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廚師大鼓手 菜刀譜樂曲
小廚師大鼓手 菜刀譜樂曲
記者 吳羽涵 文 2013/10/06
鏗鏗鏘鏘、叮叮咚咚的聲音繚繞在耳中,節奏的快慢不停更迭,耳邊傳來的聲響不是傳統的鼓聲,也不是悅耳動人的歌聲,更不是彈奏樂器的旋律,而是名符其實的切菜聲和敲鍋聲。演出者不強求烹煮出可口的菜餚,反而自創新意帶給觀眾比美食更色香味俱全的音樂饗宴。
不落窠臼 亂打越國界
打擊樂通常顯現於傳統的民族音樂中,不管是廟口廣場前人聲鼎沸的鼓陣表演、異國風格強烈的非洲鼓演出、還是代表天地之聲的韓國四物打擊樂,皆以打擊樂呈現樂曲。然而近年打擊樂發展出東西合併的演奏形式,譬如台灣著名的《朱宗慶打擊樂團》,即巧妙結合東方的鼓和西方的木琴等樂器,演奏一場又一場扣人心弦的打擊樂表演。
一般來說,打擊樂所傳出的聲響由打擊樂器所產生,打擊樂器又包含兩種,一種是音高固定不變的「無調打擊樂器」,另一種則是具音高可表現旋律的「有調打擊樂器」。不過近年來於韓國迅速竄紅的《亂打》(Nanta)音樂劇,顛覆一般大眾對音樂劇的印象,捨棄使用歌唱方式展現音樂,反而運用最單純的打擊樂呈現樂曲。另外,他們亦突破一般人對打擊樂的既定模樣,並沒有選擇有調或無調的打擊樂器當作演奏工具,而是將拿來切菜切肉的刀子,從廚房轉換到表演舞台上與砧板共同合奏出震撼人心的打擊樂。
《亂打》於一九九七年成立,以繽紛的色彩將樂團成員區分為十個團隊,每場表演只由一種顏色的團隊擔綱演出,至今已於全世界兩百八十五個城市演出三千七百一十一次,甚至於二○○三年踏上夢寐以求的百老匯舞台,成為首度進入百老匯演出的亞洲團體,並成功打響國際知名度,每次的演出亦贏得觀眾熱烈地回響。
表演會場中的刊板,以顏色分類呈現成員。(圖片來源/yoyo&小強's繽紛世界)
節奏饗宴 相輔傳統與創新
每一場的演出,《亂打》藉由與眾不同的打擊樂,帶給觀眾驚喜的演出。表演一開始營造靜謐嚴肅的氣氛,隨著潺潺流水聲,一場音樂饗宴就此展開。當樂曲的演奏逐漸增加張力,樂器數量也隨之增加,不斷累積的高昂情緒,節奏也變得更為緊湊,然而正當情緒至最高揚時,此曲也即刻劃下句點。樂曲結束在如此激昂的情緒,也替後續熱鬧活潑的廚房料理秀做出完美的鋪陳。
廚房料理秀以貼近大眾日常生活的廚房做為主要的場景,演出者穿著專業的廚師服裝,手中持著鍋鏟、打蛋器等用具,隨著節奏分別敲打著湯鍋、平底鍋、塑膠桶,四位廚師依靠絕佳的默契,合奏出生命力十足的打擊樂。回到料理台的廚師,伴隨著現場播放的音樂,開始著手烹調食材,真實的食材、持續燃燒的熊熊火焰、加上特製的調味料,彷彿正進行一場料理實境秀。現場觀眾不僅聽覺上獲得滿足,嗅覺上亦是一大享受。
平常的廚房用具,在《亂打》中變得不平凡。(照片來源/吳羽涵攝)
廚師將高麗菜、紅蘿蔔、大黃瓜、洋蔥放置於砧板上,雙手皆拿起平凡無奇的菜刀,隨著輕快的節奏切著砧板上的蔬果,切好的蔬果便跟著節奏活潑地跳躍著。緊接著廚師將蔬菜灑落一地,開始以熟練的刀法敲擊著砧板,節奏相當鏗鏘有力,不時傳出刀子互相摩擦的聲響,替聲音增添更多層次性。偶爾出現的廚師吆喝聲也替演出增添不少氣勢,靠著華麗的節奏演奏出不同凡響的樂曲。
