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期

米奇鰻為了生活 擁抱市場

第一份工作三個月試用期滿即辭職,一心一意想要將自己的插畫事業行銷國際,究竟這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或者說有夢最美,希望便會相隨的真實寫照?不妨來細細品味!

米奇鰻為了生活 擁抱市場

報導/ 盧沛樺  2007/11/18

▲「插畫」對米奇鰻而言,是從小的憧憬,而擺地攤還曾經是他高中的人生計畫之一。(照片由米奇鰻提供)

因為設計櫻桃包,被譽為「現代普普藝術接班人」 的日本設計師村上隆,在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詮釋其成功之道在於「找到欲望方向,然後向前奔跑」;源於同樣的信念,經營「台北不來梅」三年的米奇鰻(本名:梁韋靖),在對創作蘊含無限的憧憬下,第一份工作在三個月試用期滿便毅然辭退,然後拎著一只皮箱,裝著個人發想的「衝動包」,開始在敦南誠品前與警察大玩「官兵捉強盜」的人生劇碼。

浪漫的天性進駐創意天地

「從國中開始,就很喜歡畫畫;而高中在看了《心靈雞湯》,就覺得未來應該要在路邊賣自己的明信片之類的;直到當兵,都還在想:要是能利用當兵擺地攤,人家一定會覺得我是上進的好青年,然後將賺到的錢等到退伍後就到紐約學設計……」愛天馬行空幻想的米奇鰻,沒有一刻放棄自己對創作的激情,即便現實環境的諸多困挫,直到現在,他仍期待自己揚名國際的一天。

 

稀疏的髮尾在後腦杓隨風飄逸,逾一百八的頎長體態因為盤腿而坐彷彿蜷曲成一塊;過著SOHO族生活的他,位於永和的十來坪居所便是他的工作據點,一部大螢幕的Mac電腦與一間供休憩的和室,其餘空間則充滿散布的明信片、插畫貼紙,及零零總總的圖稿、包裝袋等。 

「熱情」、「堅持」、「專注」、「迷惘」、「膠著」是知心友人賴奕璇對米奇鰻的形容。「早上八點起床,吃早餐。工作。中午為了避開用餐人潮,提早到十一點半出去吃飯。工作。晚上同樣為了避開人潮,提早到五點半出去吃飯。工作。洗澡。十二點上床睡覺。」具體檢視米奇鰻的生活,除了吃飯與睡覺,他將自己所有時間奉獻給「工作」;而這般的身心力挹注,無疑是源於對創作的鍾愛以及因自我期許而生的鞭策。

要存活,就要成為胖老鼠

然而,「創作」在台灣的發展一直都不是條順遂的道路。儘管成功建立自創品牌,「但要經營一個品牌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米奇鰻選擇讓創作工作成為專職,於是他勢必得直接面對「如何倚賴創作市場而生存」的課題。除了積極經營「台北不來梅」,也在Yahoo!奇摩漫畫館創作「毛球寶兒」,同時還幫多家公司製作海報等案子,米奇鰻說:「有時候明明沒有興趣,為了生計還是得硬著頭皮接下來。」

 

賴奕璇表示,類似的情況往往分散米奇鰻對本業的專著,為了莫名其慢的鳥案子佔據創作時間,同時,在經濟條件干預理想的實踐時,米奇鰻時常陷入對未來走向的迷惘與膠著。「我相當認同村上隆的觀點,『要存活,就要成為胖老鼠』。事實上,台灣不乏創作的人才,但面對現實環境與理想的折衝,很多人放棄了;而我則是一股傻勁,苦心孤詣地希冀坦蕩的光明。」米奇鰻苦笑地說。

 

「大小創意」網站執行長姚仁祿曾指出,面對市場的挑戰,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膽子變小」,亦即趨從市場機制,化為一枚資本主義運作下的棋子。隨著「創意市集」商品逐漸走上同質化的發展,米奇鰻直言,這是無可避免的現象。

 

「一開始,創意市集是單純的,Just for Fun,在2006年遍地開花,到處都有創意市集的集會後,人人開始想要屬於自己的舞台,更有人癡心妄想在展場遇到闊手伯樂,自創品牌,推銷國際──在這麼多人積極參與的社群裡,T-shirt、飾品與手工娃娃成本小額、入門容易,自然成為大家競相湧進、生產的商品。」

 

 

 

▲米奇鰻命其為 「多角化經營」,運用深刻的筆觸與難以理解的造型,描述自己對工作的期許。

▲圖為米奇鰻今年赴倫敦時,一次隨意發想的創作,「扭曲」似乎是其主題?

