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期

從台啤看台灣籃球文化

從台啤看台灣籃球文化

從台啤看台灣籃球文化

文/ 汪承漢  2007/11/25

 

 

台啤獲得第四季SBL總冠軍。http://p6.p.pixnet.net/albums/userpics/6/0/306360/1181353078.jpg

 

時間回到第四季SBL冠軍賽第六戰,台灣啤酒已取得三比二的優勢聽牌,但達欣虎隊將士用命,在球賽最後一節仍緊緊咬著台啤不放,讀秒階段,達欣反而領先一分,台啤掌握最後的攻勢,但達欣的防守讓台啤完全沒有出手的空間,觀眾都以為達欣將取得勝利進入第七戰,時間剩下不到一秒鐘,台啤後衛陳世念在罰球線頂端接到球投出、球在空中劃出一道超高的弧線,神奇的擦板入網!時間同時歸零,台啤獲得了第四季的SBL總冠軍。

 

 

小球隊 成就綠色大奇蹟

 

 台灣啤酒這支SBL人氣第一名的球隊,其實在SBL成立之前,是一支瀕臨解散危機、球迷也很少的小球隊,但他們卻能在第一季SBL開始累積大量球迷,第二季成為一支A級強隊,第三季中,他們榮登SBL人氣最高的球隊,雖在總冠軍戰鎩羽而歸,終於在第四季冠軍賽程中,重獲SBL總冠軍的殊榮。從一支瀕臨解散危機、沒人注意的小球隊到一支人氣第一的總冠軍強隊,台啤已經創造了國內籃壇的「綠色奇蹟」。這四年台啤發展的過程,也具體的反應了台灣的籃球文化現象。

 

在第一季的SBL,大部分球迷對台啤這支球隊並無

台啤球星林志傑http://www.ltsports.com.tw/pic_news/51090-1.jpg

特別印象,對於球員更是不熟悉,但這一切就在林志傑灌爆台北體院的籃框那一瞬間改變了。現在,一起重回到當時的現場:20031130台啤與台銀之戰,正當第二節打到542秒時,林志傑一記快攻扣籃!幾秒鐘後,因為林志傑這麼一扣,搖搖晃晃的籃架,居然慢慢地「癱」了下來。他自己說:「我沒想到籃架會垮下來。等到觀眾一驚叫,我一回頭,才發現自己好像闖禍了。」林志傑這一經典的扣籃,讓台灣球迷發現,原來台灣也有如此球風勁爆、媲美黑人的球員。特大號三分球、後仰跳投、超快第一步、大轉身切入、灌籃、驚人的彈性、瘋狂的得分、熱情的球風、嘶吼聲等等多的數不清的風格技巧,都成了他的註冊商標。到了球季末,雖然球隊未晉級季後賽,林志傑的超人氣卻為台啤帶來廣大球迷,逐漸超越傳統人氣球隊裕隆、達欣、新浪,但這一切都只是開始。

 

 

第二季在射手何守正傷癒歸隊及新球員的加入後,台啤打出一波新的氣象,成為了前段班的強隊。第二季賽程中,聘請藝人「黑人」陳建州擔任台啤副領隊,陳建州將台啤的球員重新包裝,與知名沙龍團隊合作,為球員打點新造型,運用自己在演藝圈的人脈讓球員們上電視通告,拍攝廣告片,擔任模特兒。儘管陳建州的行銷手法備受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球員們個個成了「球星」,台啤也成為媒體寵兒,人氣扶搖直上。這一年,台啤在順利打入季後賽後,卻不幸地在第一輪輸給了裕隆。

 

第三季,知名教練邱大宗加入台啤教練團,活化了台啤的進攻,讓台啤的得分優勢不再只是投注在林志傑的進攻得分上。這一年台啤還是進入季後賽,第一輪和達欣苦戰到第五場勝出晉級,卻在總冠軍賽中遭到裕隆以四比一擊敗,最後以亞軍收場。但整體而言,林志傑負傷上陣,卻一點也不退縮,備受關注的情況下,照打、照上、照樣得分,一肩扛起台啤隊的攻守,雖然輸了總冠軍的頭銜,但「態度」兩個字仍深深烙印在球員以及球迷的心中。

 

到了第四季,默契配合漸臻完美的台啤,在老牌控衛周俊三的加入後,場上場下都有教練穩住陣腳,即使在緯來及東森兩隊引入洋將,震撼整個SBL戰局的情況下,仍維持前三名的名次,在季後賽第一輪擊敗緯來,並在冠軍賽擊敗達欣,如願以償獲得總冠軍。第五季即將開打的前夕,台啤更引進國手級的楊敬敏、吳岱豪,打造豪華的全明星陣容,希望能如願創造「綠色王朝」。

