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騷青春的不悔樂章
牢騷青春的不悔樂章
記者 陳祥豪 文 2013/10/06
人的生命歷程中教人難以忘懷的大概就是年少輕狂的時候了,在現實成熟和懵懂未知的模糊地帶間,往往讓人在挫折和失望裏悶悶不樂。直到脫離學生階段,到真的出社會之後的每段歷程都有不同的煩惱、不同的課題待解決,有一群人用歌曲的方式記錄下了自己生長過程的抑鬱,同時讓聽眾覺得心有戚戚焉,達到紓壓的效果。
困惑青春 無所畏懼與寬容
《來吧!焙焙!》的作品讓許多青少年共鳴,歌詞中多半回答了對生命意義的困惑、好友和曖昧的人與種種不解。他們廣為流傳的單曲〈全世界我最喜歡你(可是你都不知道)〉因為輕快的旋律和明朗的編曲,它多被解讀為是快樂的歌,但仔細想想卻是一個感情碰壁的死胡同,在他們的輕快的旋律糖衣裡,其實有很多青春的苦澀味道。主唱鄭焙隆的腦袋非常好,能夠處理很多很細膩的情感,而且十分恰當且理性地在歌詞裡包得好好的。鄭焙檍的清新嗓音無論是主唱還是合音,都讓歌曲中有著很柔順的組成。
〈無所畏懼與寬容〉表現了青春期的任性矛盾與不安。(影片來源/Youtube)
另一首歌詞非常有意思的是〈不透明的湍流〉,「珍惜的人分開之後 還在揣摩適當的笑容 因為沒有解決當初的困惑」,可以說很貼切地詮釋了分手後的彼此,因為尷尬選擇避不見面,而且情與用字都非常地細膩。同時,這首歌亦包含了許多的面象,「被囚禁的少年抗拒年幼,他們渴望自由,實際的領導者不承認空洞,他們大聲地嘶吼」,替為社會抱不平的年輕學子們下了註解。
由於他們的歌節奏都不算快,而且主唱的咬字清晰好懂,讓聽眾在聽完曲子後也能細細品味他們別緻的歌詞,每首歌都會像是紀錄青春困惑的詩篇。
沒有靈魂 傷心欲絕
《傷心欲絕》是台灣比較少見的龐克搖滾團,龐克給人的感覺非常的「誠實」,簡單的旋律和節奏,直接有力的歌詞有時候會讓人聽了大呼過癮。在台灣龐克較少人接受的原因不外乎是比較難入門,直接且脫序的演出時常會嚇到觀眾,讓人覺得玩龐克的人好危險,但其實他們只是選擇了直接了當的方式去宣洩自己的情緒,和對社會的不滿,而這樣的原始性會讓聽眾覺得很痛快。
《傷心欲絕》的歌裡面常會有自暴自棄的字眼,會覺得這是一個很反社會化的聲音,但是這樣孤寂的歌聲,往往能和聽眾心中被冷落的負面情緒起共鳴。尤其是結束學業生涯之後,面臨生活戰場的壓力,會對於自己十分懷疑,他們的作品裡面也呈現對於現在的生活的諸多不滿。主唱許正泰的肢體表現和聲音十分相稱,會覺得那樣的肢體動作在狂野的歌聲裡面恰如其分。
〈情歌小品〉短短五十秒就可以瞭解這個團的特性。(影片來源/Youtube)
另外一首歌〈喔我沒有靈魂〉的歌詞也相當有趣,「身邊都是一群很有才華的朋友 以前得罪一些朋友現在被詛咒」、「二十歲之後我沒有開心過 現在走到哪裡都跪著走」,這是非常底層的聲音,詮釋了剛到成人世界後發現自己處處不如人的傷心。但有趣的是,這樣誠實面對自己情感的人,在社會上卻是要跪著走的,著實令人不勝唏噓。
有別於《來吧!焙焙!》的婉約,《傷心欲絕》的歌聲似乎是指著空氣大出怨氣,用主觀的方式宣洩自己不滿的情緒,但是會發現,他們吶喊的憤怒幾乎都曾發生在你我身上。高唱對於前途的未知以及對於社會充滿虛假的不滿,可以說非常直觀地傳達大部分年輕人的煩惱和累積的不悅。另外,他們的作品通常不長於兩分鐘,不同於動輒四、五分鐘的流行歌,鮮少重複一樣的橋段,歌詞像是瀑布一瀉千里,短短的歌曲就能讓人一吐不快。
如果看見地獄我就不怕魔鬼
《Tizzy Bac》是台灣相當成功的獨立搖滾樂團,在市場上的成績相當不錯。他們的組成很不同,少了流行樂團中常有的吉他手角色,反而為他們創造獨特的曲風,鍵盤兼主唱惠婷的聲音讓歌曲添增迷幻的感覺。歌曲的內容常以都市成年人的生活煩惱、感情世界的探討為主題,所以也有人把他們的樂風歸類為「成人另類 (Adult Alternative)」,他們也以「牢騷系」樂團自居。
這首歌的歌名同時也是網友建議後的《Tizzy Bac》中文團名。(影片來源/Youtube)
「反正沒了你 我只好燃燒到不能自己 所以我開始一個人過 一個人吃飯 健身 喝酒」,和流行歌不同的是,歌詞中沒有轟轟烈烈的內心交戰和撕碎般的疼痛,取而代之的是「淡定」的態度,用一種優雅內斂的方式呈現,甚至連排解方式都是相當成年的健身與喝酒,這就是他們和流行音樂的分野。他們的歌對於人生歷練豐富的人比較能有共鳴,於是就有網友說:「每次聽《Tizzy Bac》感覺不像在聽歌,像在聽人生的道理。」
二〇〇九年《Tizzy Bac》成軍十年出的專輯《如果看見地獄 我就不怕魔鬼》和二〇一一年的《告密的心》都獲得好評,每一首歌幾乎都能代表生活中的片段,訴說著你我曾經歷的一段遭遇、一段情境。今年二〇一三年六月他們也推出了新專輯《易碎物》,他們風格和過去不盡相同,新歌〈你需要快樂才能活,我不用〉很有英國樂隊《The Killers》的感覺,模仿電吉他音色的鍵盤和電子音效反覆出現,但〈這是因為我們能感到疼痛〉卻有點日本J-pop的風味,不難看出新作品有很多不同的樣貌和新的嘗試。
與聽眾的人生共患難
人生過程不同階段的煩惱:《來吧!焙焙!》的青澀、《傷心欲絕》的無奈和《Tizzy Bac》的省思,細膩的表達激起眾多共鳴。生命有很多排解煩憂的方式,音樂也是其中一種,相信這些音樂人在宣洩自己情緒的同時,也希冀自己的作品能夠陪伴大家度過生活中的不滿與牢騷。
![]() |
記者 陳祥豪
民國八十二年生於港都高雄, 從小喜繪畫,曾學習美術, 熱愛文字和閱讀,認為文字是強大並無可取代的, 就讀傳播與科技系後尤其體認媒體的強大力量。 興趣廣泛;喜歡攝影和觀賞各類影像、聆聽各類型音樂,癡情棒球。 喜歡藝文展演活動,關心社會是因為覺得憑甚麼人可以欺負別人。 喜歡汲取生活中的片段和不停思考和與自己辯證。 暑假去過一趟美國,三個月,至此才知道旅行之於人生的重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