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超能力 認真就輸了
運動超能力 認真就輸了
記者 王怡方 文 2013/10/06
懷抱著「要成為第一」的夢想,勇往直前的追夢人,透過手中的球,打出屬於自己的未來。這是球類體育動漫中最常出現的故事,總是讓人熱血沸騰。但在激動感轉嫁於現實體驗的時候,影迷們模仿起劇中角色打起球來,才赫然意識到了主角群的「超能力」。
所謂「超能力」指作者以現實中存在的球類技巧為雛型,經由戲劇必有的增強、誇張效果,使得主要角色們的絕招在現實生活中幾乎不可能有人做到,帶有濃厚「不科學」的成份。近期較為熱門的體育動漫是日本漫畫家藤卷忠俊的《影子籃球員》。
影子籃球員主要角色群。(圖片來源/黒子のバスケ部落格)
誇大描摹 百發百中
《影子籃球員》內容講述從國中便以籃球技巧崛起的五名天才,與一名球技雖然差勁,但擁有絕佳協調隊伍能力平衡的球員,因理念不合各自分飛後,以對手的身分再度相遇,並且對戰的故事。
既然是有關於籃球天才們的故事,那麼強調個人的高超球技顯得格外重要,而且劇中主要角色的屬性不重複,每個角色有對應的強項。對影迷來說,「毫無疑問的強」這並不足夠引燃潛藏在心靈深處的熱血。更重要的是,必須讓絕招有「弱點」,除了使人物刻劃更加立體外,還能說服觀眾認為此項絕技在動漫世界觀中是合理存在的。但是,其中一定有些失敗的例子。
比如說,綠間真太郎在劇中扮演著「神射手」的角色,得分秘技便是他擅長投三分球,且百分之百的命中率,然而,其中最讓人感到詫異的便是三分球的投擲範圍涵蓋整個球場。綠間在動畫第十一話中,一記漂亮的全場投籃震驚群眾,同時也讓正在欣賞動畫的影迷備感錯愕。
綠間真太郎進球率百分之百。(圖片來源/youtube影片截圖)
撇去百發百中這明顯違反人性的設定,綠間三分球的射程因為距離遠,儘管有事後補充此技需要力量匯聚的時間,但這就是致命破綻,似乎在說服觀眾的成效上明顯不彰。這就是光芒太過耀眼,迫使觀眾去開始關心起合理與否的實例。
純屬虛構 非關科學
超長距三分球一投出,知名討論區「巴哈姆特」的《影子籃球員》專版中,網友們開始熱烈分析進球角度,以及綠間距離籃框的長度,用物理方法計算「不科學指數」。這並非意味著所有的「超能力」全是真實人類做不到的事情,綠間的例子在影片分享網站上有真人版的展現:這位籃球好手於影片中展現了半場投籃和全場投籃,兩次皆有進球。
此影片的出現,大幅度降低綠間投籃的不科學性。只是如此一來又如何呢?太過於細究劇中絕招的「可能實現率」,只會模糊該作品想傳達的主旨,像是成長、團隊精神、友情羈絆等等。
倘若觀眾在乎的重心轉移到如此枝微末節,甚至能說是毋需計較的地方,那是否能小小下個「該段落略,主題不顯」的註解?吊詭的是,對於體育類動漫來說,這卻無可避免。一次比賽的對手如果被形塑得較無攻擊力,勝負過度明顯的戰局根本沒人期待,以至於作者在設計敵方實力時,非得遠遠超出一般人所想像,一出手就必須讓人知道彼此差距。當遇上了劇情設定是該領域天才者,也唯有展現他的超能力一途可選。換句話說,違反科學是戲劇上的需要,其實目的單純為了告訴觀眾:「要打敗他非常困難」,僅止於此。焦點仍在主角如何從逆境中求得轉機。
無敵超能力 信任與團結
體育動漫故事之所以能動人,皆歸因於成功營造出連不會該運動的人,都能理解在球場與朋友一同奮鬥的感覺,從這些比賽之中一次又一次進步成長、學會處理團隊內的摩擦。「成長」永遠是人們最大的課題。
在這樣的作品裡,可以看到承受著壓力並且迫切地要求進步的人們,身邊都有相挺的夥伴,讓讀者同樣感受到溫暖。全心全意信任著團隊,毫無懷疑地完成自己份內事,在這時候的每個角色,眼睛裡都閃耀著光,彷彿沒有人可以阻止他們。全然將自己毫不保留託付給信任的人時,「做自己」綻放的能量越大,也許能夠在賽程最末反敗為勝。即使無力回天,心裡也絕對是踏實的、沒有埋怨的。所有人的力量團結起來,能做出比單一角色的「超能力絕技」還要多事情,不同的是,感受是共享的。
在團隊精神的前提下,所有大鳴大放的超能力都可以被擊垮。有趣的是,觀眾甚少批判這樣的現象,反倒因劇情產生對該隊伍的認同,這正是超越超能力的力量:團結。
真正的超能力在於互相合作的愉悅。(圖片來源/紫原敦圖片)
輕鬆娛樂 自在幻想
每個故事其實都在販賣一種想望、一種對生活的投影。為了達成一般人做不到卻又老是幻想的目標,於是產生了超能力者在影劇作品之中,讓觀者嚮往。人總是很矛盾地一邊嚮往著擁有超能力,卻又為了那麼點心理平衡,一邊又忍不住戳破假象,彷彿這樣世界才有所謂的公平。
有超能力的角色活在動漫裡,不需要過度較真。他們擁有的技能也許世界上沒多少人做得到,但擁有的朋友類型自己身邊卻有不少。認真思考,一場球賽跟人生的異同之處,談到自己本身時是絕對的孤獨,但是終究不能沒有別人在旁邊相互扶持、加油打氣。
與其將精神拿去研究角色技能科學不科學,不如再把作品重新看一遍,找出最有共鳴的地方。跟球類運動有關無關都不是問題,任何內容形式的影劇,往往想表達的東西不僅僅只限定在那裡,可以被類比、無限上綱。若民眾也純粹欣賞劇情帶給人的激昂、熱血也未嘗不可。脫下放大鏡檢閱任何存在著疑問的地方,觀看作品時會輕鬆很多。並非否認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只是在劇情至上的影視世界裡,故事流暢度、人物性格連貫性遠遠比技能是否符合物理定律來得更重要。
![]() |
記者 王怡方
終於來到了會被幼稚園孩童指著喊阿姨的年紀。得學會承擔更多事情。 對於不著邊際的事情常常手足無措,但卻往往做著那樣的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