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期

夢想一弦間 鄒世烈

古典吉他手鄒世烈九月十一日才結束於國家演藝廳舉辦的獨奏會。對音樂有著不同的執著和堅持,非科班出身的他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心血,才得以實現從小懷抱的吉他夢。

夢想一弦間 鄒世烈

記者 高紫娟 報導  2013/10/06

「我還記得是國中的時候,聽到了當時的吉他老師一首〈愛的羅曼史〉之後,就一頭栽進了古典吉他的世界。」

九月甫結束於國家演奏廳演出的〈天使之死╳惡魔綺想〉獨奏會,並發行第四張個人演奏專輯《風華》的古典吉他演奏家鄒世烈,是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八十六級的畢業校友。身為非科班出身的吉他演奏家,卻依舊在音樂界大放異彩,他除了有耐心和時間上的投注之外,還有對音樂的堅持與執著。


鄒世烈演出時專心致志的神情。(圖片來源/鄒世烈提供)

 

巴黎深造  走自己的音樂路

「其實我的家庭算是保守,一直到了大學畢業,我才敢和家人提起自己對音樂的夢想。」國高中時期鄒世烈就已對吉他懷有熱情,卻因為家裡希望以課業為重,而僅僅以休閒的角度看待演奏這回事。儘管頂著交通大學畢業的金字招牌,鄒世烈在畢業退伍後卻沒有立刻投入職場,反而選擇到處兼職打工,並利用閒暇之餘進修法語和吉他技巧,為的就是一圓赴巴黎深造的音樂夢。平日接了幾份家教,周末假日則兼職教授吉他,雖然稱不上是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勉強能打平日常開銷。堅持了兩個年頭,他總算得到家裡支持,得以前往巴黎師範音樂院修習最喜愛的古典吉他。

雖說在台灣有上過兩三個月的法語課程,但鄒世烈憶起初到法國的情況,依舊記憶猶新。「我還記得,當初連要買張地鐵票回自己住的地方都無法如願。」語文的差異使得他上起課格外的辛苦,法語能力趨近於零更造成了溝通閱讀上的障礙。西班牙裔法國籍的老師艾爾伯特‧龐賽(Alberto Ponce)雖以法文授課,但是法文程度不夠好的他,只得靠著學過一點點西班牙文的日籍同學,另請老師以西文重述一遍上課內容,再逐句翻譯成英文給鄒世烈聽。就這樣,短短兩年可以完成的課程,因著語言溝通上的困難,和學期中途因過度練習造成手部受傷而返台開刀,硬生生地拖了五個年頭才得以完成。

「我不後悔自己在巴黎耗了那麼久,那裏的每一條街道,每一盞櫥窗,都溢著說不出的美。就算到了現在,我還是一直盼望著能有回到那裏生活的一天,因為光是待在那兒,就有一種進步的錯覺了。」


鄒世烈與素有配樂鬼才之稱的范宗沛合作演出。(圖片來源/鄒世烈提供)

 

舞弦樂集  古典吉他的舞台

鄒世烈在返回台灣之後,便創立「舞弦樂集」,一個非營利性的藝文團體。舉辦過四次的國際吉他節,和無數次的演奏會。舞弦樂集是表演性質的團體,也是鄒世烈表演的負責單位。除了舉辦展演,還開設吉他私塾,讓有興趣學習古典吉他的人,有一個不同的窗口學吉他。

二○○六年,是鄒世烈演出生涯最難忘懷的一年。在古典吉他界還算初生之犢的他,在一次的偶然機遇之下,欣賞到阿根廷吉他大師帕布羅‧馬可斯(Pablo Marqez)的演出,就深深為之著迷。返台後,便極力邀請帕布羅至台灣演出。終於在這年,舞弦樂集主辦第一屆福爾摩沙國際吉他節,夢想成真了。不單只有帕布羅,還有與他師出同門的塔尼雅‧夏紐(Tania Chagnot)和福田進一,三位樂界重量級的吉他名家很賞面子地到吉他節演出。那場演出就像是場多年沒開的同學會,同出自艾爾伯特門下的三人一見如故,場子的氣氛和互動就如同他們所演奏的樂曲一樣和諧優美。而他們的小學弟鄒世烈,雖然在大師之後表演,卻絲毫不遜色,不僅博得了滿堂彩,也獲得學長姊的肯定。
 

自我要求  堅持音樂品質

「身為一個藝術家,必須對自己的表演品質嚴格把關,不會隨便準備幾首曲子就上台表演。我會希望這些練習好的曲子,哪天也能夠變成別人喜歡聽我們彈的東西,而不只是為了演出而演出,彈奏完曲子氛圍也跟著不見的那種。」

他認為廠商邀請他參與演奏是選擇一個有履歷,在巴黎薰陶了一段時間,且在台灣辦過不少獨奏會的演奏家。就像是選擇品牌一樣,是要為自己加分的。因此,鄒世烈不只堅持年年更新個人獨奏會的表演曲目,對於廠商的邀約更是盡心準備,依據不同性質的廠商準備不同類型的歌曲。不論是帶有浪漫風情的巴黎香頌,或是輕快的Bossa Nova,都不難看出「台下十年功」的重要。不用同一首曲子搪塞敷衍邀約,反而將和業界的合作視為品牌形象的互相拉抬,也是鄒世烈對自己和對藝術的堅持。


「沒有想過這一生除了彈琴能夠做什麼別的。」(圖片來源/鄒世烈提供)

 

「有人說,音樂家的職業壓力,大概僅次於消防隊員跟急診室醫生。雖然非關生命危險,但職業壓力卻極高。這句話我深信不已,因為我覺得自己就像是個走鋼索的人。」

每一顆音符,都由演奏者的手指撥出,沒有所謂的事先準備和錄音。每一次的表演就像是給音樂家的功課,每一次都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不像畫家那樣可以在一幅畫完成之後,過了兩三個月,再塗塗改改一番。音樂講求的是當下,音符隨著時鐘的滴答跳動著,每一瞬間都充滿了未知。

就因為澆不熄心中那把對音樂的熱情,每每長途奔波飛行趕場表演的時間壓力,和現場演出時遭遇的臨場壓力,早已被鄒世烈拋到腦後。「就算有再多的時差和怯場壓力,我依舊十分嚮往做一個全職音樂家,專心致志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過程是開心的,雖然很緊湊、很累,但是開心的,因為是在做想做、喜歡做的事情。」

透過鄒世烈的故事,見證了一段逐夢成功的故事。逆行的夢想,實現起來或許格外困難,但在他身上充分展現了人的生命力和實踐的美好。

 

 

記者 高紫娟
強迫症,對生活有著很多看似沒有必要又無謂的堅持。堅持一週跑步五天,一次跑八公哩,四十五分鐘之內達成里數。喜歡無糖的苦澀,就和喜歡流和忘卻煩惱的堅持一樣。喜歡文字,對電腦一竅不通,適合生活在歷史書裡的浪漫情節。
記者 高紫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