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女孩 錯入女廁的女生
中性女孩 錯入女廁的女生
記者 聶薇庭 文 2013/09/29
「先生,這裡是女廁喔。」中性女孩出入廁所總是提心吊膽,有如上戰場般膽戰心驚。公共廁所中如此尷尬的情況幾乎天天上演。打扮較中性的女子,難免在男女分界清楚的場合中,遇上其他好姊妹們送上的天大誤會。有時進而連清潔阿姨都湊一腳,拿著水桶和馬桶塞急忙將他們趕出,而這些中性女孩往往只能羞怯地離場,抑或提高聲線以溫柔的語氣回答:「不好意思,我是女生。」
街頭上開始出現許多外表男性化的裝扮,但卻有張清秀臉龐的中性女孩,有些中性女孩甚至在開口後才被發現「竟是女兒身」。知名國片裡有這麼一句經典台詞:「每段故事裡,都有一個胖子。」然而,觀察現今社會脈絡似乎變成「每群靚女中,都有一個俊女。」中性打扮的女孩數目已經大幅提升,女孩們不再只是長髮飄逸、裙襬搖搖,中性化的打扮甚至比起男生更多了一分味道。而反觀傳統婆婆媽媽們則感嘆,現在的女孩子都不像女孩子了。
中性打扮在街頭上展開,女性可以自由選擇穿搭風格。(照片來源/聶薇庭攝)
中性風格 在職場中崛起
現今影視圈許多女星改走中性風格,突破以往女星爭鋒鬥豔的形象,反而引起更多粉絲注意。大陸超級女聲第一屆歌唱比賽中,獲得季軍榮譽的歌手劉力揚,在比賽期間便以獨特的中性風格,擄獲不少粉絲的愛戴。近來經紀公司更明確地將劉力揚走向中性造型,出席各大典禮場合也換上褲裝現身,有別出道時較秀氣的形象。
微軟大中華區行銷總經理邱麗孟曾在記者會上提到,中性作風其實在商業職場上佔有相當大的優勢。若一個人同時擁有男女雙方的個性,在行政做事以及個人魅力上皆有加分效果。不管與男性或是女性客戶應對時,皆可善用中性風格,混合女性的溫柔細膩,以及男性的積極剛硬,有時可以和男性打成一片,有時女性客戶也較容易打開心房。因此,中性女孩現今在各大場合皆可打下不小的市場。
中性女孩 勇敢表態
大眾對於中性女孩的認知可能為個性陽剛、一頭小男生短髮、穿著男士服裝,運動神經似乎特別發達。也有另一種可能的聯想則是和同性取向畫上等號。根據上海在二零一二年中調查市內四所高級中學的結果,女孩趨向中性化的比例高達百分之三十三,甚至稱自己是「哥」的現象也屢見不鮮。相比六零年代的台灣社會,女性普遍打扮淑女秀氣的造型,和現今有著南北之隔。有人甚至懷疑,這個世代的愛情觀是不是出了什麼差錯?
同性戀者是否有上升的趨勢,或是在多元文化發展的開放狀態之下,勇於面對過去內心的拔河糾結,坦誠地將感情世界浮上檯面。臺灣從西元兩千零三年開始舉辦第一屆同志遊行,至今已經有十一年的舉辦經驗。從最初的兩千多人參加,直到現今有六萬五千位朋友相繼加入聲援行列,再加上傳播媒體後期報導效應,多元文化的觀念隨之推廣。
許多演藝圈公眾人物表態支持,也間接影響到大眾的觀念,甚至讓更多同志朋友勇敢牽起彼此的手。同樣在同志遊行的場合上,香港女歌手何韻詩便在二零一二年香港同志遊行時公開表明自己的同志身分,成為第一位公開出櫃的香港女歌手。在開放的文化助長之下,女性更自由地選擇如何打扮自己、如何肯定自己。
認同態度 表裡不一
大家真的都認同這波中性風潮嗎?女孩子開始打扮得像男孩子,說話、行為不再那麼細膩嬌柔,顛覆以往的形象,活出她們所期望的方式。二十世紀末,開始出現性別多元化的課程,七、八年級生逐漸接受性別認同的課程教育,但口是心非的現實卻不時露出破綻。「男人婆」諸如此類的形容依舊存在於部分男性的價值觀感中,他們曾表示:「我有些不了解,也有點不是很認同,我還是覺得女生就應該好好打扮地漂漂亮亮的。」
研究也曾指出,女性在獲得更高權力的過程中,會逐漸轉變成較中性的打扮及行為。在女性開始能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後,男性選擇伴侶的限制似乎也多了一條:「我還是希望有個溫順的女孩,可以好好照顧她」。「比她弱很丟臉」等說法也是男性現今在工作上的看法。由此可解釋,性別刻板印象的觀念依舊深植在部分人口的觀念裡,女性的變化被接納的程度依舊需要時間的考驗。
女性中性化打扮在社會觀感依舊如瓶中倒影般謎樣。(照片來源/聶薇庭攝)
女性議題 吹起風潮
隨著時代轉變,女性不論是在經濟市場或是政治影響力都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女性有更多機會和空間表達自己的立場以及想法,也有更大的自由選擇所謂「外包裝」。因此,中性風格的穿搭也在時尚圈吹起一股風潮。美國影星艾瑪華森、安海瑟薇的短髮造型皆相當受到全球矚目。二零一三年秋冬最新發表的髮型指標,也以中性為概念出發,強調女性營造出的權威感,更有不少髮型和男仕造型不謀而合。
女性議題漸漸被社會關注,有別於以往的電視劇題材也宣示女性不再受到既往傳統觀念的束縛。第四十七屆金鐘獎最大贏家《我可能不會愛你》的編劇徐譽庭,便是以觀察社會現象萌生的創作理念,強調女性在感情中與婚姻中性格上不再屈服於男性。電視劇《親愛的我愛上別人了》也跳脫美滿的婚姻架構,以女性角度反觀婚姻生活的不平等,進一步探討女性在家庭婆媳關係中、職場生活,甚至是婚外感情世界的呈現。
努力打破 刻版印象那道牆
不論女人、中性的女人、同性的女人,她們花了更多倍的努力得以證明所有付出。社會中無形的一道牆依舊矗立,她們靜待時間對社會的改變,甚至奮力縮短那份等待的時間長度。若中性女孩被趕出廁所後,尷尬地表明自己身分,眾人的反應可以釋以一個親切的笑容,那麼將來她們也許能勇敢地說:「是的,我是女生。」
![]() |
記者 聶薇庭
我是聶薇庭,乍看之下頗有氣質,但不用多久就可以發現我的神經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