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調童話 明星登大人
變調童話 明星登大人
記者 張薇 文 2013/10/06
迪士尼頻道(Disney Channel)是華特迪士尼公司(The Walt Disney Company)旗下的電視台,收看族群多為兒童和青少年。除了卡通之外,其播出的原創節目及電影如:《孟漢娜》、《強納斯兄弟》、《歌舞青春》等也深受觀眾喜愛,連帶捧紅了劇中的演員,成為孩子們的青春偶像。但近年諸多新聞爆發,昔日迪士尼童星們種種不恰當的行徑,讓觀眾對這群理當作為兒童榜樣的年輕人打上大大的問號。
崩壞的甜姐兒與陽光男孩
節目《孟漢娜》是二〇〇六年首播的情境喜劇,貼近青少年生活的題材以及爆笑的內容,使之在播出後隨即聲勢大噪,成為迪士尼頻道的熱播節目。飾演女主角的麥莉﹣希拉(Miley Cyrus)甜美的外型以及極富天分的嗓音更是大受歡迎,唱片、電影的邀約接踵而來。
在二〇〇六年熱播的青少年情境劇《孟漢娜》。(圖片來源/FanPop網站)
當年十三歲的麥莉是青少年的憧憬、青少女的模仿對象。但在二〇一三年她一改以往甜姐兒的形象,將一頭棕色鬈髮剃得極短並漂成金色,穿衣風格也越趨大膽。最讓人跌破眼鏡的,是在二〇一三年第三十屆MTV VMA音樂錄影帶大獎的舞台上,與歌手羅賓﹣西克(Robin Thicke)煽情、鹹濕的演出。穿著肉胎裝的麥莉極盡地賣弄風騷,難登大雅之堂的動作,不只觀眾受不了,就連同是演藝圈裡的藝人也看不下去。急於轉大人的行徑遭來家長的反感,甚至連美國電視家長協會(Parents Television Council, PTC)都發表宣言表示:「下流!」。此次引起的軒然大波更使麥莉與未婚夫的婚約破碎。
二〇一三年第三十屆MTV VMA音樂錄影帶大獎麥莉的脫軌演出。
(圖片來源/Internationl Business Times網站)
在二〇一三年崩壞的不只有麥莉,對柴克﹣艾弗隆(Zac Efron)來說,也同樣是不太順遂的一年。從二〇〇五年演出《歌舞青春》走紅開始,接連拍二部續集,爾後也有多部電影作品,柴克順利走出童星的身分,日益精湛的演出深受好評。但近日爆出吸食古柯鹼而出入勒戒所的消息,令粉絲們大為震驚。素來在螢光幕前健康陽光的形象,因為此事件而破滅,被貼上「迪士尼天王染上毒癮」的標籤。
迪士尼童星到哪裡去了
迪士尼頻道是富有歷史、口碑良好的電視頻道,從此出道的童星,大多給人清新、平易近人的印象。但因為這種「迪士尼印象」太過深刻,當童星長大後想要攻佔成人市場時,轉型過程也相對艱鉅。大體來說,迪士尼偶像走出兒童頻道後有三種結果:順利發展、走入極端、逐漸引退。
《少年魔法師》的賽琳娜﹣戈梅茲(Selena Gomez)以及《小查和寇弟的頂級生活》的艾希莉﹣緹絲黛爾(Ashley Tisdale),同樣靠著演出迪士尼青少年情境劇打響知名度,而後在歌壇、影壇有不錯的表現,是脫離迪士尼之後成功的例子。
自小就接觸演藝圈,等於是比同齡的孩子早一步踏入了充滿誘惑與陷阱的花花世界。爆紅後走入極端最經典的例子,便是當今新聞仍時有耳聞的琳賽﹣蘿涵(Lindsay Lohan)。當年演出《天生一對》這部叫好又叫座的迪士尼電影打響知名度,隨後參與的電影演出與個人專輯的發行都頗受好評。但之後接連酒駕、偷竊等事件的發生,以及因服用毒品進勒戒所,都重重地打擊了她的演藝事業。如今聲稱改過自新的她,積極地接受戲劇的邀約,甚至當起設計師創立品牌,然而形象的重建卻不見太大的起色。
