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期

瑪莉蓮曼森

瑪莉蓮曼森(Marilyn Manson),全美家長最懼怕的樂團,他們將自己塑造成象徵惡魔的公羊頭、無血色的蒼白肌膚、血盆大口和全白的眼珠,把美國文化避諱的所有意象通通搬上舞台,毫不忌諱地扮演基督教最恐懼的撒旦形象。

瑪莉蓮曼森

文/ 鍾瑄  2007/11/25

瑪莉蓮曼森(Marilyn Manson),全美家長最懼怕的樂團名稱,它代表性愛、藥物、反基督的『惡魔音樂』,他們的影響不僅是搖滾樂界的動盪,也對社會道德提出一大挑戰,對保守派人士來說Marilyn Manson就像個帶來毀滅的魔王,用歌曲一一擊潰他們用道德與規約苦心建築的堡壘,諷刺的是Marilyn Manson的歌詞內容越是叛逆、行為越是乖張,唱片銷售量就越好,世界各地的樂迷紛紛以行動支持衛道人士口中的撒旦──瑪莉蓮曼森。

中性作風  模糊性別印象

1989年成立的樂團瑪莉蓮曼森(Marilyn Manson),原名為Marilyn Manson and the Spooky Kids,三年後團名才改為主唱的藝名Marilyn Manson,由美國 好萊塢著名美艷女星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與美國殺人魔查爾斯曼森(Charles Manson)的名字組合而成,象徵樂團崇尚雌雄同體以及美艷、恐怖的矛盾對立感。極具爭議性的歌詞,加上話題性的演唱方式如裸體演出、在舞台上撕毀宗教經典,讓曼森很快地打開知名度。然而,這些舉動卻也讓美國的保守派人士與家長對Marilyn Manson避之唯恐不及,比起美國總統布希將饒舌歌手阿姆比做「自小兒麻痺以來對美國孩童與青年最大的威脅」,Marilyn Manson將「恐懼」當作樂團訴求,與阿姆滿是髒話的宣洩歌詞不同,Marilyn Manson在不指控任何人的情況下,唱出了顛覆基督教所有道德標準的離經叛道。

白色的隱形眼鏡、死屍般的粉底與中性打扮,化妝是Marilyn Manson成立至今的表演傳統。
不少人對曼森的印象來自他們的妝容,SM服裝、白色的隱形眼鏡、死屍般的粉底與中性打扮,刻意模糊「性別」給人的刻板印象,以致剛接觸到他們的人常問「曼森到底是男是女?」有趣的是,Marilyn Manson在曼森自比為「扮演米奇老鼠以取悅大眾」的沉寂時期之後,他們以翻唱歌曲『Sweet dreams成為各界注目的焦點,『Sweet dreams1983年英美當紅樂團Eurythmics(舞韻)推出的著名歌曲,Eurythmics的女主唱Annie Lennox是個總是穿西裝、剃平頭的紅髮美女,Annie Lennox的低沉嗓音、現場演唱時的豪邁舞步與她大紅色的口紅形成強烈對比,給樂迷帶來新奇的新鮮感。Marilyn Manson翻唱『Sweet dreams能締造佳績,或許跟Eurythmics對性別的詮釋有不謀而合之處,只是Marilyn Manson除了重新改變性別給人的框架,也對基督教做出激烈的反動,曼森的妝扮不只超越性別,還進一步將自己塑造成象徵惡魔的公羊頭、無血色的蒼白肌膚、血盆大口和全白的眼珠,把美國文化避諱的所有意象通通搬上舞台,毫不忌諱地扮演基督教最恐懼的撒旦形象。
 Mechanical Animals涉及毒品的歌詞內容與裸露的專輯封面,遭到各大賣場抵制,專輯卻大賣。

 打破宗教規範  正視社會問題現況

曼森認為宗教利用恐懼迫使人循規蹈矩,他只是透過音樂對聖經做出不同的解釋、用自己的方法相信神,例如基督教將性與道德緊緊地綑綁在一起,若有人試圖踰越純潔的性就會被貼上淫穢不潔的標籤。對此, Marilyn Manson高唱「Fuck you because I loved you.Fuck you for loving you too」,歌詞對性和愛做出巧妙的連結,讓大家再次思考「有愛的性」與「沒有愛的性」究竟有何差別,性為何一定要透過愛的包裝或掩飾,才能正當地存在?對性,Marilyn Manson做出的回應已經夠驚天動地了,在這之前,1998年推出的歌曲『Don’t like the drugs (but the drugs like me)』也讓全球譁然,Marilyn Manson因此被貼上了「提倡吸食毒品」的標籤。

