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尾鱸鰻 本土庸俗一線隔
大尾鱸鰻 本土庸俗一線隔
記者 林立真 文 2013/09/29
一個玩笑引發一場黑道火拼,在老大逝世的情況下,朱大德從一名攝影師搖身一變成為「大尾(台語)」。為了逃離九娘媽指示的劫數,與長相如出一轍的風水館老闆老賀交換身分,害老賀代替他被其他幫派盯上,白白葬送生命。此後朱大德藉著老賀的身分開啟另一段人生,誓言要替老賀報仇而展開行動。
台灣文化的一個面向
《大尾鱸鰻》的標題即帶出故事的主角,也呈現整部電影的定調和風格,故事立基於台灣草根文化,並且融合台灣黑道與幫派文化,帶出台灣大環境下不為人知的小角落所發生的事情。
此片的取景也都是相當道地的鄉下老榕樹以及傳統菜市場、豬肉攤等形象;老賀以及兒子賀祥經營的風水館也是台灣較傳統行業,建築與格局也富含台灣風味:老式騎樓、門口大橫幅。同時也有現今台灣社會的都市景象,凸顯黑道幫派的奢華;男配角賀祥在便利商店打工的場景,隱約表現出台灣的便利商店文化。
本片人物的形象鮮明,帶有台灣人溫厚、有人情味但是不擅於表達感情的特質,從他們之間的互動也能感受到每個人獨特的性格和情感的流動。故事的主軸全圍繞著朱大德所進行,身為黑道老大卻有情有義,對於因他而白送性命的老賀也深感愧疚。在故事的開始朱大德與女兒朱小芹爆發口角,在劇情進行到中後段時,朱小芹又暗暗流露出對父親的不捨和思念,而隱瞞身分的朱大德也體認到自己從前對女兒的虧待。賀祥真正的父親被陷害致死,而且朱大德還假冒著老賀活著,然而賀祥卻沒有因此悲傷難以接受,這是在情感表現上較為不合理的地方。
風水館與老賀的形象十分復古。(圖片來源/大尾鱸鰻粉絲專頁)
經典與新生 傳統揉合現代
《大尾鱸鰻》的大尾朱大德以及容貌相似的老賀皆由豬哥亮飾演,他在演繹這兩個角色時基本上就像是在演他自己,大量的台語以及諧音的笑話等方式帶出他自己的幽默風格。叛逆潑辣,隨口髒話的修車廠女黑手朱小芹則找了郭采潔飾演,與她本人溫和活潑的形象大相逕庭,但是敢怒敢言、能收能放的演技到位,並不會讓人感到不自然。
朱大德和老賀代表本土形象,而朱小芹及賀祥表現出新世代的年輕人。彼此互動中有強烈的衝突,但最後都能夠互相包容接受。楊祐寧飾演的賀祥是個愛幻想的宅男,他因為不願繼承傳統家業風水館而總是與老賀爭執鬧不合,這也著實反映台灣目前傳統行業開始沒落,以及新世代年輕人渴望與家脫離而追求新事物的現象。
台灣英雄電影新形象
雖然全片以一種詼諧不正經的風格呈現,主角也是不會備受敬重的黑道老大,但是本片將朱大德塑造成一名正義英雄。儘管沒什麼真正的實力,練著拙劣蹩腳的功夫,以此作為一種娛樂觀眾的方式,最後還是勇敢面對邪惡的一方,走出對老賀的愧疚,又重獲與女兒的親子關係。朱大德從落魄到重新站起的過程不乏有太過誇張的呈現,雖然是為了娛樂效果但是過於刻意,例如將手插入高溫的鐵砂中,或是大力槌手指以練成斬金斷石的手等誇張的劇情,都流於浮誇。整部電影包含大量這種橋段,看到最後不但覺得無趣,還會引人反感。
三位主角協力打擊犯罪的過程還是可以看到小人物奮力反抗惡勢力的精神,以及他們彼此從不信任到團隊合作的情操。朱大德與朱小芹最後相認並且互相諒解也著實令人感動。全片搞笑中隱含了很多感情和價值,除了朱小芹與賀祥的愛情修成正果以外,最重要的是朱小芹一路的心境變化,這樣的安排也成功地做到頭尾呼應;從朱小芹小時候對父親是英雄的期望,到對於他只是個沒用的黑道老大而失落,最後朱大德重新振作成為了朱小芹心中真正的英雄。
三人扮演超級英雄合力打擊犯罪。(圖片來源/大尾鱸鰻粉絲專頁)
本土亦或庸俗 引爆爭議
《大尾鱸鰻》全片幾乎以台灣話呈現,帶有濃厚的台灣風情,也將這個語言的奧妙和趣味性完全表現出來。大部分的對白都有台語的諧音形成的笑話,最廣為人知而且讓觀眾都捧腹大笑的例子就是「冰的」聽成「翻桌(台語)」。這種諧音趣味令人讚嘆這部片的創意,但過多的諧音顯得刻意也流於商業化,故意營造一個笑話而沒有其他特別的意義。部分的諧音遊戲甚至涉及粗俗不雅的意涵,這使得這部片飽受爭議。
本土或者草根文化並非意指低俗,低俗也不代表台灣文化。國罵的確是台灣文化的一大特色,《海角七號》也會在部分橋段中加入髒話的元素,但在該電影裡的意涵並不真的表示憤怒及謾罵。然而在《大尾鱸鰻》中,主角和女主角都頻繁使用髒字,來表示自己真正的「不爽」。運用大量含有情色意味的詞語也令人懷疑其必要性,這樣的作法已經流於低俗而非本土。「……究竟這是對台灣在地語言精準細緻且具顛覆性的創意使用?或是綁架本土、消費本土、甚至作踐本土?」影評人鄭秉泓在〈「低俗」如何能定義「本土」?─《大尾鱸鰻》賣座後的啟示〉中提到。
同樣與黑道牽扯上關係的《艋舺》也充滿髒話的元素,其劇情與對白的安排也高度引發爭議。《艋舺》情節的鋪陳與這些負面元素的表現是有其意義與價值的,帶出當時青少年面對殘酷社會必須接受現實的掙扎與無奈。《大尾鱸鰻》所表現的黑道文化以及不雅的台語諧音笑話顯得缺乏意義,也不禁感受到這部電影是否在詆毀台語和台灣文化,將之塑造成一種低水準的象徵。
大尾鱸鰻包含許多詼諧片段,同時備受爭議。(影片來源/Youtube)
藝術與商業的平衡
《大尾鱸鰻》導演邱瓈寬回應爭議說到:「低不低、俗不俗,端看我們是要高高在上,還是蹲下或彎腰謙卑的看生命真實的樣子。」所謂低俗的定義也是來自於個人感受,儘管這些較為粗野的詞語對於部分人來說稀鬆平常,但這樣的風格的確型塑許多民眾對這部片的負面印象。
![]() |
記者 林立真
雨水連綿的濕潤土地,纍纍果實與金黃稻禾,孕育一顆好奇的心,試圖竭盡一生、用盡感官接收世界。翩翩來到風的國度,那是空氣與水的交融,暴風雨後萬物新生,在嫩綠的心田。文字是那每根稻穗、點點穀麥,文學是暴風雨後綠芽徜徉的田地。而我只是一介小農,一點一滴鋤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