今年二十七歲的琳賽﹣蘿涵與早年甜美可人的形象差異甚大。(圖片來源/Zimbio網站)
曾經在迪士尼頻道中大紅大紫,但離開節目後,真正成功打出知名度的除了線上幾位歌手、少數幾位演員,大多在長大後便隱退,或者沒有太多突出的作品。例如當年演出《莉琪的異想世界(Lizzie McGuire)》的希拉蕊﹣朵芙(Hilary Duff)在「莉琪」系列後,雖然也有一些演出機會,但最後年紀輕輕便結婚,步入家庭,淡出演藝圈。
遭放大檢視的迪士尼商標
綜觀各國,美國因為是電影大國,又有迪士尼頻道這個大供應商,出產的童星也相對較多。雖然童星不一定會學壞,進演藝圈後誤入歧途的也不限於兒童,但其所作所為被放大檢視的壓力仍是事實,尤其是冠上「迪士尼童星」的名字,等於在明星受注目的基礎上,又施加商標、品牌的壓力。
以《小鬼當家》系列聞名,曾在美國「一百位最偉大童星」排行第二的麥考利﹣克金(Macaulay Culkin),以及早年以電影《足球尤物》走紅的亞曼達﹣拜恩斯(Amanda Bynes)都是先前當紅的兒童偶像,因為嗑藥、行為不當等問題鬧出負面新聞。值得一提的是,同樣身為童星,在非迪士尼系列明星的報導中,通常不會採用或引述家長們的看法,而是把他們當作一般的公眾人物,將焦點放在其不當的行為上。
反觀前迪士尼偶像的負面報導,「孩子的父母怎麼看」無形中成了評斷的標準。例如麥莉與羅賓在VMA舞台的火辣演出後,記者引述羅賓母親的話:「我不懂麥莉想要表達什麼,只是我的腦海不停地想著『她的爸媽不也正在看電視嗎?』」同時也報導麥莉現在是家長最不樂意看到的偶像明星,好像這些迪士尼童星的一舉一動,這群「家長」都有話要說。再者,新聞也喜歡利用今昔對比,以他們之前在迪士尼頻道中的形象作為基準,批評他們不恰當的舉動對兒童產生的不良影響。但是這些陽光、清純的形象都是節目塑造出來的,觀眾擅自定義了童星的個性、該有的舉動,彷彿是無形的重擔壓在他們身上,怎麼也擺脫不了。
迪士尼群星們。(圖片來源/FanPop網站)
以台灣來說,其實也有這樣的例子。水蜜桃姊姊朱安禹以及葡萄姊姊米可白都曾是東森幼幼台的主持人,收看觀眾多為學齡前的兒童。近年淡出兒童界轉戰演藝圈後,稍微裸露一點便會被新聞大肆渲染,表示這不符合觀眾對他們的期待。由兒童頻道出道的哥哥姊姊們,好像有一群名為「家長」的審視團,使他們在轉型上十分不容易。
轉型 不轉型
童星,再加上迪士尼光環,大大小小的眼睛全部聚焦在這群青年偶像身上:溫順保守,被嫌棄沒有創新而被淡忘;突破自我,又要活在家長們嚴苛的視線下。從迪士尼頻道出道較有保障,若表現得好,成名得也快。不過在印上「迪士尼出品」的同時,這道魔咒便是如影隨形,必須接受各種放大檢視,形象的營造上也需要經過多重考量。在麥莉打先鋒,對迪士尼投下一記震撼彈後,會不會有其他人效法而創造更多不一樣的迪士尼風格?還是反而更加封閉,固守傳統?迪士尼頻道仍不斷地培育青少年演出節目,這些新興幼苗未來是否能為現今對童星較封閉的態度注入新的生命力,指日可待。
![]() |
記者 張薇
張薇,單名,非大陸人。骨子裡有潛在的客家魂。讀過六年美術班,腦袋自此扭曲變形變得高高低低凹凹凸凸又帶著詭異色彩。最喜歡的動物是紅鶴。有一顆甜牙齒。哭點是「男人的友情」。活在自己的小宇宙,好像很喜歡別人說:「你好怪。」世界上最想擁有的東西是耐性。如果你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那你就差不多認識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