曼森從來沒有公開宣稱自己反基督,也有歌迷指出曼森每星期都會去教堂做禮拜,先不談「做禮拜之說」是不是個謊言,他的音樂確實處處與既有的教條作對。奠定Marilyn Manson在美國搖滾地位的專輯『Antichrist Superstar』(反基督巨星,台灣譯為離經叛道),不用聽他們的音樂只要看專輯名稱,就讓保守人士與宗教團體無法忍受,事實上此專輯名稱是Marilyn Manson為了諷刺反對的保守人士,在還沒有聽過他們的音樂前就大張旗鼓地抵制Marilyn Manson,因為『Antichrist Superstar』中的「反基督」思想來自尼采的「上帝已死」(尼采為了肯定現世的意義,而否定基督教對來世的寄託),Marilyn Manson丟出一個問題希望大家思考:一個道德氾濫的世界對人類是否真的有幫助?如果性與藥物氾濫是確實存在的社會現實,為何衛道人士要逃避面對它們,信仰的初衷早已崩潰,只是人們不願接受罷了,Marilyn Manson期待大家更重視現實社會的墮落問題,才在歌曲中唱出一個充斥著性愛、毒品的世界,他認為世界即是如此,而非宗教人士所說的愛與和平。

 2002年『Golden Age Of Grotesque』專輯,Marilyn Manson從以往的中性造型轉變為華麗怪誕的巴洛克紳士裝扮

乖戾行為  難逃商業炒作

儘管Marilyn Manson對自己的乖戾行為有一套完美的解釋,卻還是難逃商業化炒作的俗套之中,諸如關於Marilyn Manson的離譜傳言,把胚胎裝在罐子當床頭裝飾品、為了幫自己口交而把肋骨切除、讓歌迷坐電椅等荒唐謠言,都讓標榜「邪惡驚悚」的樂團更有話題性。

自2002年的『Golden Age Of Grotesque』專輯,Marilyn Manson也從以往的中性造型轉變為華麗怪誕的巴洛克紳士裝扮,以歌曲『mOBSCENE(M式猥褻)』為例,樂團風格從非主流朝主流靠攏,Marilyn Manson早期的音樂vocal主線都模糊不清,若不看歌詞很難聽懂,走紅之後曼森的聲音變得較清晰,樂團也更注重包裝,在這些歌曲中很難找到他們所謂「揭露社會真實」的崇高情操,比較顯見的只有他們對性愛的崇拜與歌頌,此時的Marilyn Manson比較像是為性而性、為叛逆而叛逆,因為他們必須滿足全球樂迷期待MM放蕩不羈的華麗形象與驚世駭俗的歌詞內容。歌迷的確在2007年等到了新專輯『Eat me,drink me(生吞活剝),主打歌曲『Heart-Shaped Glasses』又再次唱出「If I could stick to you,And you stick me too」等驚人之語,專輯名稱Eat me,drink me靈感來自德國喧騰一時的「在網路上徵求被吃者的人吃人新聞」,曼森還表示這件事情實在「非常浪漫」。 

 

   
 Marilyn Manson - The Nobodies曼森頭戴象徵惡魔的公羊頭。MV高水準的藝術設計,讓MM的音樂更添視覺享受。  Marilyn Manson - mOBSCENE 逐漸朝主流靠攏的樂團,在M式猥褻一曲中,展現出對性愛的崇拜與歌頌。

 

 

回歸音樂本質  用心創作藝術

比起其他樂團,社會各界對Marilyn Manson的高規格檢視與撻伐都顯得不尋常,只因他們唱出了許多人不願正視的黑暗面,只能說他們用受爭議的議題使自己成名、走紅,必定要付出同等的代價,關於Marilyn Manson與保守勢力的爭鬥或許也不會有停戰的一天。若撇開話題性的Marilyn Manson不看,回歸到音樂創作的本質,他們確實是用心的藝術創作者,每張專輯都嘗試不同的曲風和節奏,例如融入70年代華麗搖滾的『Mechanical Animals』與30年代好萊塢風格和達達主義的『Golden Age Of Grotesque』,給樂迷更多元的音樂體驗,強烈的節奏感和華麗旋律已是令人享受的搖滾饗宴,再加上曼森對服裝造型、音樂錄影帶等美術設計的高度要求,將美麗與恐怖做完美的結合,Marilyn Manson的音樂不單是聽覺上的撼動,更是視覺上的衝擊。『瑪莉蓮曼森』或許不是世俗道德的完美代言人,但對歌迷來說『瑪莉蓮曼森』代表著絕美的搖滾形象,他們是一群對音樂擁有特別看法的奇才。 

記者 鍾瑄
鍾瑄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生,新竹人。 擅長電腦繪圖、人物插畫,插畫內容大多為孩童、聖經故事或另類愛情觀,喜歡描繪人體的線條與體態,風格介於日系插畫與美式漫畫之間,認為畫作跟文字一樣能夠紀錄生活,雖然大部分時間偏重圖像思考,也嘗試用文字書寫,文字平實、不加雕琢,希望創造出的文字與圖畫深具意義卻又平易近人。 對藝術有濃厚興趣,平時多涉獵相關書籍、雜誌與電視節目,對漫畫、插畫、卡通動畫等新知都有興趣。最常收看給小朋友看的卡通片,期望自己就算長大了也能保有孩子般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並且透過繁複的筆畫線條、簡潔的文字意象表達自己的看法、給他人帶來感動。 Email: hsuaninc@gmail.com
記者 鍾瑄