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期

追夢不晚 八十歲環島之旅

大眾經常將「老」與「無用」劃上等號,認為老人只能夠被照顧,導演華天灝用《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告訴大家,老人不只是老人,也可以向大學生一樣熱血環島!

追夢不晚 八十歲環島之旅

記者 陳彥文 文  2013/09/29

《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是由導演華天灝與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合作拍攝在兩千零八年發行的紀錄片《不老騎士》的加長版,在二零一二年上映,創下港台影史最高的紀錄片票房紀錄,更獲得美國紐約亞美國際影展的最佳紀錄片獎項。弘道基金會為了改變民眾對於老人沒有活力的刻板印象,在兩千零七年發起「挑戰八十、超越千里~不老騎士的歐兜邁環台日記」活動,號召十七名平均年齡八十一歲的老人,騎機車花了十三天的時間,騎了一千一百七十八公里完成環島旅程。


《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預告片。(影片來源/YouTube

 

十三天的追夢之旅
 
弘道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為了讓一般大眾了解老人並不是一般人認為的「拖油瓶」,他們也可以很有活力地去追逐夢想,於是基金會發起了「 挑戰八十、超越千里~不老騎士的歐兜邁環台日記」的活動,一共有十七名老人參與,最年輕的團員也已經七十一歲,最年長的更是高齡八十九歲,由當時八十六歲,曾經擔任警察的賴清炎擔任團長帶隊出發。


不老騎士們探視團長賴清炎。(照片來源/《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影片截圖)

 

十七名老人當中,有一半的人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兩位曾經得過癌症,其中唯一的女將張陳映美更是兩度抗癌的鬥士,根據行前的體檢報告,他們之中沒有一個適合踏上這趟旅程。然而,他們卻像熱血的大學生一樣,每天騎將近一百公里的路程,完成了十三天一千一百七十八公里的環島之旅。過程中行經崎嶇的蘇花公路,騎過多變的天氣,年齡總和一千多歲的爺爺奶奶們,除非跌倒受傷,否則沒有人願意停下他們的摩托車。
 

對比國內外 情節更勝一籌

電影工業重鎮好萊塢當然也曾出產類似題材的電影,像是由約翰屈伏塔主演的《荒野大飆客》,兩者同樣是為了挑戰自我,而騎車出發旅行。然而由於拍攝方式的不同,雖然《荒野大飆客》的劇情比《不老騎士》更緊張、刺激,卻因為劇情片的拍攝方式,讓觀眾很理所當然地認為四位主角一定能解決困難,完成旅程。相比之下,《不老騎士》帶給觀眾的感動遠勝過《荒野大飆客》。

而近幾年也有同樣講述老人並非只能當受人照顧的拖油瓶的電影,那就是知名的紀錄片導演楊力州的《青春啦啦隊》。內容描述一群超過六十五歲的老人,因為不服老,而穿起緊身衣,組成啦啦隊,跟著教練一同努力練習,最後竟受邀在高雄世界運動會的開幕式上演出。與《不老騎士》同樣勵志的題材,同樣是以紀錄片形式拍攝,《青春啦啦隊》的導演楊力州畢竟是前輩,在拍攝技巧上明顯勝過《不老騎士》,然而《不老騎士》在故事的安排上更有技巧,再加上由新寶島康樂隊操刀製作的片尾曲〈路途〉亦有畫龍點睛的效果。因此,雖然是由新銳導演拍攝,但仍然具有與前輩一較高下的實力。對於觀眾而言,《不老騎士》這種類似劇情片的敘事手法也較一般紀錄片容易接受,難怪能在美國紐約亞美國際影展中擊敗眾多對手,獲得觀眾票選的最佳紀錄片獎項。


主題曲〈路途〉MV。(影片來源/YouTube

 

人生就是最好的劇本

紀錄片的迷人之處正是在於故事是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片中不會有演技精湛的大牌演員,不會有外表光鮮亮麗的明星,每個角色只是真實的過著自己的生活,正是由於除去了光鮮亮麗的包裝,才更能凸顯出每個角色背後故事的動人之處。而《不老騎士》更是將這一點發揮的淋漓盡致,導演華天灝在拍攝過程中,發掘十七位老人背後的共一千三百多年的人生故事,當中有歡笑有淚水。透過導演的運鏡及剪接,在短短九十分鐘的影像中,精準又殘忍的操控觀眾的情緒,該哭就哭,該笑就笑。


曾經對戰過的兩位老人。(《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照片來源/影片截圖)

 

十七位來自各種不同背景的老人,有曾經對戰過的日本兵與國民黨軍,也有決定把一生獻給上帝的牧師,每個人背後都有著令人動容的故事。最愛騎車的阿桐伯,年輕的時候每年都與妻子騎機車環島,並曾答應妻子就算到了八十歲,只要還能騎車,就每年都載她去環島。沒想到愛妻卻比阿桐伯早走一步,兩千零七年時阿桐伯剛好七十九歲,他準備了一張妻子的遺照,準備完成當年許下的諾言。在日治時代擔任神風特攻隊教官的劉樹發,看著自己手下的日本兵自願擔任神風特攻隊,到現在他還留著每個人出任務前割下的頭髮。 日治時代時當過警察的團長賴清炎,抱著一日人民保姆,終身人民保姆的抱負,就算已經嚴重胃潰瘍,也不惜隱瞞病情,堅持帶隊環島,在隨行護理師的勸說下才勉強就醫,但病情一好轉,就立刻搭車趕上環島隊伍。妙語如珠的李達基自嘲一生就是瞎胡鬧,上半輩子糊裡糊塗的就當上了中校,又糊裡糊塗的活到現在,就像這次的環島之旅,一路上雖然有些不順利,還是完成整趟旅程。

影片表面上是敘述十七位不老騎士追逐夢想的環島旅程,實際上卻是在訴說人生許多的身不由己。不老騎士的幕後推手,弘道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說:「十幾歲要升學,二十幾歲要結婚、找工作,三十幾歲可能要生小孩......當他年紀大了,不需要承擔壓力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做自己,可是真正他要做自己的時候,這個社會不給他做了。」在不老騎士環島的旅程中,他們拜訪了各個鄉鎮的老人護理之家,為那些生活在病痛之中,沒辦法做自己的老人們帶來希望,讓他們知道人老了一樣可以追夢。


圓夢以後

英國搖滾天團披頭四的約翰・藍儂說:「一個人做夢,只是夢想;一群人做夢,夢想就會成真。」結束如夢一般的旅程以後,不老騎士們回到各自原本的生活中,夢想達成了,生活還是要過,不老騎士李達基說:「夢想實踐了,才有下一個夢。」

記者 陳彥文
我是陳彥文,有人叫我M文,我喜歡一個人自由自在的旅行,希望以後可以無憂無慮的環遊世界。
記者 陳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