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期

智慧低頭 非智慧搖頭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智慧型手機的日益風行,也間接地打壓非智慧型手機使用者的存在。

智慧低頭 非智慧搖頭

記者 秦洛芸 文  2013/10/06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智慧型手機日益普及,走在路上隨處可見年輕人低著頭滑動手指把玩手機。然而,有一群人,不能說是被時代遺棄,但是他們選擇走和「智慧型」不同的另一條道路。

 

智慧型手機  風潮強襲

究竟,何謂「智慧型手機」?根據台灣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簡稱資策會MIC)於二○○一年所定義的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其外觀應為輕、薄、短、小以便於攜帶,且除具備無線通訊功能外,還能收發郵件、連接網路並與其他IT產品進行資訊互換或同步。手機的輸入方式則不限制,可為觸控式、按鍵式或語音式。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手機功能越來越多樣化,人們對於智慧型手機的要求隨之增長,智慧型手機的定義也逐漸模糊化。現在走進手機專賣店詢問智慧型手機,店員拿出的樣品機清一色為觸控式大螢幕手機,當然若有特殊需求,購買附小型完整鍵盤的黑莓機姑且不論,但基本上店員展示的手機和數字鍵是絕緣的,且都有附帶wifi無線上網功能。

可以說,現代人對於智慧型手機的印象為:觸控式、大螢幕和無線上網功能,當然,像聽音樂、照相等功能是基本。現今,智慧型手機的市占率逐漸上升,從手機行所展列手機的樣式比例便可略窺一二。此外,根據資策會《FIND》調查顯示,二○一三年國內十二歲(含)以上的民眾擁有智慧型手機的預估比率已高達百分之四十三點一,持有人數預估有九百一十七萬,簡單來說,台灣平均每五人就有兩位擁有智慧型手機。

智慧型手機風潮並不只限於台灣,資策會MIC估計,二○一二年至二○一八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年複合成長率將會達到百分之十八點七,二○一八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更將會逼近二十億台。

智慧型手機普及率節節攀升(圖片來源財法團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非智慧型手機  堅持己道

與之相對的非智慧型手機,有多種稱呼,諸如傳統型手機、功能型手機。在智慧型手機逐漸稱霸的現在,仍有固定的使用族群,功能的多元化對他們來說可能是一種麻煩。舉例來說,軍人就被要求不得攜帶具上網、照相和錄影等功能的手機入營,以防國家機密外洩,他們使用的可說是最陽春的手機。一些工程師也被要求比照辦理,避免有洩漏公司產品資訊的嫌疑。

但除了被硬性規定的使用者之外,還有一群不買時下流行的智慧手機的人。網路上有網友在討論為何不換智慧型手機,有些留言表示是因為平時就從事資訊行業,上班時網頁、程式看多了,認為手機無論怎麼比都比不上電腦,因此就比較不那麼希罕使用智慧型手機。有些則下意識地把上網行為歸類成工作模式,反而對手機上網功能感到排斥。智慧型手機去除上網功能基本上就是一般大螢幕機種,以價格做為考量就較不易將此列入考慮。另有網友則說是因為非智慧型手機較智慧型的耐用性高出許多,比較不那麼脆弱,對於一些較笨手笨腳的人或者是家中有年幼小孩的父母來說,耐摔耐打的手機絕對是首選。還有人不買智慧型手機原因較為現實:價錢因素。許多手機行號稱的○元手機,主打的都不是智慧型手機,再加上往往智慧型手機所搭配的通訊方案,月租費都偏高,對於不少人來說是一種負擔。

 

智慧型態  低頭作風

智慧型手機的風行有利有弊。由於上網的限制性被打破,人們可隨時隨地查詢資料,因此許多相應的手機軟體應運而生,諸如周遭旅遊地、公車時刻等等一些身在異地所碰上的問題,如今已可輕鬆解決,地圖定位對於某些人來說更是一種福音。而多樣化的手機遊戲也成為人們日常的娛樂,社群網站的蓬勃發展也與此相輔相成,讓人不必透過電話,便能免費聯絡到他人。

但正因智慧型手機有如此「便利」的優點,造就了低頭族的出現。像是生怕比他人晚一步接受到資訊,使用者閒來無事便掏出手機看看有無更新,時時刻刻關注著他人的近況。因此在有意無意間,智慧型手機使用者易產生自己的小圈子,他們並不是特意不理會那些無智慧型手機者,只是對於資訊不全者,有些事情一言難盡。

在用餐時,常常一夥人坐在一起,卻各自低頭使用自己的手機,這景象在台灣餐廳常見,尤其是在大都市中。這時,若有人的手機較為傳統,不能上網,遊戲又不那麼豐富精采,就易被孤立一人,無所事事的發呆。這種聚會往往會失去本質,對於非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來說,更是一種磨難。
 

無法參與  非智慧的無奈

這種排擠現象並不只限於人與人之間,有時商家的策略往往也對非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不公。像是市面上最常見到的打卡活動,這種僅智慧型手機所擁有的功能,一開始就排除了非智慧型手機的參與者。其他如憑著QRcode獲取新商品資訊、拿手機憑官網認證換禮物等活動中,都沒有非智慧型手機使用者的立足之地。

而手機商也憑著報章電視廣告,灌輸未使用智慧型手機是落伍的觀念,手機發表會中所提出的新機種也都以智慧型手機為主。二○一二年有媒體拍攝到一張照片,在等待節目錄影的空閒時,藝人韋禮安正襟危坐地直視前方,其他周遭其餘藝人都低著頭把玩著手機,如此強烈的反差,道出一般非智慧型手機使用者平時的寫照。


藝人韋禮安在錄製電視節目空檔時,孤單一人被層層低頭族包圍
(圖片來源╱ETtoday東森新聞雲

 

手機無罪  化尷尬為轉機

在面對智慧型手機的強襲之下,非智慧型手機說不定未來會就此絕跡,走入歷史。但不可否認,現今非智慧型手機仍有一定的使用者。適度的尊重,在聚會時不沉浸於自己的世界中,不僅僅會讓他人感到愉悅,也更易發掘不同於手機遊戲玩樂的趣味所在。

非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也可適度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對於商店活動或許莫可奈何,但對於熟人朋友,可主動與之攀談。有種遊戲便是為了提防低頭族而產生,即是要求大家把手機拿出來,收集起來並置於餐桌中央,誰先忍不住伸手去拿便要接受懲罰。這遊戲,巧妙地化解非智慧型手機使用者可能會面臨的窘境,也讓手機成為遊戲的一部分,以另一種方式參與我們的生活。

畢竟,手機的存在只是為了便利人類生活,無論是智慧型或非智慧型,不要讓它成為人類感情的阻礙。

 
記者 秦洛芸
秦洛芸,個性有時候很衝動有時候很保守,感覺上是矛盾的人,腦袋不知道都在裝什麼。總之,是個不太會自我介紹跟寫感性文的偽理性人士。
記者 秦洛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