 

 

台啤球員上雜誌封面http://blog.roodo.com/b706/d89db654.jpg

 

台啤 台灣籃球文化最佳表徵

 

台啤這段奪冠的歷史具體反映了台灣的籃球文化現象。首先,球員與藝人的界線逐漸模糊。籃球員高大帥氣的外表、結實的體態本來就很適合擔任模特兒,日前何守正也在休季期間擔任伊林經紀公司的模特兒,其實,球星本身的高知名度也很適合演出廣告,效果可能還比許多藝人要來的好;此外,球星更是球隊母企業的最佳代言人。

 

要說球星引領的風潮在球迷間發燒的現象,就不能不提到他們穿著打扮上的影響力:球星場上穿的球鞋、球衣的品牌、配件成為球迷仿效的對象,運動商品廠商也趁勢宣傳,建立市場熱潮與口碑,球星髮型、衣著打扮造成一股仿效的炫風。

 

此外,球員風格的影響力也非同小可:錯誤的個人英雄主義及不正確三分球觀念誤導青少年球員及球友。林志傑台啤「一哥」的封號是當之無愧的,但前幾季球風太「獨」的爭議卻始終沒停過,有說法指出:當時隊友確實不夠強,他只好一間挑起球隊的勝負,這是球隊領導者的責任,卻被許多球員誤解了其中的意義,認為得分才是球場上的一切。在大專、高中聯賽及一般籃球場,一對一的單打、「自幹」取代了團隊合作。再來談到林志傑的註冊商標:三分球,也是一個問題:許多高中球員因為苦練三分球而忽略最基本的罰球及中距離投籃練習。這些未來國內籃壇的新血,會不會本末倒置,忽略了命中率、得分率較高的中距離投籃?這樣對台灣的籃壇絕非好現象。因為過去CBA時代有名的射手,以及現在的林志傑本人,都不是只會投三分球的射手,場上任何一點都可說是他們開砲的最佳位置。

 

 

國際賽事  中華隊瓶頸與展望

 

 最後,放眼到國際賽的部份:中華隊這幾年的國際賽戰績不佳,簡單來說有幾個原因:國內球員被裁判寵壞了,裁判給予球星「特別待遇」,走步不吹、輕微的身體接觸就吹犯規上罰球線,讓球星得分如入無人之境,一旦碰到國際賽的裁判,「明星光環」不再,第一步切入往往走步,切入要不到犯規,打起來彆手彆腳,戰績自然不好。另外過於迷信三分投射,忽視最基本的中距離投籃,讓每場比賽看起來像在打順手球,看天吃飯的結果就是投籃失準時的慘敗,也突顯球員戰術執行力不佳,無法創造中距離出手空間,只能在三分線外博手氣。

 

放眼台啤這四年來的經歷,都成了台灣籃球文化現象的象徵,他們成功創造的「綠色奇蹟」,值得SBL其他六隊當作參考與借鏡,如果一個曾瀕臨解散的球隊能獲得今天的蓬勃景象,別的球隊沒理由做不到。如果「綠色奇蹟」能在SBL七隊間成功發酵,彼此的實力將會越來越近,比賽強度也會越來越好,球賽精彩度提升,球迷增加,創造了票房然後就能邁向職業籃賽(現今SBL為半職業聯盟),有了職業籃賽,就會有更完整的制度,公正的裁判,能讓更多國內的籃球精英有更完整的發展及收入,對台灣籃壇發展絕對是正向的。台啤的成功讓我們看到了台灣籃球的希望,也讓我們再度渴望台灣能夠重返亞洲四強的行列。

 

記者 汪承漢
姓名:汪承漢 我的名字是汪承漢,綽號是高各,會使用Premiere進行簡單的剪片及後製、簡單FLASH動畫製作。本身是籃球校隊,因此對於籃球的議題相當有興趣,包含NBA、國內籃球SBL、國際賽事、等籃球相關新聞。 因為自己本身也是球員,希望未來能寫一些和籃球相關的新聞和雜誌專題,或拍攝相關的影片,不管是球員專訪、體壇動態、比賽評論、體壇和社會相關議題、運動傷害…等。 目前也在練習如何拍攝籃球賽的照片及影片。 cancertaurusomo@hotmail.com
記者 汪承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