂幻想的我負責了編劇的工作。
故事的開頭,一個男孩撿到了時光機器。藉著時光機器,他回到過去看見了曾經讓他後悔的事情。一個曾經是他最要好朋友的女孩,卻因為他盲目躁進地追求,到了最後兩個人變成了沒有交集的平行線。藉著時光機器,他試著重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對他人的情感。是的,故事裡的一部份是我的經歷。
時光機是許多電影會幻想的題材。(圖片來源/日劇和菓子屋)
故事裡很大一個元素是後悔,就算到了現在,我也還是一個常常後悔的人。每一次後悔的記憶都會給自己留下標記,告訴我應該怎麼成長。而電影,經常是我對於自己後悔的記憶尋找註解,或是告訴自己應該抱持怎樣的想法。幻想的電影,常常用它完美的故事圓了我心裡的缺。
那次拍攝短片的過程裡,第一次透過幻想的故事,去映照自己的記憶,用角色來表達自己當下的心境,這樣的過程讓自己感受到編劇這份工作的魅力。也在這次後真的下定決心選了文組,選了傳播科技做為自己的志向,然後一直到了現在。
拍片經驗 仔細觀察周遭
到了大學,由於進的不是專門拍攝電影的科系,所以其實拍攝上的經驗還是很少。在為數不多的拍片經驗裡,接觸到不同的職位,透過不同的工作內容,也試著用不同的角度看待拍電影這件事。
有人說攝影是用光的藝術,而拍片的時候光也是影響畫面好壞相當重要的元素。在這樣的經驗裡,了解到環境對拍片的影響,常常要在有限的光源裡找到讓畫面好看的方式。嘗試各種不同的架燈方式,也一直在考驗自己的臨場反應,每每看到畫面裡的人或物因為自己打的光而增色不少,就覺得相當有成就感。
拍片時,燈光對場景的營造相當重要。(圖片來源/HDLANDIES網)
影片裡的另外一個重要元素,聲音。在學長姐的畢製裡擔任收音的工作,也真的去聆聽拍片現場的每一個聲音。當仔細去聽周遭環境的聲音時,發覺其實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在自己沒有注意到的時候發生。聽著那些聲音,想像著他們的故事,在這樣的過程裡也獲得自己創作的能量。
嘗試不同的工作之後,讓自己對於影片裡各個不同元素有所了解。才真正知道說對於拍影片,每一個小小的零件都是彌足重要,將每一個零件好好組裝,才能使影片好看。映照到人生,好像也是如此,沒有任何一件事物是不重要的,都是自己這個人的映照。
藉著收音的工作,聽見這世界未曾被發覺的聲音。(圖片來源/世界新聞網)
思考電影 與自我連結
除了拍攝,大學裡自己看了比以前更多的電影。儘管學了很多理論,後現代主義、解構主義,還有很多一時半刻搞不懂的論述。但觀看電影的時候還是習慣從自己出發,從自己的回憶裡去尋找相似的片段,也許是在電影裡渴望一點脫離現實的救贖。
我一直都不是一個很出風頭的人,有時候我常會想,電影裡的配角在電影從未記錄到的地方發生過什麼事。《艾蜜莉的異想世界》裡每個不同角色都被賦予了特別的樣貌,也擁有各自曲折離奇的故事。
也許在電影裡他們被稱做配角,但他們在自己的故事裡都是主角,都有追求更好人生的權利。藉著艾蜜莉這部片,從心去認識到,原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即使他們不被記錄,也同樣精彩。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重新給了我對配角的想像。
(圖片來源/開眼電影網)
而回歸到一開始想要走這條路的時候,其實家人是很不能接受的。被問過怎麼不讀二類、不讀醫學、不讀法律、不讀商,拋下家人的種種疑問,我還是選擇了這條路。一直到看過《親愛的奶奶》之後,我重新去思考,家人、電影和我自己的關聯。電影情節是從個人的角度去陳述對奶奶記憶,雖然未必完全一樣,但還是在影片裡找到了似曾相似的記憶。
主角騎機車載著奶奶回家時,想到從小到大爸爸開著車帶著全家到處跑的回憶。每個主角被細心照料的片段,想到的是媽媽在我晚回家時擔心的神情。難以忘記電影的最後一個畫面,圍爐,僅僅只是日常的片段,卻讓我在電影院裡潰堤。因為想到了大學後和家人越來越少的接觸,突然很害怕他們離開的時候。當下也決定要告訴家人,為什麼我會選擇走電影,為了不讓他們再繼續擔心,也為了讓他們打從心底支持我,使我自己更有能量去做想做的事。
《親愛的奶奶》勾起我對家人的許多回憶。(影片來源/YouTube)
電影生活 生活電影
我常常會覺得電影是我的生活,生活也是我的電影。在生活裡充斥著電影中的種種人事物,不管是在裡面製作或是從外面觀看電影,對我來說是相當重要的生活片段。而生活裡不斷累積的記憶,也是我去創造故事,或是和電影裡的人物、故事情節連結的依據。在這樣幻想與現實交替的過程中,經歷比別人更多的事情,從這些經歷裡面讓自己成長。去和世界對話,去觀察周遭環境對每件事情的看法,然後透過重新整理與思考,去談論或是製作電影來表達自己的看法。那也是在我的生活裡,電影這個角色不可或缺的原因。
![]() |
記者 吳晉宇
嘿!大家好,我叫吳晉宇,來自基隆這個多雨的城市,「無盡雨」加上基隆可以想見我的生命裡有多少水份。 不過事實上我更習慣別人叫我的綽號「小狗」,喜歡像小狗一樣跑來跑去,嘗試新的事物,然後把所見所聞整理出自己想邁向的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