▲這張「愛神雙人組」極其可愛的畫風,應該擄獲不少少女的關注吧!

▲這組「不正經動物」貼紙系列,充滿米奇鰻惡搞亂來的本性,仔細瞧瞧,似乎卻又帶點對人性的嘲諷!

圖片提供:米奇鰻

同樣的,從事插畫創作的米奇鰻,彷彿也周旋在泡沫化的創意市集中,找不到出口;即便如此,他也總能夠置身事外看待自己的「工作現實」。「大部分人只知道我的刀疤兔、小隊長系列,事實上,我的創作從來不受限,是指腦袋;但是我為了活下去,於是我擁抱市場,畢竟『可愛』才能大小、男女通吃嘛!」

挑戰自我 衝出限制

也許一如其學科背景的矛盾,二類組出身的他,如今投入文創產業的市場;而在看清現實諸多的限制與挑戰,他仍然義無反顧的向前直衝,賴奕璇打趣地說道:「也許亂衝是他難以修正的本性吧!」

 

「我其實還蠻愛耍小聰明的。小學就會將家裡雞毛撢子的毛拔光做成毽子,然後賣給同學,雖然會挨罵,那時候就想説:反正被罵又不會痛,但我還是得到那些錢。其他例如四年級養蠶的時候,就到處去拔桑葉賣給同學,或利用班長的權利,集結鬥片數量最多的同學,壟斷鬥片交易的市場……」米奇鰻回憶小時候的行徑,嘴角由噙著淡淡的笑容逐漸笑了開來。

 

一邊接受採訪的米奇鰻,手邊是從印刷廠剛出爐的插畫貼紙,正馬不停蹄地將它們一個個安置進包裝袋裡;近兩個小時的專訪,米奇鰻絲毫不顯疲態,聽到有人對創意市集有興趣時,自己便滔滔不覺地從個人經驗講到對未來發展的可能,不單足見其與創意市集共生的歷時,更重要的是,可見「灰心喪志」從來不在他的情緒字典之中。

 

「我從他身上學到開心的重要,只不過他可能不知道自己有引人向上的能量。」賴奕璇笑笑地說。

 

無論是被市場定型的「台北不來梅」,還是始終在「亂衝」的米奇鰻,他認為,最重要的是「對自己負責」。「市場的限制不該是藉口,反而應當化為挑戰、改變的驅力。」自我要求甚高的米奇鰻,每年都在為自己找階段性的定位,例如2004年成立「台北不來梅」、2005年開始「毛球寶兒」的連載、2006年參展東京design festa第24屆國際藝術節,以及今年在華梵大學擔任文創產業講師、參展倫敦Lima國際藝術授權展。透過不斷地向國外學習取經,並在國內一點一滴地注入公民藝術涵養,台灣的文創發展才能有根本的改善,進而提倡與勃發的可能。

輕鬆看米奇鰻:毛球寶兒連載            

             

你所不知道的米奇鰻:個人新聞台

米奇鰻大事紀

一邊接受訪問,一邊不忘工作的米奇鰻。盧沛樺/攝

2004年

4C數位創作大賽漫畫賞

成立「台北不來梅」工作室

2005年

 毛球寶兒四格漫畫於Yahoo!奇摩連載

2006年

 出版漫畫單行本「毛球寶兒」

城邦紅色文化書籍特約插畫

當代藝術館藝術攻防營講師

東京design festa 第24界國際藝術節參展

2007年

 華梵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程講師

參加上海、北京創意市集

韓國第二大社群網站Cyworld台灣駐站作家

倫敦Lima 國際藝術授權展

 

記者 盧沛樺
盧沛樺 lovelove3forever@hotmail.com       愛鑽牛角尖地看問題,一向是我無法戒掉的壞習慣。總是在看見一件事物的表像後,開始思索其後面的寓意,卻又大多都投以悲觀的眼光,彷彿這世界有太多不公不義……,事實上,別人總是說我:「想太多」。     儘管所學是典型的傳播相關的知識體系,但我對於「社會學」的興趣卻不下於此。每當我仔細觀察人生百態以及社會現象,然後試著推敲與類比社會學大師的經典,總是能發現:無論時、空如何巨變,社會學大師就像參悟世事一般,字字句句為當代社會下了最精闢的注解。正因此,在寫作的過程中,我一樣喜歡從社會學的角度切入,看事件發生/存在的前因後果,試著從經典找出予以解釋的理由。     也許我並不熱愛寫作,但卻有支持我勤快寫作的理由,那便是檢視社會學理論與當代的關係,以及此過程中,我彷彿被醍醐灌頂的學習經驗。
記者 盧沛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