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新型態 小酌妹兵團
詐騙新型態 小酌妹兵團
記者 林妍君 文 2013/10/06
大安區的高檔餐廳裡,一名男子將剛剛點的昂貴紅酒啜入口中,身邊的女網友今天第一次見面,餐廳裡昏黃的燈光讓她臉上更顯嬌媚可愛,男子心想,即使這裡消費高昂,但今天能有佳人相伴,也算值得了。殊不知,這瓶要價不菲的紅酒,居然只是超市裡的便宜貨,而身旁佳人,也從來不是自己心中所認定的那位。
「小酌」一番 錢入袋
日前有一名男子約女網友吃消夜,點了一瓶六千元的紅酒,用餐期間卻發現該酒價值僅六百多元,女網友見苗頭不對立即找藉口離開,這名男子事後控告女網友和餐廳聯手詐欺。經調查發現,該男子受騙當天至少也有四起相似案例,背後疑似有「小酌妹」兵團,利用交友網站邀請男網友約至合謀的餐廳消費,再經過拆帳獲利。
「小酌妹」是一個全新的名詞,這些詐騙者與她們欲欺騙的男生見面時間很短,通常都會說只是想要小酌幾杯,但卻在短時間內讓男生付出高額費用,與二〇一二在年中國大陸火紅的「酒托妹」有異曲同工之妙。
然而與「酒托妹」的差別在於,「酒托妹」通常是由餐廳自行聘請女員工,再由那些員工帶願意花錢的男子上門消費。「小酌妹」背後則是由一家新成立的公司作為集團主導經營。據報導,該公司內有數位男性公關,專門在各大交友網站上創造女性身份伺機而動,等尋找到符合條件的寂寞單身男性,就假意對他們釋出好感,讓這些寂寞男子誤以為有進一步可能,而願意到高檔餐廳約會。至於與男網友赴約的小酌妹,則是這家公司另外聘請的女員工,主要工作就是帶男網友到指定餐廳用餐,並於最短時間內點到一定金額的餐點,便算是完成任務。
蘋果日報記者實際接受邀約,小酌妹半小時點了近三千元餐點。(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詐騙推陳出新 小心上當
在網路世界裡,詐騙手法一直都以各種姿態活躍。從盛行好幾年的「盜賬號、買點數」,到最近的「小酌妹事件」,受害者從來只增未減,無論新聞報導篇幅多大,依然有為數不少的網友受騙上當。網路的匿名姓、即時性以及沒有地域限制帶給了詐騙集團無限的利用空間。在網路上使用者看不到彼此,也缺乏一項完善的身份認證機制,唯一具說服力的只有每台電腦上的IP位置,然而不肖人士仍然可以利用竄改IP來進行犯罪。
現今網路交易盛行,各種買賣在線上進行,刷卡轉帳的便利性成了網路詐騙的絕佳溫床,日前更傳出網拍上流行的詐騙手法:買空賣空。「買空賣空」詐騙了買方與賣方,詐騙者以網路上實際有的物品向買家收錢,等收到款項後要求賣家出貨,但拿到貨物即捲款潛逃,讓兩方同時蒙受巨大損失。
這樣的詐騙事件層出不窮,追究根本原因,除了詐騙手法不斷翻新、影響範圍及發生密度不斷增加外,使用者缺乏警覺心和基本的認知才是根本的肇因。
利用情感空虛 趁隙出擊
無論是網路詐騙或一般詐騙,能成功的關鍵無非在於抓緊了人心的弱點。前陣子盛行於海外留學生的詐騙手法就是看準了這點,詐騙者先盜取留學生的社交網路或即時通訊軟體的帳號,再冒充學生本人與其家人、好友聯絡,以缺少生活費、補交學費、幫朋友治病等藉口,騙取身在國內的家長和朋友們的錢財。因為現在社交網站上的個人資料可以詳細讀取,因此詐欺者通常能輕易取得學生本人的現況及背景,以此作為依據假冒學生向其家屬要求錢財,而相隔兩地的學生與家屬很難立即取得聯繫,所以幾乎很難判斷真假。
「小酌妹」的詐騙手法同樣也是緊扣人性弱點,詐騙者鎖定了有消費能力、在網路上尋求伴侶的青壯年男性。一般來說,會上交友網站的男性在感情路上相對不是那麼順遂,很可能會想使那些鍾意自己的女性留下好的印象,因此大多數願意於約會時展現紳士風度幫女方買單。「小酌妹」集團瞄準了這項特點,找來面貌姣好的女工作人員,在第一時間就先抓住男方的心,其後讓男網友心甘情願地掏錢亦不是什麼難事。
時常發生年邁的老人被自己親近之人騙走一生的積蓄,也是一樣的道理。將死之人、離鄉遊子、寂寞男子,這幾種人最大的共通點就是內心有一面是極其脆弱的,很多時候他們只是盼望一雙援手,等真的有人伸出援手時,他們就很難用正確的邏輯去判斷對或錯了。
網路詐騙手法推陳出新。(圖片來源/NGO觀點)
女權高漲 難求有緣人
撇開詐騙不談,「小酌妹」現象造成的最根本原因,是現在的男女意識大不相同,越來越多高學歷的女性投身職場,選擇晚婚甚至不婚。而男性,在傳統社會思想中,總是背負傳宗接代的使命,他們無不漸漸感受到,娶老婆成家早不如以往那樣容易,尤其許多單身男子,工作的場所都是以男性佔大多數,根本沒有認識女性的管道,也許連讓朋友介紹聯誼的機會都沒有。這種情形下,網路上的交友平台便提供了這些使用者一個簡易操作的環境,任何人都可以利用鎖碎的時間跟異性互動,也少了害羞面嫩的尷尬。但是無論何種交友平台,男生的比例總是遠遠超過女生,數十比一的情形讓隨便一個平凡無奇的女生,都能在交友網上成為一呼百諾的女王。種種情形看來,一個男網友要約到自己心儀的女網友見面,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要讓心儀的對象跟自己兩情相悅,更是難上加難。
不論是「小酌妹」還是「酒托妹」,不論是對獨居老人詐騙或是對異鄉遊子詐騙,這些事件的形成背景,都有反映社會問題的意義,一個巴掌拍不響,只有詐騙者單方面興波作浪是很難讓人受騙的,為何有如此多受害者會一時糊塗,這點值得社會大眾深思一番。
![]() |
記者 林妍君
我是林妍君, 創業是我的人生目標,我用文字記錄,用拍攝紀實 一筆一畫帶大家去感受,創業的真實與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