之後,脫掉廚師服的演出者,拿起傳統的鼓棒敲打著寫著sugar、salt、kimchi等字樣的塑膠桶子,而其中兩個桶子裡面其實隱藏著傳統的大鼓。由此可見,打擊樂的革新路上亦需要運用傳統的元素,畢竟傳統能不斷存在必定有其價值,並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事實上《亂打》亦沿襲韓國傳統的四物打擊樂的旋律當作歌曲的基礎,再加入創新的元素後,成功再現韓國傳統音樂文化,並揚名於國際間。
《亂打》音樂劇的精華片段,展現打擊樂的奧妙。(影片來源/YouTube)
新式音樂劇 消彌無形距離
《亂打》身為音樂劇,必然需要結合戲劇進行演出,由於此劇為「無對白」形式的演出,因此充滿戲劇細胞的演員就算只透過肢體或者臉部表情,也能將切身的想法和感受傳遞給觀眾。「無對白」形式的確有助於將此音樂劇推向全世界,畢竟沒有語言的隔閡,觀眾能毫無阻礙地瞭解表演內容,並融入劇情當中。事實上台灣知名的打擊樂團《朱宗慶打擊樂團》近年來融合戲劇與打擊樂表演,但比起《亂打》顯得更加強調打擊樂的展現,畢竟《朱宗慶打擊樂團》並不是音樂劇,戲劇的產生只為增加表演的可看性。
一般音樂劇缺乏的互動性,《亂打》卻將此特色發揚光大,並且做為演出的一大賣點。前一秒廚師們在烹調著食物,下一秒突然下台邀請兩位不同性別的觀眾台上,上台後兩個人穿上傳統的韓國結婚服飾,並共結連理成為新娘新郎,有的觀眾則是突然被邀請上台參加包水餃大賽,或許這些情況顯得有些荒唐,但觀眾卻樂在其中。此外,廚師會帶領觀眾跟著節奏拍手,或者向觀眾拋擲色彩繽紛的五彩塑膠球,如此高互動性的演出,成功拉近觀眾與表演者之間的距離,傳統舞台和觀眾席的那道牆逐漸消逝。
敲打出價值 面臨浪費疑慮
表演中,廚師們於料理台上敲打著菜刀,眾多菜屑也隨著節奏的加快,不斷掉落於舞台上,廚師在敲打過程中通常是無法控制食材的掉落,但其中有一幕,四位廚師抱持著玩樂的心態,故意將各自切好的菜,使用菜刀順勢往他人的身上潑去,此場景的呈現是否有浪費食材的疑慮出現?雖然《亂打》表演的創始人宋承桓表示使用過的農產品演出一結束就用作動物飼料。然而就算將農產品當作動物飼料,也不應該如此浪費食材,若能將暴殄天物的情節刪除,重新設計兼備環保和趣味性的演出內容,才能成為真正的贏家。
四處飛散的蔬果,引發浪費食物的疑慮。(圖片來源/Kat Juju)
除了環保議題,事實上無對白且具互動性的音樂劇,結合傳統和創新的打擊樂,皆為《亂打》贏得觀眾的掌聲,並獲得可觀的營利。事實證明,節目內容的改變確實能為觀眾帶來衝擊,若其餘音樂劇能有效突破既有的框架,即有機會如同《亂打》般,在音樂劇市場中找出自己的定位及價值。
資料來源:Nanta官方網站
![]() |
記者 吳羽涵
哈囉,我是吳羽涵, 喜歡笑著,又頗愛大哭。 熱愛看運動,但從不運動。 害怕寂寞,卻常常陷入寂寞。 看起來不算笨,殊不知常做蠢事。 愛吃零嘴炸物,卻天天吶喊我好胖。 我想,這就是不為人知的我。 盼能笑著度過大三,加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