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閃音樂會 古典樂上街頭
快閃音樂會 古典樂上街頭
記者 李孟東 文 2013/10/20
一個周末的平凡下午,人群熙來攘往的廣場上,小女孩端詳著廣場另一頭奇怪身影,一個穿著全套西裝拿著低音大提琴的人,獨自佇立在一頂帽子旁,看起來似乎是個街頭藝人,大概是出來賺點外快。小女孩鼓起勇氣走上前頭了一枚硬幣,那人便伊伊呀呀的奏出美妙的音符,神奇的事情從此刻開始醞釀,越來越多的人拿著樂器加入了音樂的旋律,先是小提琴,然後是長笛、豎笛、法國號,最後是整團的合唱團,將近百人的交響樂團就這樣在西班牙的薩瓦德爾廣場演出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歡樂頌》。這是西班牙薩瓦德爾銀行為慶祝成立一百三十周年,給薩瓦德爾市民一個名為「Som Sabadell」的活動,其意為「We are Sabadell」的驚喜。所以安排交響樂團、合唱團與歌劇之友在廣場進行這場古典音樂會。
從去年五月至今已突破千萬點閱率的快閃音樂會影片。(影片來源/YouTube)
類似這樣帶有「快閃」性質的音樂表演,近年來在世界各地蔚為風行,造成一股街頭表演的潮流,大街小巷不時飄揚著優雅的古典樂。一場快閃音樂會的參與者多以同一團體的成員為主,成員間彼此相互認識,表演的曲目長度不超過十分鐘,以讓人朗朗上口的通俗歌曲為主,地點選擇在大眾容易聚集的場所,如車站、廣場等,形式大致如影片中所表演的方式,通常先由單一或數個人領奏,其他人分別被安排從不同方位依序加入演奏,好讓人以為這是外人「志願」加入的一場音樂會。
另類的音樂 多人的快閃
快閃(flashmob)一詞最早源於二○○三年的美國紐約曼哈頓地區,由美國紐約文化工作者比爾召集當地五百七十餘人,在紐約時代廣場的玩具反斗城中,朝拜一條機械恐龍,五分鐘後眾人突然迅速離去,「快閃族」因此而聞名,並且由美洲大陸傳播至歐洲、亞洲等地區。拜網際網路和社群網站的蓬勃發展所賜,街頭快閃行動已有將近十年的發展,並且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風格,但是與被視為是高雅文化象徵的古典音樂做結合並誕生出另一種獨特的音樂表演形式,想必是快閃運動發起人所未曾預料到的。嚴格說起來,快閃音樂會看似加入最新、最酷炫的快閃元素,但是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它其實只是街頭表演的另一種延伸,從一個一人獨奏的形式變成多人合奏的舞台,只是大眾早已忘卻這些走唱於各個城市角落的街頭藝人,他們變成是一種行道樹一般的存在感,難以讓人引起注意。
突破古典樂框架 走出音樂廳
與其他的快閃活動最大的不同是,比起其他快閃族僅僅拍個手或做一些簡單的肢體動作,快閃音樂會的參與者至少要具備樂器演奏或是歌唱能力,然而一般社會上的大眾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這樣的技能,也因此快閃音樂會對於旁觀者的參與程度有所侷限,這也是目前發展的瓶頸之一。也曾經有人企圖突破這樣的限制,讓一般人能夠享受到參與音樂的樂趣,如下面影片中的快閃行動,把一群受過專業訓練的演奏家在街上齊聚一堂,由路人來指揮。除了技術上的限制,要能夠一次動員各個不同樂器的演奏家一起上街,更是需要組織力、人力和時間的配合才能夠完整呈現表演的完整風貌,也因此提高舉辦快閃音樂會的難度。
人人都可以是指揮家街頭快閃。(影片來源/Youtube)
由路人來指揮的另類快閃演奏,演出的「笑」果十足,但是品質欠佳。不過不妨把這樣的表演,看做是另一種對古典音樂入門的管道。至少,這樣的表演確實突破高雅文化與市民文化之間的藩籬,成功喚起人們對於古典樂的興趣。
表現平等權利 音樂無階級
另一點與一般快閃行動不同的地方,就是這些快閃音樂會往往具有更明確的目的,它可以是一場音樂會的宣傳,或是一個商業團體的行動廣告噱頭,有時帶有一點「行銷」的成分在裡頭。但除了這些,更多的人是抱持著「音樂無階級」的理念走上街頭演奏。由於二十世紀的音樂類型發展更為豐富多元,爵士樂、搖滾樂、和流行樂成為分食音樂市場的主要競爭者,古典音樂市場則相對萎縮,尤其當蘋果公司推出「雲端音樂廳」這樣的網路購買音樂服務時,更使得原本就小眾的古典唱片市場更加衰弱。當音樂會票賣不出去,也沒有人願意騰出空間收藏古典CD時,這些音樂家們便面臨失業的危機。痛定思痛,如果能夠脫去古典音樂那高攀不起的華麗外衣,打破「古典音樂是屬於上層階級的音樂」迷思,讓它以最樸實而有趣的面貌呈現給世人,才是拯救古典音樂的辦法。
台灣的環境對於藝文活動並不支持,從官方到企業對於藝文團體的贊助支出更是逐年刪減,與國外的重視程度幾乎無法相比。儘管如此,民間仍然靠著募款與活絡的社會運動推廣音樂教育。就在二○一二年的六月十五號,由音樂人李建復、知名導演馬宜中以及創投顧問李鎮樟發起,在台北一○一地下街演出「驚喜合唱」的快閃音樂會,由來自各界的歌手和聲樂家喬裝成一○一內的工作人員,在中午用餐時段,帶給現場的民眾一次震撼且極富教育意義的音樂饗宴。除了快閃合唱之外,同年歲末還有台灣大學交響樂團聖誕夜快閃音樂會,地點也是選在人潮洶湧的台北火車站一樓大廳,正好為歲末的時節的寒冷車站內增添幾分溫馨氣氛。
台大交響樂團於聖誕夜在台北車站演出快閃音樂會。(照片來源/擷取自youtube)
給「文化清道夫」一點掌聲
知名樂評人焦元溥曾經說過:「所謂的『古典音樂』,並不是放在博物館內的骨董,或是已死亡的藝術,它也能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儘管快閃音樂會在台灣出現的頻率並不多,演出水準也參差不齊,但是如果有機會能夠欣賞到這樣的表演,也請不吝給予這些音樂家們一些掌聲,因為他們正擔任著文化清道夫的使命,試著洗滌現代人工作上的緊張壓力,讓身心靈得到真正的紓解。快閃音樂會的概念未嘗不是一劑治療現代人「文化營養不良」的解藥。
![]() |
記者 李孟東
我是孟東, 生產於1992年,落地新竹將近二十多年, 飄忽不定的個性如同新竹風一般, 不受拘束,崇尚自由。 性嗜音樂,偶爾彈琴以自娛。 在邁入充滿挑戰的這年, 希望能夠克服自己的惰性, 用更多的熱情擁抱媒體的世界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