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的話
總編輯的話
總編輯 尹亭雅 文 2010/09/26
在歷經一番波折以及跟多多系統的搏鬥後,第八十四期的喀報,終於問世了。或許是因為本期的喀報,是101級的初試啼聲,因此文章大多集中在評論類別中,社會議題、人物及心情故事等類別則呈現從缺的狀態。
在書評的類別中,共計有五篇。陳俐吟的〈獻花給阿爾吉儂〉探討了是否人只要變聰明,身處的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並探討了現實社會的人性;劉芮菁的〈三島屋怪談 鬼說人間話〉帶領讀者穿梭在日本國民作家──宮部美幸所造創作的驚悚物語中;透過林映綺的〈我「不乖」 故我在〉,大家可以更了解侯文詠的作品《不乖:比標準答案更重要的事》中的「不乖哲學」;從林書羽的〈《父後七日》〉中,可以看到作者如何面對父喪,以及父喪後的種種傳統禮俗;彭婉婷的〈《餘震》 撼動你的心靈〉讓讀者了解到《餘震》的靈感來源,以及災難過後所帶來的心靈創傷,是多麼地難以撫平。
在樂評的類別中,也共計有五篇。五篇分屬不同的音樂類型,分別是張瑜庭的〈睽違三年 Nightmare八月上架〉、康甯的〈經典動畫主題曲 席捲全球〉、陳羽涵的〈動感舞后 瀟灑出輯〉、陳蕾的〈生活在爵士 創造新體驗〉以及顏學廷的〈烈日千陽 重壓下的變革〉。
在影評的類別中,文章有十一篇之多。徐子晴的〈《三個傻瓜》 並不傻〉探討了印度的填鴨式教育制度對學童的影響。文中提及的主角經典話語,也讓人忍不住反覆咀嚼。陳雅甄的〈用十年的《眼淚》來贖罪〉對現今警察的辦案制度有了進一步的探討,相當地發人省思。王雅涵的〈菲常不一樣 台北星期天〉帶大家從外勞導演的角度來看外勞在台北所遭遇到的困境,也評論了現今台灣電影條例需要改進的地方。李庭蕙的〈大眾與藝術間的《白蛇傳》〉讓大家跳脫對歌仔戲的刻板印象,用新的角度看待這個在高科技社會中,不斷進步及改良的傳統戲曲表演方式。除了這些文章外,還有李宜融的〈被誰出賣的台灣〉、呂靜宜的〈笑中帶淚 《父後七日》〉、歐人瑋的〈精武風雲:這次要打三十個〉、鄭家宜的〈夢中夢 夢中人的夢〉、黃萱如的〈捲土重來 《惡靈》再次毀滅〉、周揚珊的〈《唐山大地震》〉以及林嘉敏的〈《線人》〉。
照片故事的類別中,有潘珮瑄的〈驚艷印度 擁抱全世界〉帶大家到印度,跟隨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感受世界的活力。羅文婕的〈夏日練習曲-單車環島13日〉讓讀者隨著腳踏車徐徐的前進,感受台灣這塊寶島的美麗。
文化現象類別中,張宇翔的〈大玩特玩遊戲美學〉藉由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大玩‧特玩‧遊戲美學」展覽,探討當代藝術展覽的走向,開始從從前注重作品的本身,漸漸轉移到意念的表達。
在這次的喀報編輯過程中,雖然很累而且走得跌跌撞撞的,但因為老師、助教、同學以及編輯群的大家不斷給予我協助以及鼓勵,讓我一路走來不孤單。
「若能早交稿,喀報更美好」。
![]() |
記者 尹亭雅
我是尹亭雅 最愛星星 海浪 跟沙灘 喀報這條傳科天堂路 或許 沒有閃爍的星星 沒有迷人的浪花 但願我能盡力做到最好 像走在沙灘上般 留下美好的足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